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中医患报道的媒体失范现象

2019-02-20 16:26鲍素娥
视听 2019年3期
关键词:医患医生

□ 鲍素娥

2017年8月,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发生了一起“孕妇跳楼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各地媒体闻风而动,纷纷赶往事件现场,报道此事;同时,网络上也因此事掀起了一阵激烈对峙,对于“究竟是谁拒绝为产妇实施剖腹产”这一关键问题,医院和家属各执一词。各大媒体根据此事也追随事件报道了一波又一波的头条热点,而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的热点评论将此事推向了高潮。网络上的激烈言论再一次激化了医患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上的杀医伤医事件的频繁出现也说明了医患矛盾的激烈,就像著名媒体人白岩松所说:“杀死医生的凶手,也可能是我们。”这句话也表明了媒体在医患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医患报道媒体失范的表现

近年来,由于看病难、看病贵、部分医生医德败坏等不好信息的扩散,伤医杀医事件层出不穷,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笔者认为,媒体的失范报道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媒体失范的医患报道最终对医患双方以及媒体自身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未经核实,草率报道

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我国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新闻报道中,媒体人所报道的每一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经得起核查。但当今时代,新闻媒体在医患报道这一类的新闻做法上却有失偏颇。在医患报道中,有些记者在未经核实事件真相前就偏听偏信,只听从患者一方的陈述,而未采访和报道医院方。缺乏医院的关键说法却草率报道,致使媒体公信力大幅度降低,新闻报道也呈现出片面性,而不具有新闻的公正性、客观性。

2014年12月20日,“医生手术台旁自拍”事件引起热潮。据人民网统计,当天刊发的相关新闻报道超过300篇,聚焦点大部分都在“医生手术台旁自拍”。①然而,经过再一次的调查后,事件反转,事实的真相是医生经过几个小时的手术成功抢救了病人,并且因为医院的搬迁等原因,这场手术是最后一场手术,所以医护人员拍照留念。一时间,网友又对医院及医生感到同情。但面对这场“医生手术台旁自拍”事件的前因后果,谁又能否认媒体在这中间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呢?新媒体时代,信息本就传播较快,而在这起事件中,媒体未经核实真相就草率报道,不可避免地给医院和自己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先入为主,标签报道

近些年来,将新闻贴上标签化的内容,是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不由自主的做法。而在发展快速的社会中,某些医患报道的负面词汇很容易让大众在面对类似的报道事件时,就先入为主地认为医生和“拿回扣,收红包”等词语相关,进而导致医生被贴上“医德败坏”的标签,也进一步激化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加剧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度。

一些媒体对医患报道的议程设置主要着眼于医患关系冲突的议题,而将少数医生的不良行为扩大到整个医生群体。媒体的先入为主和标签报道不仅给双方带来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也激化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医患双疑。

(三)制造噱头,过度报道

央视前著名记者柴静曾表示,调查性报道需要真正的平衡,前提是要敬畏事实,消除攻防之心,尽可能公正地对待双方。然而,如今的某些媒体在未查明真实前,就站在一方的立场上,甚至可能为了热点头条等利益使用煽情语句或忽略了新闻报道的人文主义关怀进而过度报道。

2016年5月5日,安徽《新安晚报》头版刊登了《我的右肾去哪儿了》,用了两个版面来描述安徽宿州男子刘永伟丢肾脏的事件。可是,这则报道在见报当天,却使报道者自身陷入了舆论漩涡。先是医院通过官微进行了辟谣,声明这则新闻的内容严重失实,后又有许多媒体进行了采访调查,最后经过证实,刘某的肾脏是由于“肾萎缩”消失的。而随后,了解实情的网友纷纷到《新安晚报》的官微上留言评论并“点蜡”,对不明实情就报道,甚至是带有引导性的舆论表达愤怒。

