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鹏,李浩生,孙业兴,余慧涵,唐荣英,王 娟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达州 635000)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取得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归功于正确的政策导向、科技创新提升以及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市(州)农业科研院所作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区域农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我国市(州)农科院所多创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部分从事农业科技工作可追溯至建国前,在长期的农业科研活动中形成大量的农业科研资料与技术信息,科研资料与技术信息管理规范且保存完好,已成为我国科技档案信息的主要来源和农业科技持续创新的重要依据,是支撑区域农业发展和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资源。正确认识市(州)农科院所农业科研档案的特点,对于搞好市(州)农科院所农业科研档案管理,让农业科研档案信息更好服务于我国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市(州)农科院所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促进区域农业发展为己任,其科研活动与国家、省级农业科研机构比较,综合性更强,区域特色更明显,业务调整与变化较大,因此,所形成的农业科研档案除具有一般科技档案的专业性、使用性、政策性和成套性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农业科研档案内容决定于科研活动。我国市(州)农科院所的科研活动,常受当地农业生产需求变化和国家科技政策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以达州市农科院为例,创建初期,以总结当地农业生产经验,筛选鉴定达州本地作物优良品种,开展高产示范展示等科研活动为主,随着达州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和自身科研能力的不断充实与发展,逐渐扩大到作物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土壤农药肥料、化验检测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等研究领域,涉及的作物也由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扩展到苎麻、蔬菜、马铃薯、大豆、黄麻、红麻、魔芋等多种经济作物。1985年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倡市(州)农科院所向专业所发展,调整了许多研究领域,有的研究课题被迫下马,为弥补科研经费的不足,曾将相当多的资源用于科技成果转化或创收。
农业科研档案内涵取决于科技创新。市(州)农科院所以科技创新服务当地经济为已任,因各院所生态环境的不同,科技创新自然存在着明显差异。以四川省现有市(州)农科院所为例,一是创新优势独特,因各市(州)农科院所的前身、创建时间、科研人员、科研基础等科研资源的不同,经过长期的创新发展与研发实力的累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优势,有的院所综合科研实力位于全国前列,无论是粮油作物,还是经济作物均有较强的创新优势,在作物育种栽培、成果转化等方面硕果累累,有的院所在粮油作物或经济作物的品质、抗性育种,或高产栽培、种质资源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优势;二是特色研究独有,所谓特色作物是指在特定区域种植,其收获物的产量与品质优于其他区域产种植的农作物,因所处区域不同,分布着不同的特色作物,市(州)农科院所开展特色作物创新,既可有效地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又弥补了国家、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在特色作物创新的不足,从而形成各不相同的特色作物创新优势,其创新实力与成果水平闻名全国,如达州所的苎麻,甘孜所的青棵,南充所的红苕,绵阳所的小麦。三是资料信息地域明显,众所周知: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因受环境制约束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市(州)农科院所多在当地自然环境下开展试验研究,许多试验条件尚无法人为控制,试验研究中形成的各类资料、数据等科技信息,无不与当地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所形成的农业科研档案自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众所周知,任何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环境条件,气温日照、土壤肥料、水分、病虫防治等因素,对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影响很大,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无论是优良的品种,还是先进的栽培技术,都是有一定的适宜区域,否则将会出现“南橘北枳”现象。农业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所包含的科技信息带有明显的地域特性,若利用农业科研档案内科技信息,指导当地或类似生态区域的农业生产,完全可以获得预期效果,而在生态条件不同或差异较大的其他区域应用,就必须经过试验验证,如甲地育成的良种在当地推广,完全利用该品种档案信息指导育苗移栽、施用肥水、防治病虫等生产活动,若在乙地推广该品种,其适宜播期、种植密度、施肥水平、抗病虫性等均有可能发生变化,若仍利用该品种的档案信息指导生产,可能会产生不可预期的效果。因此,市(州)农科院所农业科研档案的利用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