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惠
(白山市科学技术局,吉林 白山 134300)
城市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相对于乡村,城市环境工程项目多,城市居住人口密度大,污水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对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十分不利。为了利国利民的长远目标,有效治理城市污水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同样重要的、甚至更高的战略价值。
我国淡水资源匮乏,总水量和人均占有量都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常年存在的浪费水资源现象,更是加剧了这一困境。目前城市中水体污染的情况比较严重,原因也很复杂,真正有效治理起来难度极大。所幸我国近年来已经开始重新定义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志:污染治理能力同样也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污水处理能力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有效的污水治理体系影响着城市发展的命脉。只有污水处理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靠的保障。
现阶段我国主要存在三种污水处理方式:
1.2.1 化学处理技术
工作人员把臭氧等化学药剂加入污水中,通过化学药剂和污水中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达到消除污染物、净化水质的目的。
1.2.2 物理处理技术
对难以分解消除的污染物质,可以采用工具筛选法、大颗粒截留法、中心物质分离法、离心风力法等方式,对污水进行分离处理。
1.2.3 生物处理技术
根据污染物中的微生物习性,生物处理技术分为两种:好氧微生物处理技术和厌氧微生物处理技术。例如,活性污泥法就是针对有氧生物的处理技术。活性污泥法是把空气注入污水,为污水中的好氧微生物提供生存条件。好氧微生物喜欢以污水中的各类有机的有害物质为食物,因此利用起到污水净化的作用[1]。
现阶段我国环境工程城市污水处理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是污水治理中的核心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治理城市污水的过程中,引进了大量专业技术和设备。但由于我国城市阶段发展的特殊国情,以及具体水环境的不同,污水治理中缺乏对具体城市情况的专业研究经验,因此我国目前污水治理仍落后于国际水平。污水处理的工艺技术不能与时俱进、设备运转老化度高等,直接影响污水治理的效果。
再生水是否可循环利用于城市生活,是衡量污水治理工作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城市的再生水利用率普遍较低,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污水处理厂的分布相对密集地分布在远离市区的偏远郊区,不利于高效接收市区污水、处理污水以及提供再生水供城市循环使用。其次,对现存污水排水系统改造难度大,难以保证对再生水二次净化。数据显示,大部分老城区的污水管道采用的是合流制系统,对于增加后续再生管道形成了一定难度。而后期整改管道系统是一项专业度高、规模浩大的城市工程,无法短期内实现。第二,目前污水厂对使用过一次的再生水直接作为废水排放处理,在水资源急剧匮乏的今天看来,成为新的浪费现象,急需跟进先进的技术改进这个问题。第三,污水厂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够,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和技术,降低了污水处理流程管理和再循环利用的效率。
政府对污水治理的投入资金虽然有所增加,却依旧难以满足有效治理的需要。国内专业管理人员和一线执行人员知识技能不足,跟不上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的快速变化。很多污水处理厂虽然正常运营,却做不到高效运转,部分先进设备几乎废置不用。另外,相关设备在投入使用后年久失修,出现自然磨损及老化现象,厂家既没有足够资金也没有合格人员对这些老旧的设备进行维护、更新。这些都影响了污水处理厂发挥污水处理的最大功用。
有效的污水治理对专业性和严格性要求较高,很多小企业不具备污水治理的技术设备和专业人才。更有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利用监管漏洞,放松甚至故意忽视对污水接收和排放的检测和处理。仅仅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导致再生水的水质没有保证,则污水回收和循环利用就无法落到实处[2]。
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一般应预留出污水处理管道,并做好排水水位的测定。对已经构建好的管道系统而言,改造难度大,只能通过技术手段和创新工艺尽量完善。对于新修系统的设计,应投入专业人才实地研究,重视对不同城市具体环境的分析,不断完善现代化城市需要的污水处理系统,使之运行费用低、耗能少并具有良好环境亲和力[3]。
由于城市建设发展迅速,水污染情况变化较快。相关部门应以实事求是态度,定期对城市污水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对已有污水处理厂和新增污水厂,详细、认真、科学地整合部署、规划,选择更科学、高效治理污水的厂址和建设方案,并预留未来发展的空间。
近年来,在污水处理问题上,我国加大了投资力度,也加强了对污水治理的决心和重视。但遗憾的是,城市污水的再利用的计划尚未得到全面的落实。这个事实值得国家和社会相关部门认真审视,实事求是找到问题症结,积极寻求更为有利的污水治理方案,建设完备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城市发展和水资源保护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