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才仁卓玛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产品开发与食品科学研究所,西藏拉萨 850000)
一个地区农业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当地农民与农业从事人员的生产效率,而且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平衡发展,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1]。远程教育的挑战主要在于″资源分配的变革″,然而,成功的资源分配变革决定于″知识创新″过程的优质高效传递[2]。因此,远程教育教学势必要挑起实现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文化水平齐平的重担。杨永刚[3]认为农村远程教育在提高农民素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远程教育对于消除数字鸿沟、实现教育公平具有巨大的作用,需要制定农村远程教育工程[1]。王鹏[4]也表明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制定中长期农村远程教育的战略规划,并推动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之路,以及远程教育资源和方式的整合与创新。
通过对对国内外和西藏地区农牧科技远程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及近几年实际参与到西藏农牧科技远程教育中的切身认识,作者提出了符合西藏当地地理状况和远程教育受众水平的一些建议和措施,为今后实现远程教育教学长远发展积累经验,为地方各级部门借助远程教育教学,来实现提高当地农牧民素质与农牧业生产效率的目标提供借鉴。
通过聚焦于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剖析了农牧科技现代远程教育对西藏现代农牧业的作用及其影响,通过细致地调查,利用参与式发展的方法论分析出了西藏农牧科技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西藏发展科技远程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2.1.1 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 为了顺应农牧技术现代化的趋势,西藏农牧科技远程教育建设工作在前期受到各级部门的普遍重视,在地区部门牵头下,各级部门动用了大规模的人力与财力来支持农牧现代科技远程教育课程的开发,但从调查有关课件与教育网点的应用效率数据来看,实际使用效率与名义使用效率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直接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2.1.2 教育网点缺乏互动性 因忽略了与点击网站的农牧民进行实时互动的重要性,使得远程教育网点被农牧民戏称为僵化的“电子书”。各级教育网点上传的课件资源,仅仅满足了学习现代农牧技术的农牧民最基本的浏览需求而已。简单地说,我区设立的各级远程教育网点因为缺乏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下的互动性,各种互联网通信工具如微博、在线回复等都没有得到良好的运用,导致整个远程教学的学习过程缺乏互动性的支撑。
2.1.3 农牧科技远程教育资源开发资金缺乏 农牧科技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经费因缺乏长期性与稳定性,使得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经常处于低成本的运作状态。到目前为止,西藏地区针对不同地域以及不同层次的农牧现代化技术远程教学课件制作经费,补贴最高不会超过每一分钟300元,而经由市场运作开发的课件费用至少需要每一分钟1000元。尽管由地区牵头,各部门相继采取了各种措施,解决了部分的经费问题,但就制作课件的经费而言,现在这些经费投入只是杯水车薪,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资金的短缺从根本导致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课件开发的硬件设施匮乏;二是无法更多的进行田间地头实地拍摄。
2.1.4 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机制尚待完善 首先,西藏地区不少地方因“重硬件、轻软件”的片面思想,使得下级有关部门有着将教学资源建设归为上级的任务,下级各部门只需要将教学设备管理到位即可的思想,这样直接导致下级各部门对建设远程教育教学建设方面缺乏关注。其次,还有少数远程教学教材制作开发的工作人员因自身的专业技术素养欠缺,致使做事推脱,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在调查西藏地区的农牧科技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我们发现该工作的各项机制尚有完善的空间。从宏观上来看,对部门间的合作分工与对教学形式的创新,以及教学对象和内容的精准化与完善教学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微观上来看,由于远程教学自身的属性,使得该工作经常受到设备质量的优劣、资金的稳定性与长期性等条件的制约,还未形成完整运行机制,加之在不同部门的课件整合过程中容易出现版权、投资方收益等问题,使得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最后,缺乏远程教育受众群体的介入,导致多数地区的远程教育教学建设僵化,远程教育教学网点没有发挥出最大效用。
