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跃志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三都 558100)
消除贫困是全人类为构筑美好生活而奋斗、而努力、而拼搏的根本目标,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作为贫困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奋斗在减贫事业前线,做减贫事业的倡导者、践行者、推动者,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委党中央,将脱贫扶贫工作提高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并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新目标、新任务。对此,有必要加强脱贫攻坚研究力度,以研究指导实践,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脱贫攻坚的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变动性决定,我们在开展脱贫扶贫工作时,应加强脱贫攻坚机制建设与完善力度,以提升工作组织开展的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与合理性。对此,需做好组织、制度的顶层设计工作,保证脱贫攻坚历史使命的稳定、有序、顺利完成。在此过程中: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有效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与管控作用,提升脱贫攻坚管理质量与效率。即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小组工作人员负责全域范围内脱贫扶贫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审查、指挥等工作;落实“双组长责任制度”、“三级书记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制度”,让脱贫攻坚落实到单位、到干部、到个人[1]。二是保证政策统一,避免出现朝令夕改、九龙治水现场,产生工作矛盾问题。即通过综合分析管辖范围内贫困情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脱贫攻坚思想为指导,结合相关规定与要求,有针对性出台适合区域建设与发展的脱贫攻坚政策制度。在《2019年度脱贫开发与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关于脱贫扶贫项目方案有效落实的资金管理办法》、《关于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与管理意见》的统一管理下,规范工作行为,优化管理流程,提升各级单位、各部门工作的协调性。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提升项目资金管理力度。即提升专项资金投入针对性,将资金更多倾向于深度贫困村,加快深度贫困村脱贫步伐;经费统筹权力下放,提高县级政府在资金统筹管理与整合利用中的权利,上级政府侧重于资金使用的监管与督导。四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保证考核检查与激励的全面、有效与规范。即确定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县域脱贫攻坚考核目标的有效确定;成立联合督察小组,完善脱贫攻坚考核评价指标,保证工作考核的全面性、实效性、准确性;保证考核方式的灵活性,促进贫苦人口在考核评价中的有效参与,同时避免标准绝对化现场的产生引发强制参与问题;建立工作台账,让脱贫攻坚工作更具透明性、公正性、公平性。
“找准路子”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前提与基础,在提升扶贫脱贫工作质量与效率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想“找准路子”工作人员应在精准识别基础上,保证政策、措施的实施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贫困类型而异、因贫困原因而异、因区域发展需求而异[2]。例如,在经济条件尚可的贫困村,围绕“一乡一品牌、一村一产业”的脱贫攻坚工作规划,实施“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策略。即根据乡村所具有生态旅游资源,加强生态旅游产业建设,让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由“农民”转变为“工人”、“商户”,参与到生态旅游产业建设中,拓宽收入渠道,达到“增收脱贫”目标;根据乡村在养殖、种植上存在的优势,成立合作社,将农户资金变为股份,农户变为股民,从而在合作社分红、特色产品营销中增收减贫。
与此同时,由于贫困人口的脆弱性相对较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为保证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需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此过程中,同样需做好精准识别,设施针对性保障。例如,更具区域实际情况,进行贫困线针对性制定,并对位于贫困下之下的贫困人口给予贫困补贴,满足贫困人口基本生活需求;立足贫困地区贫困原因,有针对性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如因病贫困,注重医疗保障能力的提升;因教育贫困,注重教育保障能力的提升;因灾害贫困,注重灾害救助保障能力的提升等。
众人拾柴火焰高,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政府主导,更需要社会各界群众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我们加快社会力量整合进程,发挥组织合力作用。在此过程中:一要监理脱贫扶贫对接工作机制,促进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沟通与合作,如贫困地区向发达地区提供劳动资源,发达地区向贫困地区提供技术资源;二要完善驻村帮扶体系,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从多层面加大帮扶力度,如公共服务保障力度、脱贫项目开发力度、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等;三要依托产业建设,促进企业参与,让脱贫攻坚具备持久性、持续性、带动性。
脱贫攻坚已进入到关键时期,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高效完成脱贫攻坚历史使命。我们应明确认知脱贫攻坚重要意义,能够在党委党中央领导下,从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出发,落实脱贫攻坚策略,实现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科学构建,加快脱贫攻坚战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