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巴伦西亚(Matthew Valencia)
过去十年中,对公司和金融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增大。一个刺激因素是全球金融危机,它激起了众怒,因为许多人从中看到了富豪强盗行为。另一个是“巴拿马文件”和“天堂文件”等泄密事件,它们曝光的手法包括避税以及将贪污等非法所得转移到执法者所能触及的范围以外,往往是境外的“保密地区”。但这样的遏制势头正在减弱——2019对反腐工作者来说将是令人沮丧的一年。
而值得庆祝的事也不少。对贿赂行为的打击比以往更孜孜不倦,相关事例包括将数名国际足联官员定罪的丑闻以及巴西“洗车行动”,即针对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的调查。国际合作在复杂的跨境贪污案件上取得了成果,比如围绕马来西亚投资基金“1MDB”的重大丑闻。欧洲对洗钱管控松散的银行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比如,2018年9月荷兰检察机构对ING施以7.75亿欧元(8.98亿美元)罚款,这在几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但反腐者担心这可能成为打击犯罪的顶峰。他们的顾虑是受竞争压力影响,现在大西洋两岸的政府都会降低反腐工作的优先等级。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在带头遏制金融违规行为并对背后的操纵者处以罚款或监禁(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欧洲不愿采取行动时,美国仍坚持不懈地追踪国际足联的那些以权谋私者)。但在唐纳德·特朗普治下,美国的工作重心出现了不那么隐晦的转变。这位总统认为《反海外腐败法》等反贿赂法律不公平地遏制了美国公司,因为它增加了后者在海外竞争的难度。他说这项法律“很糟糕”。雪城大学的数据显示,联邦检察官侦办的白领犯罪案件数量跌至20多年来的最低点。
特朗普先生阻挡反腐监管的最大影响出现在石油、天然气和采矿领域,这些行业都以做生意不老实著称。他让美国退出了堪称全球良好公司治理典范的《采掘业透明度行动计划》。这对某些美国公司来说是一次胜利——长期以来这些公司一直抱怨说透明度要求让它们在与俄罗斯等竞争对手竞标时处于劣势,因为对方的政府不那么关注海外贿赂行为。
香港证监会针对60家公司和个人的公司欺诈行为采取该机构建立30年来规模最大的司法行动
欧洲的情况好坏参半,有些领域取得了进展,另外一些则出现退步。反腐者最担心的是英国,这里有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在前特工中毒案等敏感事件上,英国政府一直对俄罗斯态度强硬,威胁要冻结俄罗斯寡头们在伦敦的资金流。但英国政府同样面临压力,因为它要证明脱欧不会对商业造成损害。这就意味着无论如何表态,英国政府对贿赂和洗钱的态度可能软化。
还有人指出,美国式的延缓起诉协议正在英国流行开来——在这样的案例中,犯下贪腐罪的公司可以缴纳罚金了事,相当于缓刑。他们认为这表明监管制度开始松动。此外,英国等欧洲国家执法资源不足,无法彻底执行其强大的反腐敗法律。
最令人失望的一点可能是没有进一步揭开壳公司的所有权之乱象。这种公司是金融犯罪最常用的手段,在美国也是如此,而美国有一些世界上最难突破的企业。赞成透明度的国会议员几乎一定会再次破解公司的“秘密”,但2019年不属于他们。至于特朗普先生,他的房地产公司通过把豪宅卖给外国富人大赚了一笔,所以这个问题不是特别要紧。
在公司透明度方面取得进展的领域可能出现反复。2016年英国成为第一个公开登记公司所有权的国家时,反腐人士弹冠相庆。但也有人担心此项措施很快就会成为想法好,执行差的典型案例。英国政府在验证上报信息方面投入的资源不够。2018年,有人揭露了一些虚假登记信息。如此下去,这次示范性改革的光芒就会黯淡下去。2019年,令人醒悟的信息将是透明度本身并非万能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