2.1.5 完全依靠政策,没有实现参与式发展 西藏地区由于自身的地理因素导致人口居住相对分散,直接导致城市之间、农牧区之间距离遥远,又因交通不便,通讯基础设施落后,广大农牧民获取与利用现代科技信息的难度较大等原因,使得农牧业生产效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区提出了加大力度发展农牧科技远程教育的举措。因易互动、传播广、信息存储多等优点,农牧科技远程教育非常适用于西藏地区区情。但是根据以往农牧科技远程教育有关政策,都是由外部发展干预(政府)直接制定的,农牧科技远程教育的受众群体只能被动地执行上级的政策,因此,导致了很多经得起科学论证和实证分析的政策却在各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
由于互联网自身带有“连接”与“共享”的属性,使得以互联网为媒介的远程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西藏地区特殊的地理因素,当地的交通条件,再加上当地农牧民多为分散居住,使得开展教育的人力财力成本非常高,因此在西藏地区开展远程教育计划并以此来提高农牧科技文化水平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2.2.1 远程教育受众群体汉语言程度低和地方方言的不统一性 随着时代的更迭,西藏地区从以前的单一文字(藏文)从事生产,到如今能够使用藏汉双语来进行生产活动,因我区现代化的农牧业科技知识多是以藏汉双语形式进行推广,使得多是半文盲与文盲的偏远地区农牧民不能及时理解与消化现代农牧科技知识。另外,藏语言也有“方言”区分,比如:那曲地区的藏语言和阿里地区的藏语言不同;同是那曲地区,靠近拉萨和靠近玉树的语言又不同,虽然西藏标准语是拉萨语,但普及率却很低。
2.2.2 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要认清西藏地区农牧业科学技术水平的现状,西藏地区在农牧业科技的推广、实践以及经验积累上与内地相比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一个地区的农牧业科技文化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当地农牧民与农牧业从事人员的生产效率,这里的农牧业科技文化水平包括从事生产的农民的素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农业生产器械的素质等内容,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我区农牧民的生产效率,不难得出西藏地区整体的农牧业科技文化水平比较落后。根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的研究报道,在西藏地区从事生产的农牧民的素质、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农牧业生产器械的素质都相对欠缺,这就导致了西藏部分地区整体的生产力仍处在传统农业时期的水平。因此,在往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西藏地区农牧业发展的目标,必将是实现西藏农牧业科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2.2.3 特殊的地理条件对远程教育的需求文中多次提到西藏地区地理特殊,交通线路长、且以汽运为主,加之农牧民多为分散居住,使得开展教育的人力财力成本远远高于当地政府的财政专项投资,这样直接导致了当地的教育发展严重滞后。
综上所述,在西藏地区采用一对一的常规教育培训方式将得不偿失。为了应对我区开展常规教育培训难的问题,西藏地区的相关部门提出了开展针对农牧民远程现代科技教学工作的举措,如此一来,当地农牧民便可以依靠易入门、可共享的互联网教学点,来弥补常规教学培训在西藏地区难以展开的短板,并成功将短板转化为优势。
西藏地区农牧科技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包括:农牧民远程教育和互联网课程两个概念,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支持农牧民学习现代化农牧科技的建设平台。值得注意的是,远程教育教学受众群体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不容忽视,在设计远程教学培训内容时,设计者一定是农牧业科学技术推广人员和当地受众群体的代表,参与教学培训的主体是受众农牧民,而网络课程成为这一学习活动的对象和客体。也就是说,该课程的建设是由教材设计和网络教学点建设两个内容构成。其次,该培训必须做到以农牧民的第一需求为主,建设符合西藏农牧民实际、切合西藏农牧民利益的课程资源。
在录制现代化农村建设教材时,各级相关有关部门应紧紧围绕“西藏农业发展的需要,实现资源分配的平均,注重教材题材的新颖。应该着力开发可以充当范例的案例类课件,在完成“新农村建设”系列节目的同时,重点开发倡导生产规模、组织合作、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科学经验,以及贴近西藏地区农牧民切实利益的系列课件,加大力度开发实用性强的农牧科技成果等课件,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现一些案例的基础上,新开发制作应对性的教学课件,例如《戳穿坑农害农骗局》的大型实用教材与各类现代农牧技术科普节目,以此满足西藏农牧地区农牧民群众不断学习现代农牧科技的迫切需求。
在发展现代农牧科技远程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紧扣西藏农牧区不同地域与不同层次农牧民最迫切的需求,不断扩充教学内容。首先,建立功能完善、入门简单、内容多样的远程教育资源库,将全区现代农牧科技远程教育负责部门的教学资源纳入该资源库中,不断丰富课件资源内容与存储量,依附西藏农牧科技远程教学资源,建立网络平台,设立相关内容的链接模块,让“互联网+”的新技术融入远程教育[5],方便基层农牧民点击搜索学习现代农牧科技信息。同时将农牧科技远程教育点和远程教学资源网站作为媒介,宣传支农惠农政策以及关系到农牧民切身利益的相关内容,使教学资源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满足西藏地区不同地域与不同层次的农牧民群众的第一需求。其次,教学资源开发必须坚持以容易入门、贴切农牧民利益为主,在实现课件资源科学性和可读性的前提下,加大内容多元、容易入门、容易掌握、容易实践的电视科普节目、动漫科普课件的开发与制作力度。
