沙子
看过宫崎骏的动画片《千与千寻》的你,还记得开头那悲惨的一幕么——千寻和父母要搬家,路过一个山洞后,进入一个街市,千寻发现都是美食,父母不管不顾地坐下来埋头大吃,结果变成了两头肥猪。
那一刻,看得我无比震惊。其实,电影通过这种手法,是在讽刺现实世界中人们的贪得无厌。
猪在中国和日本的文化里,都有懒惰、贪婪、肮脏等不好的寓意。在中国古代,猪被称为豕,《左传》中有“实有豕心,贪婪无厌”的话,这“豕心”就用来比喻贪得无厌。曾有人称袁世凯时的国会为“猪仔国会”,称那些议员为“猪仔议员”,因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非常贪婪,都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利用了。
在西方文化里,很多时候对猪的评价也并不高,在《圣经·旧约》的律法中,猪被视为不洁的牲畜;中世纪如果提到猪,则象征着贪婪和淫欲。虽然猪是食材,但是西方人却看不起猪。对犹太人来说,猪就是不洁之物,不吃、不碰、不看、不养。
但猪也有另外一面极其好的名声。比如十二生肖中的猪,虽排第十二位,但在古代人心目中,却有很重要的地位,有包容并蓄、承前启后的寓意。今年又到猪年了,和十二地支中的“亥”相对应,这一年被许多人喜庆地称为“亥猪富贵年”。不久前,朋友圈里刷红了一幅生肖邮票,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设计,一套两枚,图案名称分别为“肥猪旺财”“五福齐聚”。前一种是飞奔的肚里藏乾坤的单只猪,后一种是两个大猪带着三个猪娃同时出现。朋友圈里顿时热炒起这“一家五口”,说这是在鼓励人们多生多育。这当然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误解。
其实,在中国,喜欢猪的还是大有人在。现代汉语的“家”是会意字,含意是在房屋内养猪。比如,汉武帝原名叫“刘彘”,彘也就是古代人对于猪的另一种称呼。西安汉墓出土了一对汉代玉奔猪,两头猪呈奔跑状,长嘴,大耳竖起,肥体短尾,属于随葬用玉,含有吉祥的意思。在民间习俗中,猪的各个部位都寄寓有吉祥的意义。在江西农村,猪头被称为“神户”,猪舌头被叫做“招财”,猪耳朵则叫做“顺风”;在浙江沿海地区,大家称猪头为“利市”,称猪舌头为“赚头”。
区别于以上种种,作家王小波写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让我念念不忘,他用黑色幽默的手法,记录了自己插队当知青时碰到的一头独特的猪。这猪兄不贪图吃食,只贪图安逸、自由,它又黑又瘦,还像山羊一样敏捷,能随便跳出豬栏到处游逛,它还会学各种叫声,最后因为学会了汽笛一般的鸣叫而被领导们驱逐成为一头野猪——唉,谁叫它扰乱了用汽笛作为换班的春耕的生产劳作呢。小波说他敬佩、喜欢、怀念这头猪,因为它既能无视人们对它生活的设置,也没有兴趣设置别人的生活。
有人说,猪要火了,挡都挡不住。因为互联网时代的猪经常霸占头条,迈向风口,被许多人认为是最能代表互联网的吉祥物。据说,猪和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次触电估计也和王小波有关,他其实也算是中国的第一代程序员。可以确定的是,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影响了许多人,去年还被改编成了儿童图画书。
在庆贺猪年到来的时候,再读读这篇文章,其实能提醒人们不要随意设置别人的生活,也不要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生活是如此多元和丰富,我们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坚持、放弃自己的兴趣、放弃自己的个性,去适应别人安排给你的生活呢。
祝猪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