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师范学院 图书馆,江西 上饶 334001)
欧美国家和澳大利亚的实践者与研究者对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认为该教育形式具有教学深入、针对性强、具有吸引力、效果良好等优势,推崇其为最佳的信息素养教育方法[1]。纵观国外(主要欧美)成功嵌入信息素养教育发现:大学生、教师信息意识普遍较强,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系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普遍采用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数量充足,嵌入学科覆盖率高,课程大多采用是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基于资源的探究学习模式[2],强调的是主动探索新知,完成知识构建;并具有良好开展嵌入式教学活动的条件,建立了专门的课程服务平台,LibGuides 的应用十分广泛和普及[3],甚至建有专门的信息素养教学大楼,信息素养培养受法律保障并有项目支持,有一整套完备嵌入式信息素养标准和评估体系。
目前,国内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以图书馆承担为主,具有学科专业背景的信息素养教育师资匮乏,大学生、教师信息意识较弱,嵌入课程服务平台及服务设施寥若晨星,缺乏完备学科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和标准,嵌入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以资源介绍为主,重心放在检索技巧上,属通识的信息素养,缺乏专业信息素养渗透;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基本属零散型,学科覆盖率低,尚未形成计划教学[4-5],教学内容难以达到系统和深入;难以将专业与信息素养教育同时纳入考核和评价体系中。因此,嵌入信息素养教育很难普及、推广到课程教学体系之中。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活动,是一个了解、发现和利用信息的智力架构,单靠馆员本身的专业知识是难以成功实现的。专业信息素养培养需要融合专业教师的知识,在特定的情境、课程中进行教学组织设计与实践。因此,专业教师是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从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文献发现,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大多是以馆员视角为主,鲜有从嵌入式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的视角进行探讨,鉴于此,笔者从专业教师参与嵌入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践模式进行探讨,以期探索嵌入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新思路。
终身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推广应用导致高等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聚焦于“教”转向关注“学”,强调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完成知识构建的过程。信息素养教育以问题和资源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与深度专业学习的教育紧密相联,其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它与课程教学是相互依托、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5]。徐瑞萍认为培养高层次人才,信息素养教育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和内在要求,也是完善教育体系的必然趋势[6]。
从信息生态环境来看,当前信息生态环境具有丰富、密集和自由的无过滤的信息源的特点,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日渐深入,学生在解决问题或难题时面临更多的信息选择,如何合法、规范、快速从广博的信息中挑选出最恰当信息,这期间需要信息素养的支持。
背景和情景是知识的重要元素,信息素养教育必须与具体的学科教育相结合,才能成功实现[7]。2002年,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图书馆馆长提出图书馆素质、媒体素质、研究素质、因特网素质、计算机素质、批判性思考的技能是信息素养六要素,此六要素之间是彼此关联,互为依托的。信息素养呈现的是一种综合能力,涉及各方面的知识,需要采用合作的培养教育模式,尤其需要专业教师加盟合作培养。
长期以来,信息素养教育主要由高校图书馆馆员承担,以培养通识的信息素养教育为主,特色信息素养、专业信息素养培养缺乏,系统创新思维、研究素质、批判性思考的技能培养更是凤毛麟角,较之国外明显滞后,与信息及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不相适应,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不足以支撑信息素养教育的新目标,信息素养需要系统及渐进的方式融入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和学术活动中[8],它应该是一系列学科和专业学习经验的总和。在欧美等国,信息素养教育已突破图书馆界一般性的教育课题,涉及教育、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课题,借鉴了多种科学方法、思路进行多视角探讨,以促进信息素养研究向纵深化发展[9]。
1984 年以来,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经历了30 余年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独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目前学界普遍认可课程体系分为“信息素养通识教育培养”“专业信息素养培养”和“特色信息素养培养”三大类,应对这种教育模式,教师不仅需要较高信息素养,还需要厚重学科知识与较高的教学水平。随着教育领域不断兴起MOOC、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翻转课堂等新的学习方式,教师逐渐从讲授知识为主角色转向泛在学习的引导者和推动者,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完成知识构建。《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明确指出,教师肩负着加强信息及学术成果的核心概念与本学科相融合的职责,这些职责的完成少不了多元化信息素养教师队伍支持。