这则事件发生的原因归根究底是因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某些媒体为追求经济利益,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达到自己的点击量,只注重快速报道,对新闻事件过分渲染,添油加醋,谋取自己的利益。而在医患报道中过分地渲染极端的因素,违背了媒体公正的舆论监督原则,也降低了媒体的公信力。

二、医患报道媒体失范的原因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市场化

媒介竞争一直都很激烈,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因为媒介市场化的因素,媒体想要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就必须抢占市场份额,赢得受众的青睐。在市场的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生存选择下,一些媒体往往用打擦边球的方式让报道吸人眼球,瞬间抓住读者。为了最快速地报道信息,新闻的生产时间大大减少,使得新闻“把关人”的作用失守。而媒体在报道医患冲突时利用抢眼的标题吸引大众的眼球,很明显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媒体在社会大众间始终起着沟通桥梁的作用,他们是信息传递的中间人,而媒体从业人员也扮演着一个“把关人”的角色,媒体从业人员对新闻内容的选择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受众的信息。所以,媒体应加强社会责任感,媒体从业人员要意识到医患报道的重要性,提高对医患报道的谨慎性,主动承担起社会监督的责任,既要对自己的报道负责,同时也要对医患双方负责。

(二)媒体从业人员医疗知识缺乏,新闻专业主义不够

媒体从业人员中,我们最常遇到的是记者。由于职业要求,他们接触的采访对象涉及社会的各个阶级,上至国家领导、商业精英,下至平民百姓、街头小民。所以,他们需要广泛的知识背景,去寻找新闻素材,并且经过整理写成报道。但是受教育的局限,记者不可能对每一个方面的知识都了解。

医疗行业是一种专业性强、难度较大且不易理解的行业,而有些记者对于生涩难懂的医疗知识并不了解。“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媒体人员在医患冲突时第一反应认为受委屈的是患方,医方有着专业的知识,而患方对这些知识缺乏了解,所以一些媒体人员潜意识可能将自己放在了“患者”的位置,将患者当作“弱势群体”,从而将自己个人的主观情绪和价值判断标准写进自己的报道里,影响了人们对医护人员的整体印象。这也是有些医患报道失去客观平衡公正的一部分原因。

(三)社会信任度低——医患互疑与医媒互疑

研究者经过实证调查得到结论:现阶段我国处于较低的社会信任水平,并且公众对社会信任的预期较为悲观。②这是因为随着全球现代化浪潮的席卷,社会结构经历着解构和重建,中国社会被“现代化”,传统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信任关系难以满足转型中的社会信任需求,信任问题直接引发社会秩序的失范及转化为社会风险等。③

近些年来医患冲突事件屡屡发生,医患报道媒体失范也比比皆是,就如前几年的“八毛门”事件、“缝肛门”事件,等等。我们综合一下媒体失范的医患报道,发现有个共同的特征:事件刚发生报道时,医院首先丧失了话语权。正是由于事件的初始阶段,医方处于一个失语的状态下,事件经过媒体的“二次传播”再到媒体各方面转载,才让失范报道进一步扩散传播,从而引起舆论双方的“混战”,这说明了在医患双方和医媒之间彼此是缺乏社会信任的。所以提高医患和医媒双方的信任度能够有效地减少医患报道的媒体失范现象。

三、结语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新媒体环境的背景下,在医方和患者的冲突之间下,没有谁是绝对的胜利者,双方在这个过程中都会受到伤害。媒体作为中间的沟通者,在呈现医患报道的事件时,一定要冷静对待、慎重思考,媒体和社会应共同进步,共同努力,建设和谐美好的医疗环境。

注释:

①官田田.医患纠纷报道的媒体失范问题——以新浪新闻为例[D].内蒙古大学,2015.

②郭镇之.公民参与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与媒介伦理:中国的问题[J].国际新闻界,2014(06).

③朱虹.转型时期社会信任的状况与特征——一项实证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1(10).

猜你喜欢
医患医生
听医生的话
最美医生
会拔牙的“鞋医生”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感受特多医患关系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看医改 医患各有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