满足西藏地区不同区域、不同水平的农牧民对教学资源的多元化需求,构建远程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发挥远程教育的最大效能。遵循“共享最大化”的原则,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健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做好相关分配工作。要做到组织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共同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共享、推广经验共同总结。重点整合好与建设现代化、信息化农牧业密切相关的部门资源,支持各部门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平台,发布各类相关信息,做到延伸远程教育站点的功能,充分提高我区远程教育站点的利用效率。
以调查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着眼点,完善远程教学资源的分配、教学队伍的扩充、教学队伍的培训、针对教学队伍的奖惩机制等一系列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工作机制。首先,为加大对远程农牧科技教育的资金投入,保证资金投入的长期性与稳定性,建议将教学资源建设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教学资源利用率的调查,是做好农牧科技远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是制订教学资源建设规划以及分配教学资源建设任务的依据。其次,要充分考虑西藏不同地域农牧民不同的学习需求,以农牧民最缺乏、最广泛的需求信息为第一信号,迅速开发制作农牧民群众容易看、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农牧科技教材。
加强农牧科技远程教育教学资源规模建设,主要是针对西藏地区远程教学队伍规模的建设,西藏自治区需要制定关于加强全区现代农牧科技远程教育队伍建设的《意见》,从而指导各级部门加强关于农牧科技远程教育教学队伍的建设,加强有关科技推广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科技推广队伍的素质。各级部门应该联系实际,采取恰当的方式来选拔业务精、热情高、素质全的专业人才,来扩大课件制作队伍,不断为远程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此之后,务必加强对课件制作人员的相关培训,不断提高课件制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保证在一定时期内,设立一定数量的区级农牧科技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中心,进一步规范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建立健全地符合西藏地区实际的管理方式、考核方式以及奖惩机制,从而充分调动起教学队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西藏地区的农牧科技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包括农牧民远程教育和互联网课程两个概念,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支持农牧民学习现代化农牧科技的平台。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远程教育教学受众群体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不容忽视,在设计远程教学培训课程的初期,一定要在一定程度上将受众群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请当地受众群体代表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中,从而实现基础水平的参与。其次,西藏地区农牧民远程教学培训的设计者,必须是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人员和当地受众群体的代表,参与教学培训的主体是受众农牧民,一定要科学有据,逐步唤醒受众群体主动积极参与到课程设计的意识,必须做到以农牧民的第一需求为主,建设符合西藏农牧民实际、切合西藏农牧民利益的课程资源。有需求的课程设计,和专业科技团队的讲授,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达到远程教育的目的。
在这个互联网技术基本普及的时代,由于互联网自身带有“连接”与“共享”的属性,使得社会上不同类型的产业,都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互联网,来实现现代化与信息化。西藏的地理因素和教育现状都决定远程教育才是高效解决西藏农牧业效率低下的主要手段,所以,远程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靶向性的教学资料的编写、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参与、持续的资金投入和具有创新性的开展方式都必不可少,而此项工程的建立,也必将为大力发展西藏农牧科技和教育事业,为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以科技带动西藏地区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巨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