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熙泽
(西宁市西山林场,青海 西宁 810000)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下,林业产业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重视,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林业功能从以往提供木材朝着改善生态环境方向转变,为了迎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需要积极推动林业产业体制改革,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推动我国的林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以便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
西宁市地处青海省东部,东部地区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良好,土地总面积达到了7649km2,林地面积为376520hm2。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充分整合与挖掘林业资源优势,推动林业产业结构转型优化,赋予林业经济增长持续动力。林业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依托林业资源开展生态资源开发旅游、养身保健、体育健身、花卉苗木研究繁育与康养等内容,联合林木种植、养殖业以及旅游业共同发展,形成规模化产业链。
体育公园总占地面积165498.83m2,绿化总面积100000m2。公园日常的管理、维护工作,以及人员工资支付所需要的资金均由部分运营项目自筹。依据西宁市公园管理中心要求,公园需要突出公园主题,加强公园服务和绿化养护管理,深入挖掘和整合公园资源,不断拓宽和创新公园发展思路,在提高公园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为公园未来管理养护奠定坚实基础[1]。
(1)林业产业资金投入力度不高
纵观当前西宁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其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西宁市的林业产业资金投入力度不足,主要是由于当地经济水平不高,农村群众总收入偏低,财政支持力度不足,未能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制,缺少税收优惠、贴息贷款和投资补助等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2)林业产业体制不健全
西宁市的林业产业发展中,现有配套林业产业体制不健全,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缓慢。林业确权颁证到户不明确,并未建立相应的投融资平台,在林木流转方面存在很多阻碍。加之林业合作社缺少国家充足资金支持,加之林业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发展和注册方面存在限制,手续繁杂,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西宁市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2]。
(3)产业结构不合理
西宁市的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未能实现当地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加之配套的科技和服务体系支持力度不足,导致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与产业需求相脱节。尽管国家投入的资金力度较大,但是最终建成的示范基地效果较差,加之科技导向和扶持力度不足,未能灵活运用前沿的及时和手段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发展。
(1)增加配套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为了推动西宁市林业产业发展,首要一点是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增加配套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并形成完善的投入机制,为林业产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金融机构可以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颁布贴息政策和优惠利率政策,调动社会企业参与积极性,为西宁市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多元保障。
(2)提升科技转化率
林业产业发展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为了推动林业产业持续发展,需要持续深化林业产权改革力度,在确权发证基础上形成完善的林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创新建立林业投融资体制,在政策支持下为林业建设用户提供补偿机制[3]。在此基础上,增加科技支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引进生物技术和手段,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为林业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3)积极推进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在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应该整合西宁市的林业资源,积极推进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联合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在龙头企业带领下,积极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依托林业资源开展生态资源开发旅游,大力建设花卉苗木研究繁育基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扩大覆盖范围,打造更具特色的林业产业,提升西宁市的林业产业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西宁市林业产业建设和发展中,需要与时俱进,明确现代林业发展要求,颁布优惠政策,在整合林业产业资源的同时,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化技术手段支持下,提升西宁市林业产业竞争优势,谋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