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世豪 纪亚男 董昕
近几年,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凭借着便携的移动终端以及实时交互、关系传播等特点,高度融入了公众的日常生活,使得公众接触媒体的渠道、使用方式以及对媒体的信任程度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新浪微博用户规模为3.51亿,网民使用率为42.3%,年增长率10.9%。新浪微博具有信息生产即时性、信息内容碎片化等特点,公众可以在微博平台公开表达自身的意见,并转发、评论他人意见,可见微博具备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的特点,成为汇聚各方意见的自由市场,是社会舆论形成的主要阵地,始终发挥其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放大器等社会功能,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新浪微博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政府和媒体进一步引导舆情、促进社会舆论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而中国方面迅速做出反制,宣布计划对自美国进口的3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此事一出,迅速引发全民热议。本文通过Python爬虫对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等平台爬取数据,删除水贴、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共得到5831条信息,其中信息传播量居首位的平台就是新浪微博,占全网信息总体的60.49%。基于此,本文以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事件为例,分析新浪微博网络舆情的相关特点,进一步为政府和媒体提出更好地引导舆情的措施和建议。
有关“中美贸易摩擦”的报道中,报道最多的内容是关于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的话题,占39%,主要包括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子、家具等商品大规模征收高额关税、对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并购设限等。另有30%的报道称,中国拟对美国葡萄酒等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从而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这体现了新闻媒体沟通情况、提供客观事实信息的功能;17%的报道是分析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影响,如《每日经济新闻》发文《一文看懂中美贸易战发酵对A股的影响》、“FM985扬州新闻广播”官方微博发文《中美贸易前景牵动全球股市,沪深股指重挫沪指跌3.39%》等;10%的报道是探究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如“新华网”发文《中美贸易不平衡背后的真相是什么?》、《人民日报》发文《中美贸易逆差从何而来?》等;最后4%的新闻报道是围绕中国面对贸易摩擦应采取哪些措施等内容。
“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引发网民的极大关注。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并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大规模加征关税的新闻一出,便引发网民热议,并大量转载、评论相关新闻,占26%;中国商务部发表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铝产品等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美国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引发网民大规模关注,相关言论占24%;部分网民针对中美贸易摩擦起因进行分析,认为中美两国有不同的贸易政策,由此导致美国对中国贸易的巨大逆差,美国针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是希望可以缩减中美贸易逆差,而且中美贸易摩擦引发全球股市震荡,美股大跌,亚太市场股价普跌,部分网民有较大的经济损失,很多网民认为这种贸易战对中美两国都有损伤,此类言论占21%;还有网民讨论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乃至全球造成的后果,认为中美贸易战极有可能导致实体战争,此类言论占15%;在特朗普签署对中国加征关税政策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迅速做出回击,不仅涉及美国30亿美元产品,而且有针对美国数百亿美元对华出口商品的大规模反击计划,对此,很多网民表示赞同并支持中国政府对美国做出反击,此类言论占12%;最后是中美贸易摩擦会影响两国乃至其他相关国家民众的生活等言论,占2%。
根据Python爬取到的评论,再结合大连理工大学情感本体库,对微博舆情进行情感分析。有关“中美贸易摩擦”的言论中,占比较多的是中立情绪40.7%,主要表现为较多网民理性面对“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分析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中美目前的贸易形势及国家政策变化等;其次是负面情绪30.4%,部分网友认为中美贸易一旦出现问题,会对国家和百姓生活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国计民生;最后是正面情绪28.9%,部分网友表示中国无需惧怕美国,支持中国反击,并发表如“我们中国人一不会怕、二不会躲”“不是我们中国人心存胆怯,而是我们心怀美好……但我们不会躲避,我们会奋战到底”等言论。