调査显示,我国有64所高校图书馆拥有专业信息素养教师队伍,只占被调查总数的13%[10],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专业化教师队伍,那么这些图书馆要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的改革目标,开展具有新意、丰富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必然会受到人力资源不足的掣肘。就国内大多数高校而言,培养具有专业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仍然是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大学生能力方面看,问题解决能力与信息素养成为21世纪成功的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这种以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下,需要对信息的思维与技能进行训练,需要反复融合进行信息的检索、分析、甄别、组织与利用方面等活动[11]。从大学生专业素质方面来看,学生要想开阔学术视野,在专业领域里获得前沿信息,也必须具有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首先,必须有效和高效地获取信息;其次,批判性地、适当地评价信息;第三,准确地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并创造新知识。因此,有学者提出学生嵌入信息素养教育需要拓展检索专业权威期刊和专业性信息的能力[5],这样既有益于专业学习,又促进专业信息素养的提升,弥补通识教育不够深入弊端[12]。
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仍不容乐观:据赖茂生、屈鹏教师对北京大学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信息获取方式单一,信息源总体上高度依赖网络搜索引擎,高达74%的学生没有上过信息检索相关的课程,信息获取能力和技巧存在不足[13]。马费成教授对武汉地区高校学生进行了调查,也得出相关结论:大学生对符号搜索、截词符搜索功能、布尔运算搜索等检索技巧很少人会使用,不加标注的抄袭、转载等现象普遍[14]。
网络时代,信息环境的巨大变化在教育领域引发了国际教育界全方位、革命性变革。欧美国家的教育改革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将信息素养从精英教育转为基础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之中。1978 年,Pearson 提出应该将学生信息检索的内容放到高等教育的课程中去。2003年《布拉格宣言》宣告了信息素养的重要地位。2005年《亚历山大宣言》确立了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的灯塔,从此各国纷纷将信息素养纳入到教育体系[12]。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认为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2001年,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高校信息素养联合工作组(ANZIIL)发布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信息素养框架:原则、标准及实践》里明确提出:支持在跨学科的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中采用嵌入式信息素养,它能够被用于构建课程目标、学习成果和评价准则[15]。随着信息素养概念的深入人心,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将其作为新教学理念融入各专业课程,把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纳入到课程教学大纲中[9]。
信息素养教育不仅是学科馆员的责任,也是专任教师的责任[7]。值得惊喜的是洪跃老师在2016年的调查中发现:目前已有172所高校邀请院系专业教师传授信息素养知识,占高校信息素养教师的31.92%[10]。近几年地方高校因需要申请硕士、博士点,引进不少博士和博士后,他们年轻、精力旺盛、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深厚学术功底和很高专业信息素养。除此之外,大多数高校教师具备专深学科背景,掌握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承担了一定专业教学和教改研究,具备了一定专业信息素养,他们是信息素养教育可依赖的一支重要力量。许多研究表明,大学鼓励教师使用图书馆资源开展基于项目的或探究性的教学,并希望他们将图书馆看作教师与馆员的共同课堂。如果教师能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有效克服信息素养教育游离于学科课程之外的困境,真正解决信息素养教育师资匮乏之困难,打破嵌入学科教育覆盖率低的现状。因此,笔者认为只有专业老师参与才能真正做到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推广与普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协同教务处、学院制定出全面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规划,分层次、分阶段、多途径实施信息素养的养成教育,包括信息知识,对信息教育的认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信息道德等等[16]。各高校每年对新教师进行入职培训,皆有安排图书馆馆员进行“文献检索与利用”讲座,图书馆馆员在进行文献检索技能、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与利用培训以外,可倡导教师嵌入信息素养于课程,并承诺图书馆为教师嵌入信息素养课程开放绿色通道:为信息素养嵌入课程、文献检索课实习、情景学习和翻转课堂等形式提供多媒体教室与电子阅览室支持。现场、在线协助教师解答学生获取信息困难,配合专业教师设计小组项目、讨论、作业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辅助教学。可针对某一特定学科向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库,建立学科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指南,利用“一小时讲座”协助教师进行通识信息素养教育。
独立嵌入课程模式是专业教师结合学生专业技能需要,以课程中具体内容为示例、案例,围绕专业知识点展开,主动获取、吸纳与课程所需信息资源,按需分层将信息素养教育循序渐进地嵌入各个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批判性思维。
笔者在《大学语文》课程进行了五年信息素养嵌入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材思考与练习题,引导学生往深厚、精深方面研读,利用数据库演示,讲解获取文献的途径、类型,课题分析、关键词截词原则及其检索方法,并对现场获取信息资源,进行新颖度、相关性、客观性评述。为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掌握程度及信息检索的能力,在学期末要求学生完成课程探究性学习任务,融学习与探究为一体[17]。
