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聪 中共云南省永仁县委办公室
云南省永仁县地处川滇两省交界,全县现有国土面积2189平方公里,辖4乡3镇、63个村(居)委会、654个村民小组。截至2018年底,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964户21449人,实现49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1%,整县脱贫摘帽任务如期完成。
经济社会发展与脱贫攻坚同步抓。一是以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为重心,推进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聚焦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向烤烟、蚕桑、晚熟芒果、油橄榄、畜牧等优势产业集聚,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搭建起产业发展平台。在新型工业上聚焦绿色循环产业发展,立足高原农业、山林特产和光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芒果、油橄榄、丝绸等农林特产加工,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清洁能源、新型材料、传统手工业等绿色循环产业,带动县域新型工业持续增长。在服务业上聚焦全域生态旅游、电商和“互联网+”等业态发展,把方山、赛装源、永定河等自然景观和彝族赛装文化底蕴推出去,把永仁稀缺的人才、技术、平台等资源引进来。二是以建设产业链价值链为导向,推进分散化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型。针对贫困户一家一户种植和养殖难以与市场对接的问题,从产业链价值链建设着手,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重点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土地山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培育规模化特色产业园区和基地,大力推动具有加工销售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深度合作,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从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到营销一体化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企业与贫困户的“双赢机制”。三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推进传统农业向品质农业转型。永仁贫困人口多数从事传统种植养殖业,通过分析研判农业发展和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市场供给不足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不在土地单产上与人争高低,而要重在品质和效益上占先机,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充分利用森林面积大、空气洁净、水质上乘、光照充足、土壤富硒的生态优势,加强引导和布局,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推动“一村一品”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融合。四是以大开放为引导,推进县域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型。敞开大门“大开放、大招商”,吸引先进生产要素流动集聚,走出一条扩大开放与脱贫攻坚联动的路子。五是以统筹城乡为纽带,推进传统集镇向特色产业小镇转型。把着眼点放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上,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乡集镇和县城集聚落户,以劳动力集聚的比较优势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返乡农民创业,造就“产城两旺”新格局。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抓。加强统筹、协调配合,多部门共同努力,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推进工作新格局。按照村庄规划好、建筑风貌好、环境卫生好、配套设施好、绿化美化好、自然生态好、管理机制好目标,加快改善人居环境。以危房、老旧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为主攻对象,大力实施“六净四有一规范”,着力改厕、改圈、改灶和连户路、庭院硬化,整治残墙断壁、草堆柴堆粪堆、乱搭乱建、庭院周边排污、垃圾乱丢乱倒,丰富“美丽乡村”内涵,提升农村文明素质,让环境“靓起来”。
乡村振兴与防止返贫同时抓。对于刚脱贫的农户来说,要使其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首先要防止其返贫。目前少数农户仅靠国家的补助扶持来实现脱贫,是不牢靠的,是不可持续的,随时都有返贫的可能。因此,还应针对其可能致贫的原因,建立起扎实的后续帮扶措施和预防返贫预案,持续实施农村居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带动他们持续改变“等、靠、要”思想,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推动他们敢于进入市场历练,实现长久的脱贫致富,不返贫。防止返贫应建立长效机制,就是要以村民小组为单元建立贫情动态监测体系,由村组干部负责,对发生自然灾害、交通意外事故和患重大疾病导致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进行统计。及时研判家庭变故是否会造成家庭重大影响、是否会造成实质上返贫,做好纸质建档,及时研判解决。贫情动态监测是项常态化的工作,检验着乡村治理的水平。要建强乡(镇)干部、第一书记、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和科技人才为一体的“脱贫攻坚队伍”,开展脱贫攻坚强村富民、结对帮扶、组织建强、素质提升等专项行动,让乡(镇)、村基层组织“强起来”,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贫情动态监测的自觉性,不断提升他们表达、议事、交流和讨论等能力,进而完善村规民约,通过村规民约认同感的凝聚和实际行动力的锤炼,凝聚村民作为脱贫攻坚贫情动态监测的主体地位,让其真正融入乡村发展过程,提升乡村治理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