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迪
(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我国当前粮食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还不高,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不但导致植保投入不断上升,而且农作物质量也饱受质疑。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农药,不利于环保工作的稳定运行,虽然支出了大量资金,但依然达不到现代农业生产要求,所以农业航空值保产业引起了有关学者的广泛关注。
农业航空产业涉及农业机械、民航运输、质量检验、植物保护等各个部门,但上述各部门在过去较长时期内相互间不能及时交流信息。我国在管理农业航空过程中还不具备合理的管理标准,管理效果差强人意。由于农业航空管理不具备完善的管理措施,同时要想进行飞行操作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这不但使农业航空投入不断上升,而且也不利于选择最为合理的飞行时间。当前我国关于农业航空产业发展还没有制订有关法律文件,也没有推出支持农业航空的有关政策,因此农业航空发展面临着诸多阻力。
当前,我国农业航空中依然使用着大量落后机型,这些机型已经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不利于农业航空植保行业的稳定运行。我国还没有引进先进的喷施技术与核心技术,不具备先进的农用机型,在管理方面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农业航空产业规模较小,支出的运行成本不断上升。再有,由于不具备高效运行的喷施设备,导致喷施作业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不利于农业航空植保产业的稳定发展。
我国农业航空产业发展不具备高素质人才,拥有的农业航空知识较为陈旧。我国农业航空工作人员大多自其他行业转行而来,本身并不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再有,我国还不能定期开展农业航空人才培训,导致农业航保人才质量不高,不利于我国农业航空产业的稳定运行。
我国农业航空产业还不具备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行业发展在融资、推广方面存在着大量困难。再有,我国当前也不具备一定数量的农业航空机场,这些因素均不利于农业航空行业的稳定发展。
飞机过程中如果使用有人驾驶的运行模式,可以运载更多的喷洒物,但必须飞行较高的高度,同时对飞行场地与飞行时间具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投入资金较多,存在着诸多飞行风险。笔者对我国农业生产进行研究,认为农业航空植保产业发展必须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应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引进不同的飞行机型,采取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确定机型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与实际情况进行,如果喷洒面积较大、障碍物较少,则可应用有人驾驶的机型。如果土地不平、面积较小则适合使用无人驾驶的机型。
我国当前不同地区使用的机型不同,飞行作业中产生的雾滴形式也不同,在使用前要全面研究雾滴的蒸发因素、飞行规律,明确飞行速度与飞行高度对雾滴的作用,要根据实际喷洒要求选择最为合理的机型,才能保证雾滴喷洒效果最高。
要进一步准确掌握航空作业的各种数据,在治理不同病虫害、应用于不同作物时选择不同的机型,才能使喷雾数量、操作压力、雾滴喷洒等各项数据最为合理,同时还需掌握飞行速度、高度、模式、路线等各项数据。
操作前要深入研究不同农作物易发生的各种病虫害情况,在此基础上采取最为合理的飞行方法,明确操作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保证病虫害治理效果最佳。
2.3.1 组建农业航空管理部门
最近几年,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农业航空在农业生产占有的比重不断增加,为我国农业航空植保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有关部门必须要及时制订支持此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组建管理农业航空产业的专业部门,保证我国农业航空产业的稳定发展。
2.3.2 推出优惠政策
政府部门在推出优惠政策的同时,要针对农业航空产业提供各种补贴,鼓励不同地区结合当地情况建设一定数量的农业航空机场,切实推动我国农业航空植保产业与国际标准对接。
2.3.3 各部门加强联合
农业航空有关部门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不同地区要加强信息交流,各个生产厂家、科研部门、广大用户等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体系,我国农业航空产业发展才能拥有坚实的后盾。
农业航空植保产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的比重不断增加,但必须要意识到我国农业航空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各种不足,笔者认为只要大胆引进先进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敢于创新,我国农业航空产业必定会实现高速发展,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