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壮
(广东省台山市华侨中学 529200)
新课标一直提倡高效物理课堂,那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如何做到高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业繁重,物理学科对我们二类学校这个层次的学生来说又是最难的,培养学生物理兴趣,激起他们对物理课堂知识的渴求显得尤为重要.
我是一个班主任,也是一位物理老师,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在物理教学中,为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情感因素.从教学理论和长期教学实践来看,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关键在于使学生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和信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学习兴趣来转移的.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时,他们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学习很长时间,而不会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尤其是在高中.学生学业繁重,物理学科对我们学校这个层次的学生来说又是最难的,因此,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激发他们对物理课堂知识的渴求尤为重要.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物理兴趣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节课能否吸引学生,我认为课前几分钟是前奏、是序曲.我认为只要上好了前5分钟的课,那么这一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为了唤醒有睡觉趋势的学生们,物理课堂我通常都是提前3分钟进教室,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搞笑的,亦或是他们感兴趣的视频,趴在桌子上的同学马上都醒了,各个都精神百倍.当上课铃响的时候,他们每个人的思想都处在活跃的高峰期,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由睡梦中进入了高效的物理课堂了.比如前一段高三高考前后,物理课前我通常都会找一些搞笑的高考视频放给学生看,不仅让他们更加深入的认识了高考,意识到高考的重要性,又唤醒了昏昏欲睡中的他们,缓解了他们的疲劳与压力,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带着强烈的责任感,轻松的愉悦感进入了物理课堂.
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激起更多同学、更长时间对物理课堂的注意力.那么怎样才算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呢?我认为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或者距离我们很近的,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导入才是成功的导入,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比如在讲解人教版选修3-3“张力”这节内容时,我是这样设疑导入的.如大家都知道火柴棒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但是大头钉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学生肯定说不能.于是我当场做了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将大头钉漂浮在烧杯中静止的水面上.大家会观察到大头钉浮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适当提问,激发兴趣,激发思维,让学生有无穷的问题,有更加浓厚的求知欲.最后告诉学生这些问题都将会在我们的物理课堂中得到解答,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学习之所以枯燥,是因为我们主观地把学习和生活割裂了.其实如果学生能做到从生活中发现知识的作用,那么枯燥的知识也会变的生动起来,学生对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它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在讲摩擦的力时候,从早上醒来睁开眼后的第一件事情就跟摩擦力息息相关,没有摩擦力,被子我们都掀不开,衣服也拿不起来.再比如手拉车,为什么拉车比推车省力?省力不省力,主要看车轮受到的阻力有多大.推车的时候,用力的方向指向斜下方,它产生两个效果,一个分力向前,用来克服阻力,使车匀速向前;另一个分力竖直向下,加大了车对地面的压力,使阻力增大.再比如,水的沸点100摄氏度,当水沸腾以后再加热,水的温度还会不会继续升高呢?不会.这样一讲,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做思考,促进他们对生活现象的理解,既增长了生活常识,同时对物理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物理学知识走进了生活,走进了学生,原来自己的生活无时无刻都跟物理分不开.让物理知识走进了生活,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兴趣.
当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设计陷阱来吸引学生时,使学生陷入,学生就会对这个问题产生深刻的应激效应,当他们在未来遇到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时,不会再重复旧的想法,而是会采用新的思维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吃一堑,长一智”,如果我们平时跌倒的多了,那么考试的时候就不怕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了.但人都有惰性,学生也是如此,绝大多数学生不会主动跌到的,那么,我们老师就要想办法依靠自己的经验来设计陷阱,想办法让他们往自己提前设计的陷阱里面跳,然后跌到,再找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在讲核裂变,聚变之前,以家乡的台山核电站为例,家乡的核电站的原理是核裂变呢还是核聚变?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裂变放出的能量多还是聚变放出的能量多呢?带着问题,一步步地设计陷阱,一步步的引导他们获取知识.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让他们获得了物理知识.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喜欢哪个老师就喜欢那个老师的那一门课.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活动,多与学生深度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使学生从内心喜欢这门课.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充满激情,师生关系和谐,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且又遵守纪律、整个课堂紧张有序、和谐而又快乐,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差到哪里.教师对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持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在教学中,让学生觉得你老师值得他们信赖,让他们受到鼓舞和启发,从而对物理产生兴趣.
总之,教学实践表明:“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如果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校提供的作业就会作为礼物被接受,老师留下的作业自然会圆满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热爱学习,享受学习,学会学习.努力让学生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劲,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努力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无可推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