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谢旭慧教授为了拓宽语言学习的途径,采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方式,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检索方法,积极参加语用信息调研、收集、整理,对比、分析各种传媒语料,师生发掘共享网络传媒资源,引导大学生深度理解古往今来的语词现象和语词演变历史,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做个创新性的自主学习者。如:以新词“非常”“曾经”为例,让同学讨论它的词性,并要求举例求证,追根溯源“非常”等词的古义,师生共同开发整合现代传媒中的语言资源。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的信息需求得到合理的激发,还能达到训练学生的信息素养技能目的,这种模式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嵌入模式最为值得推广与普及,但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上饶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一直保留专业教师开设文献检索课的传统,开设文检课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目前该院余乐书教授凭借他深厚专业功底、宽广学术视野、过硬信息素养,在学院开设了4个班的《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公共限选课。课程以全新的视角,将信息素养与化工学术研究相关的各种概念和理念融合一起,将一些传统与现代检索工具有机地融为一体传递给学生。内容涉及到化学化工文献特点与分布,电子文献检索技术,国内外著名的化学专业核心刊物介绍,索引数据库、引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介绍。同时,他还帮助学生了解在查找论文信息资源时,如何才能精准获取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构造论文的框架结构,并讲解科技论文写作中常见的主要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撰写方法等。另外,他还在选修课中辅助介绍国内外化学专业知名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利用信息、创新知识的。他的《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课程教学获得很大成功,他多年被学生评为“我最喜欢的任课教师”。
合作课程模式是以馆员与教师合作为前提,专业教师为主导、学科馆员辅助的教学模式,围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技能与水平为核心目标,将信息素养培训内容融入到院系学科课程中,以问题教学或案例教学导入,与学科课程体系适时相融合,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这种模式对馆员的专业知识要求非常高,对专业教师信息素养知识要求也非常高。目前合作嵌入课程有一次性嵌入模式、课程跟踪模式、全程跟踪模式三种,而最为成功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连续九年全程跟踪国家名师王竹如教授的《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转换与利用》课程教学与考核,连续七年全程跟踪俞勇教授辅导ACM班,这种模式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与实际运用目标。近几年广东警官学院、九江学院、宜春学院、重庆工学院、华南理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汕头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也开展风格迥异的一次性嵌入模式、课程跟踪模式等合作课程模式,均取得一定效果和经验[17]。
交互式嵌入的模式,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自媒体平台如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建立个人门户网络社区生态链,实现学生与专业教师互动交流,随时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信息情况,构成双向的即时信息通道,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教育、教学等调整,进而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这种平台便于培养学生表达信息诉求,着重参与性,强调双方的双向性[18],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甄选出有效的、适合问题解决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交互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一方面,专业教师可定期观察并指导信息素养缺乏的学生,在专业课程中融进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达到提高创新学习技能;另一方面,可吸引学生以互动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沟通,提供反馈,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中进行学习探索新知。交互式嵌入式模式既保障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解决专业信息需求,又能使学生在解决需求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国外经验证明,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独立依赖图书馆员,应该形成政府、教师、机构共同合作加盟,它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参与嵌入课程实践证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可采用多元并存的教育模式,它主要利于创设一种情境,可灵活、动态地将信息、知识、技能、素质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使其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如教师能参与到嵌入信息素养教育队伍中来,相信信息素养教育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广阔的思路与空间,当然这些需要图书馆员与教师、院系、教务处通力协同合作,从整体上来设计嵌入信息素养内容,建立基于全面信息素养观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