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会加强还是削弱包容?
从马来西亚移居到新西兰,我们一家见证了一切。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我们还是学会了将马麦酱涂抹在土司上或拌进粥里;同时,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他们也学会了用花生米和辛香料取代花生酱和奶油制作沙茶酱。我们也看到了这个社会阴暗的一面——不断发酵的怨恨和含蓄隐晦的歧视,偶尔会爆发成露骨的种族主义。所谓对移民的容忍,往好里说,也不过是对移民群体的无情漠视;往坏里说,是一种刻意隐藏起来的主动敌视。我们不应只局限于为移民群体所拥有的银行账户余额和大学学历弹冠相庆,而更应关注他们独特的文化、视角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主张接受、尊重和理解移民这个群体,而不再局限于“容忍”他们。
丹泽尔·钟(Denzel Chung)
19岁,来自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本科在读
校园言论自由之我见
四年前,我离开了我的祖国——东欧的原华约国家,来到这个自由之国。我出生的那个国家有着沉痛的历史,審查制度曾被当作一种强有力的镇压工具,因此,我带着对自由的热爱,来到美国最自由开放的地区。来到校园的第一周,我的一个同学对科技界的平权运动提出质疑。他没有得到答案,但从此被贴上一个个标签:自大者、厌女者、恐外者。作为白人直男的“特权”似乎“剥夺”了他参与此类讨论的资格,而且这种讨论本身也被认为是不妥的、冒犯性的。
凯瑟琳·克里姆(Katherine Krem)
23岁,来自保加利亚,近期从斯坦福大学毕业
现代资本主义体系下如何最好地促进竞争?
近年来最重要的反垄断判决之一几乎在无人关注的情况下悄然成为历史。对俄亥俄州诉美国运通公司一案,法院作出了有利于运通公司的裁决,允许它阻止商户“引导”消费者转而选择更为廉价的支付方式。此案的裁决可能显得中庸、温和,但它触及了反垄断政策实施者如今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应对同时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服务的公司?确保不断普及、日益壮大的数字化平台之间的公平竞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案展示了存在于大型经济体中的竞争问题。而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基于俄亥俄州诉美国运通公司案,为新生而强大的数字平台构建一个系统的框架以促成竞争现状的改变。
夏洛特·格蕾丝(Charlotte Grace)
23岁,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研究生
(如果您想了解本次大赛的参赛说明、主题范围及完整文章,请点击以下网址:Economist. com/essays)
人工智能利大于弊吗?
人工智能的发展存在很多未知数。政府部门应该与业界研究人员开放探讨,以制定平衡人工智能实用性与安全性的法规,而不能像对待核武器那样,在技术成熟之前对研究人员的担忧视而不见。人工智能已经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便捷,它的发展将继续带来更多的有益应用。如果有妥善的政策指引,那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推动生产率提升和创新,未来就有望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系统将是对人类友好的;其军事领域的应用也不至于落入心怀恶意的不法分子之手。
弗兰克·鲁塔(Frank Ruta)
24岁,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
政治正确矫枉过正了吗?
“矫枉过正的政治正确”这一短语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当代语境中。首先,“雪花”一词被用来批评年轻一代——他们被视为缺少了前辈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品质,显得更加玻璃心。另一个涉及政治正确矫枉过正的用语是“言论自由”——具体而言就是认为使用政治正确的语言将会危及言论自由,甚至进一步危及思想自由。无论贴上怎样的标签,基本意思都是一致的:任何强化“容忍度”的措施都会威胁到铸就西方社会的自由主义启蒙运动价值观。不过通常援引“政治正确”一词的人往往更带犬儒主义的目的。它成为退化论的烟雾弹。它是伪装成自由主义观点的非自由主义观点。
朱莉娅·赛蒙(Julia Symon)
26岁,来自澳大利亚,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