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愿
(枞阳县环境保护局,安徽 枞阳 246701)
随着我国城市化以及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推进,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已经严重阻碍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同时给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想有效的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就必须要重视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所以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的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2]。
影响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最基础因素就是对环境监测工作不重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首先,过度重视室内的环境质量控制,缺失了室外环境的质量控制,这就会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信息的代表性缺失,影响了环境监测作用的发挥;其次,没有重视环境监测站,导致监测站在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资金的缺失是监测站管理中的一大重要问题,就导致监测设备难以及时更新换代,也无法发挥出监测的有效作用。
要想发挥出监测设备的有效作用,还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是发挥出监测设备有效作用的重要基础,但是很显然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方面就存在着专业人才匮乏的情况。环境监测设备已经逐渐的实现了自动化,这就对监测人员的患者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明显没有专业能力过高的人才,且工作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存在很大的不足。
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环境要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为城市和社会的发展做有效的参考。但是实际的数据在上报的过程中,很容易到受到当地政府或者领导的影响,而出现私自篡改数据的现象,这就影响了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不真实,就无法发挥出环境监测工作的作用。
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工作要想有效的开展,就需要有完善的相关制度作保障,但是目前尽管我国的环保部门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流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质量管理工作也逐渐的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但是随着环境监测技术以及范围的扩大,质量管理的制度却没有对其内容进行完善和更新,就导致制度的内容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发挥出制度的保障作用。
要想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开展,就需要制定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机制,质量管理机制的作用,就是可以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质量管理机制重要包含质量监督机制、考核机制等内容,所以必须要根据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对质量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完善和创新。
监测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是影响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就必须要根据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对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要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来不断的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掌握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对监测人员的培训结果以及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价,从而有效的建立完善的检测队伍,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
监测技术和监测设备,是提高监测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就必须要重视监测技术和监测设备的引进和购买工作。首先,在监测设备和仪器的购进方面,要加强对购买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有效的记录;其次,还可以积极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人才,从而有效的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
重视监测工作的细节,是确保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要重视细节的管理。首先,要严格的按照环境监测的工作流程进行监测工作,其次,还需要将监测工作进行有效的分类;最后,还需要做好后勤管理工作,如器械、药品的管理和应用等。
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来弥补人力缺乏的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检测的质量和效率,比如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提高环境执法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必须要使用有效的手段来不断的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对其质量管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充分的发挥出环境监测工作的作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