根据爬取到的数据,原创微博比例为18.8%,转发比例为81.2%。18.8%的网民借助新浪微博平台,发表自己关于此事件的意见和情绪,并理性分析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81.2%的网民积极转发他人微博,借此表明自己对此事件的态度,并扩大话题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提高该事件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在此次事件中,网民评论较多的微博分别是“@紫光阁”发布的“外交部回应中美贸易战:如果非逼我们打,我们一不会怕,二不会躲!”和“@全景网”转发的微博消息“人民日报:中方已做好充分准备,打还是谈请美国自己选吧”;网民转发较多的微博信息分别是“@紫光阁”(内容同上)和“@清华孙立平”发布的“……打贸易战是中国吃亏,被他们谩骂的‘妥协让步’实际是缓解这种紧张关系。现在需要的是我们要有大国心态。这才是真正的自信”;点赞最多的微博消息分别是“@紫光阁”(内容同上)和“@央视财经”发布的“陆克文:美国忽略WTO裁定,违背WTO精神”。
关注此次事件的新浪微博网民,年龄层主要集中在90后和80后,分别占47.89%和23.94%,而这一部分人也是微博用户的主力军。性别方面,男性占72.9%,女性占24.37%,未知占2.73%,说明男性网民相较于女性网民来说,更关注此类经济和政治类事件。
关注此次事件的网民,他们的兴趣标签集中在金融、社会热点、股票、财经行业和时政新闻。此次“中美贸易摩擦”事件中,很多网民从金融、股票等财经角度和国家政策等宏观角度入手,理性分析事件背后的意义、对中美两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以及中国该如何应对,说明我国网民在逐渐走向理性与成熟,媒介素养也在逐步提升。
微博身份。参与这次事件的网民中,普通网民占比最多,为59.5%;其次是个人认证网民,占比17.97%;再次是企业认证微博用户,占比17.22%;最后是微博达人和其他用户,分别占比2.78%和2.53%。
粉丝数量。参与此次事件的网民中,粉丝数量集中在1000人以内的占比最多,为57.42%;其次是粉丝数在1万-10万的微博用户,占比15.24%;再次是粉丝数在10万-50万的微博用户,占比6.65%。
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由于人们实际能力有限,无法与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事物保持经验性接触,因此了解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主要依赖于各种新闻结构,而且各种媒介并不是被动地反映现实,而是主动地去构建,且有意义的、有目的地在众多纷繁的事件中,挑选出部分议题并加以结构化,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为公众设置议程,影响着受众对周围世界的判断。此事件中,网民共同关注的微博用户前六位分别是“@头条新闻”(17.67%)、“@人民日报”(17.17%)、“@ 微博星座”(15.98%)、“@ 微博小秘书”(15.43%)、“@新浪财经”(15.38%)及“@央视新闻”(15.09%)。这说明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大众传媒,网民的观点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
专业性越强的事件,专业性舆论就越强。在此事件中,用户的中立情绪占主导地位,说明民间舆论逐渐趋于理性与成熟。不仅如此,本次事件还出现比较优质的副舆论:部分网民开始反思,反思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否达到了美国那样的程度,反思这次“中美贸易摩擦”事件的发生是否是中国已经强大到开始让美国担忧,反思这样的摩擦是否会一直存在下去、是否会引起其他事件的发生。
通过前文分析,在此次事件中,两个舆论场之所以没有出现过大的分歧,一是因为事件发生之后,政府迅速进行回应,并且有明确的一对一措施,这种“看得见”的回应消除了网民的顾虑和担心,使得网民的利益得到诉求,且网民的补偿心态也得以满足;二是此次事件涉及的问题比较专业,门槛较高,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普通网民无法发表引人注意的言论,只能通过转发专业人士的微博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无法肆意发泄不良情绪;三是我国网民的媒介素养在逐步提升,网民面对问题时更加理性,从而使得不良行为舆论出现的概率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为了使媒体、政府能更好地引导舆论,为了我国的舆论生态更加和谐稳定,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大众传媒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网民关注什么,因此媒体要充分发挥环境监视、守望社会的功能。微博可以利用“热搜”功能积极为公众设置议程,及时为用户提供真实、客观的最新消息,让用户在全面了解事件的基础上,理性发表言论。
政府可以开通官方微博账号,及时为公众披露事件的前因后果,还原事件的真相。同时,政府更要有所作为,面对网民的各种言论,不可以采用“删堵封”的手段,而是要及时疏导舆情,积极回应网民的质疑,使网民的利益诉求得以满足。这样两个舆论场才能协调一致、良性互动,促使舆论生态更加和谐发展。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是治理新媒体之本。如今我国民间舆论趋于理性,说明网民的媒介素养正在逐步提升,但是在本次事件中负面情绪仍占30.4%,可见部分网民存在媒介素养较低的问题。根据“匿名性”原理,很多网民在互联网中无所顾忌,随意谩骂,肆意发泄不良情绪,甚至将线上情绪转化为线下暴力,冲击着社会稳定。所以我国应进一步加强网民的媒介素养教育,将其纳入教育体系,提高公众的信息鉴别能力和责任意识,避免不良行为舆论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