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爱娣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农业农村局,安徽 六安 237000)
农作物秸秆中有着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微量元素,可以作为肥料施用在田里,也可以作为燃料来提供热能,还可以作为猪牛等牲畜食用的饲料,另外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进行加工再创造,是一种重要而利用广泛的农业资源。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秸秆的利用率与之前相比却逐年降低。大部分秸秆未加处理,被当作废弃物焚烧或者是抛弃扔掉,这样不仅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而且污染了生态环境。而在无土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以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基质原料的无土栽培技术在我国取得了一定进展,将农作物秸秆作为有机基质无土栽培的原料,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到了物尽其用。
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无土栽培是抛除传统土壤栽培的方式,而采用其他材料作为基体代替土壤来栽培植物。无土栽培技术中应用农作物秸秆有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必须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保水性,以减少营养成分和水分的流失,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条件;第二,基质原料的化学性能要好,纤维原料要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避免添加的营养液与其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影响作物生长;第三,生产成本要低,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大量推广应用。而农作物秸秆含有大量纤维成分,由于其本身的天然特性,纤维强度大,伸长率大,吸湿放湿快,能够克服纤维粗糙不易成网的缺点。
应用非织造布成型技术来生产新型无土栽培基质,能够符合无土栽培技术空隙率指标要求,使得基质吸收性能良好,毛细渗透率高。农作物秸秆具有强大的肥料价值,平均含氮0.6%,磷0.3%,钾1%,碳40%到50%,秸秆可提供大量氮磷钾等微量元素,能很好的促进植物的生长。另外农作物秸秆的生物降解速度快,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能很快进行腐解,降解后还可以提供植物所需养分,十分环保。农作物秸秆来源很广,而且成本很低,将其利用在无土栽培上基本上是属于变废为宝。
无土栽培技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栽培基质的选择。栽培基质可以分为像草炭、秸秆、沙子、菇渣等固体基质和液体基质。液体基质可以分为无机营养液和有机营养液。无机营养液就是无机盐根据配方搭配在一起的液体;有机营养液是用沼液稀释再配上大量营养素的液体。在我国,传统的无土栽培技术是采用液体基质栽培运作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方式较为复杂且资金投入过大,当有病害发生时难以控制好局面。这种传统的运作方式因其自身的缺点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以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基质的栽培技术,避免了土壤传染的病虫连作障碍,较容易控制好局面,操作简单能最大限度得减轻劳动强度,采用此种技术可以节约劳动力促进农业的长效发展。
秸秆材料的碳氮比值较高,而微生物的碳氮比值较低。直接利用秸秆作为无土栽培的基质会刺激微生物迅猛活动,导致有效氮大量被暂时固定,缺乏对农作物的氮元素供应。因此,在实践中还必须施适量氮肥,如果不适量配施化肥,随着秸秆材料的生物降解,会造成作物和秸秆争氮的现象,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在土壤中,配施适量氮肥既可以克服化学氮肥前期强性强,后期不足的供肥特点,也避免了秸秆降解时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可保证对作物的氮素供应。
无土栽培技术的兴起,使我国农业、林业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将传统的土壤栽培农作物转为人为和自动化控制的无土栽培,通过环境立体化和工厂化等现代生产方式来提高作物产量。无土化栽培可以改善作物品质,节约水肥,而且无土栽培清洁卫生,病虫害少。无土栽培可以提供比土壤栽培更为优越的植物根部生长环境,可以人为得对各种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进行调控和调节,适用于大规模的室内生产、花卉栽培、绿色食品栽培、幼苗培育等,其生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可以在土壤有污染不能采用传统土壤栽培的地方采用无土栽培农作物的方式。以农作物秸秆作为无土栽培的主要基质有益于生态环境,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能够保护地球的资源和能源。无土栽培技术能够储存运输,实现工厂生产化,并且,使用后能自然降解秸秆材料,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同时,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气候环境、相应的基质成分做出调整,要因地制宜得研究适合当地的无土栽培基质配方,不断改进相应的技术,通过理化性能分析以及大量的试验田实验来总结出适应当地的完美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案。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处于中纬度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度地带,土壤的过度特征也很明显,有黄棕壤,暗黄棕壤,暗红棕壤等,在设计无土栽培配方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当地复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