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亚楠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改革开放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各大媒体都浓墨重彩地报道40年间取得的成就与辉煌。包头日报基于改革开放周年纪念也做了系列特刊报道,以20版特刊全面反映自改革开放以来包头市取得的成就,本文选取包头日报特刊为研究重点来进行分析。
此次特刊内容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的包头发展历程,从经济、文化、环境、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展示了包头市4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刊采用专题的形式,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果的某一方面作为一个小的议题,进行具体报道,通过这一个个小专题,勾连出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取得巨大进步的全貌。本次特刊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两个部分:
城市综合实力的提高是本次特刊的报道中心,此次特刊用20版从多个方面报道了40年来包头取得的一系列成绩。40年间,包头从蹒跚起步到“策马奔腾”,从传统的工业之城迈向现代化城市,城市财政收入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内蒙古地区排名靠前的城市。特刊报道将理论与现实、成就与经验、未来与展望相结合,记录了包头逐渐富强的足迹,突出了本次报道的核心。
此次特刊报道了包头40年间环境的变化、公共文化及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及城市平安的建设,最后4版特刊的内容讲述小人物的40年亲历,从多个视角展示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成绩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包头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逐渐增强,使包头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特刊在报道方式上采用了专题式报道的策略,统筹各个专题所反映出的议题,凸显整体的报道主题,形成强势版面效果。从总体上看是一种网状式结构,每篇专题报道都构成了网状结构上的一个节点,且都是一个独立的篇章,同时又呼应着其他的报道。包头日报周年特刊对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民生从多角度进行报道,既有改革开放的“高度”,也有关系民生的“温度”,囊括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从而达到了整体较好的宣传效果。
好的新闻报道应力求生动和较强的可读性,以讲故事的方式感染读者。《包头日报·改革开放40年特刊》最后4版“四十年亲历”,报道对象选择牧民、教师这样的普通人,采用故事化的报道手法,从人民生活变迁的小视角诠释国家发展的大主题。特刊27版中“我家住房四部曲”以一个普通家庭的四次搬迁展示40年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从“福利房”“集资房”“房改房”到“商品房”,每一次房改都代表了社会的进步与变化。且版面中每一次房改下方均有事件背景链接,扩充了版面内容,延展了知识信息,让读者了解到与房改相关的历史知识。该报道以小视角切入,从与人们最贴近的“房子”入手,将国家发展的大主题与百姓生活的家庭小事紧密结合,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增强了传播效果。
一般认为好的版面上一定要有图片,图片是报纸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图片具有纪实、解说、装饰、产生视觉冲击及分割版面的作用,对于报纸的价值不可小觑。在第10版特刊中,版面标题是:“奋进40年,看包头如何实现‘神鹿’跨越。”版面上方是一张用鱼眼镜头拍摄的包头鸟瞰图,一只红色的鹿正跨越其上,腾飞的小鹿充满活力,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神鹿”下方用三条箭头形状的红线托底,既补充了画面元素,又起到了分割版面的作用,使版面整体富有层次感。照片位置安排得显要、得体,且与文字有密切的联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此次特刊报道以丰富的版面元素满足了读者的视觉体验,激发了读者深度了解新闻事实和主动传播的积极性。
版面是稿件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如果版面编排得完美,可以使报纸的意图和稿件的价值得到有效的体现,使内容更容易、更有条理地被读者接收,增强传播效果。版面设计元素指构成报纸版面的标题、图片、线条和色彩等,不仅表现了美的形式,也能通过与新闻稿件的配合,突出新闻内容的重要性。不同的颜色、字体、线条等元素凸显出版面的节奏和层次感。
本次特刊主要运用了红色为底色,配上金色的字,表达一种欢快愉悦的心情,在每一版的报头上都以红色来彰显喜庆,配以黄色的标题:“辉煌四十年,奋进新时代”。红黄色的搭配十分醒目,直接显示出人民的喜悦感。每一版的左侧都用红色的分割线划分版面,左上角是红色的“40”字样,右上角是红色的高楼简笔画,特刊全版都以“红色”作为基调色,营造周年庆氛围。在15版特刊表现环保的主题时,版面中央则以绿色最为醒目,用绿色的线条分离开雾霾,用清新的绿色直接表达出包头市对绿水青山蓝天梦的追求。不同的色彩可以诠释不同的主题,表达一定的感情,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
包头又称“鹿城”,“鹿”这个符号是其独特的象征,“三鹿腾飞地标”更是其特有的文化符号。从全版特刊来看,“鹿”这个象征符号贯穿始终。从主题来看,“鹿城蝶变”以言简意赅的四个字诠释改革开放的大主题,“蝶变”二字生动形象,凸显内涵,抓人眼球。从版面元素看,“三鹿腾飞地标”贯穿于全版的左下角,主体部分为三头紧挨在一起呈腾跃状态的鹿,好似向远方奔去,寓意着包头市奋勇向前的发展势头。该符号极具地域特色,不仅丰富了版面元素内容,同时也延展了版面内涵。从报道标题来看,“奋进40年,看包头如何实现‘神鹿’跨越”,简洁直白,却集聚时间点、城市主体与象征符号元素的有效信息,瞬间抓住受众目光。多个“鹿”元素相互呼应,让“鹿城”这个符号形象深入人心,完美宣传了包头市的城市形象。
2017年内蒙古成立70周年,包头日报特刊以“马”作为自身象征元素,特刊主版是一匹插着双翼在泥泞中飞驰的骏马,马的身体和翅膀部分是包头城市的景貌,这匹飞驰的骏马同样作为象征符号寓意着70年来繁荣发展的包头市,正以奋进的姿态跨入新时代、新征程。
在这两次的周年纪念特刊中,包头日报都以动物形象象征自身,鹿和马的形象元素使报纸的视觉效果活跃有力,极具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构件。整个版面图案与文字报道相得益彰,既美化了版面,又表现了主题。
可以说包头日报“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刊无论是报道内容还是版面表达都值得肯定,但从传播流程的角度看,如此高质量的内容却忽略了与受众的互动。传播反馈是传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回应,反馈体现了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是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反映在改革开放特刊中就体现为互动性,在包头日报的特刊中,报纸与读者的互动性不强,读者仅能接收信息,却没有渠道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包头日报可以在版面中加入允许读者互动参与的二维码,这样在版面中就可以直接反映出读者对内容的看法和观点。通过加入这种互动机制,也可以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因为要实现自己的传播价值,不仅需要从策划到题材选择、报道策略的应用都进行宏观统筹、整体把握、精准表达,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定位进行传播效果预测和评估,让传播价值实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