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之名》:寻找“玫瑰”

2019-02-20 06:58王思涵
视听 2019年6期
关键词:威廉上帝玫瑰

□ 王思涵

一、“玫瑰”:冲突

《玫瑰之名》又名《蔷薇的记号》,改编自安伯托·艾柯的同名小说,小说的作者是著名的符号学家。《玫瑰之名》全片基本没有提到“玫瑰”,却用它命名,就像《好奇害死猫》这部电影中没有好奇也没有猫。但是这样的命名安排一定另有深意。在反复观看电影后,寻找到“玫瑰”这一符号所指代的两层基督教电影所蕴含的最基本的基督教思想。

(一)信仰与理性的冲突

在信仰与理性的冲突之间,整部电影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物就是修道院院长豪尔赫以及方济各修道士威廉。二者在这一思想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仔细品味这部电影的性质,它是一部悬疑侦探类电影,而这一案件的始作俑者就是豪尔赫。其实豪尔赫是一个极其理性的人,是一个矛盾体。所以他做的一系列的杀人事件,条条清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摸毒,一直到最后吞书自杀,这一切都井然有序。没有理性,又怎么能思考得这么周全呢?他作为理性主体,一方面他本身很理性,另一方面,又将理性作为信仰的手段去运用,最终走向了敌基督,走向了非理性的疯狂偏执,这是豪尔赫没有办法摆脱的谬论。但在这两者间,威廉修道士却彰显了超凡的适应融合性。

威廉修道士来自方济各。方济各修士追求贫穷,宣传守贫的思想,禁欲禁食。但是威廉的思想超前得像个现代人,他早就知晓,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如何认识上帝、如何信仰的问题,还有如何面对理性的问题。威廉信仰上帝,但是它并不排斥理性的神秘体验,换句话说,正是因为认识到了理性的局限性,所以为了更好地认识上帝,理性在他心中是一个很好的认识上帝的工具,是探索世界的指南针。而不是像豪尔赫所推崇的,那样只会让理性限制上帝信仰在众人中的进步。同样威廉也是一个理性的人,如果说豪尔赫是始作俑者,那么威廉则是一位侦探,破案的思维十分缜密,理性所带来的力量处处可见。威廉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信仰与理性冲突的平衡。

(二)肉体与灵魂的冲突

“罪恶”在基督教中指的是“原罪”,这是基督教中最重要的教义之一。在影片中,涉及到“罪”的,或许就是弟子艾德索了。先是在破案时一不小心撞见了一女子,并对她产生了别样的情愫,再者是在厨房里与这位女子发生了关系。他的师父威廉也明确地告诉了他:“女人夺取了男人最珍贵的灵魂,比死亡还痛苦的就是女人。”其实在影片中关于灵魂和肉体的冲突大部分就是体现在艾德索与少女之间发生的故事,并且在年老的艾德索的叙述中,他还是想要得到宽恕,他的灵魂还是没有得到解放。“我的肉体已然忘却了两人交合时的欢愉,但我的灵魂却忘不了她。”艾德索回忆时如是说。在影片开头艾德索也说道:“但愿我能就此摆脱过去,让双手不再颤抖,让我的心灵得以解放,不再受到那段往事的压迫。”年老的艾德索说出的这些也足以说明,其实这些年他并未释怀,灵魂也没有得到真正的解脱。基督为人类舍身带来的救赎是要使人回归,而这个归,最终极的目标就是上帝,通过救赎使得世界更加完善发展。上帝的救赎是把人塑造成他所预想、所期盼的人,把人类生存的意识塑造成对上帝的信仰与虔诚。要给众人传达一个思想,罪恶来自自身,拯救也必将是自己。同时,电影也在一开头艾德索的叙述中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把人性的救赎寄托在上帝身上并不是明智之举,人类的自我救赎才是最实际的,不然年迈的艾德索也不会对几十年前的事一直耿耿于怀。这部电影对肉体与灵魂的冲突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的参照。

二、“玫瑰”:艺术

在电影中,其本身所表现的内涵一大部分是原著作者以及编剧导演所创造出的价值,而作为宗教电影进行观看赏析,必定少不了电影本身制作的魅力。跳出情节,纵观电影,“玫瑰”这一符号也可代表其中的电影艺术。

首先是视觉表现。整个电影给人一种朦胧的基调,旨在对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一系列杀人事件起到渲染的作用,先将观者带入剧中的感受中。整个电影的灰色基调也不同于一些基督教类电影金碧辉煌的场景布置,就连圣象或者是藏书馆铜质的镜子也是灰灰的颜色,感觉像是有一层雾,让人沉静。其次是听觉效果。在一些事情即将有进展的瞬间,音乐突然响起,并且升高音调,也不失为一种传统经典的惊悚电影的表现手法。最后是意境。整个影片需要渲染的首先是案件的迷离,其次是艾德索,也就是叙述者对与少女发生事情的沉重心情,所以整个影片的意境是神秘的。

三、“玫瑰”:信仰

该片是1986年上映的电影,在年份上来看有些久远,但越是传统,越是纯粹,基督教的教义在人们心中越是被铭记。随着“信仰危机”现象的发展,我们希望能借用老电影,唤醒人们心中的“玫瑰”,即信仰。

在现代中国社会,“信仰缺失,道德沦丧”已经被60.2%的人认为是“社会病”。其实我们中国人也都是有信仰的,但是为什么大多数时候还会说无信仰呢?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个人利益的追求往往要大于对这些精神层面的信仰的追求。信仰及其信仰方式无法圣神起来,以至于对国家社会无作用。中国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金钱的崇拜,但是这何尝又不是一个信仰呢,这是大众功利化、世俗化的信仰。但是这样的信仰是难以构成社会价值规范的,整个社会都会被“俗”包围。其实作为中国人,我们要明白,不要像豪尔赫手下的那些“无脑”修道士一般跟风,一人俗,万人俗。我们要做的是像威廉学习,理解我们中国人信仰的核心是什么。对于不信仰宗教的人群来说,我们也有自己的信仰,我们信仰的核心要围绕人性的尊严与价值,并不一定是对神灵或者对彼岸的信仰,我们要开阔自己的眼界,去寻找信仰这一完整体系中适合我们的,比如道家、儒家等。我们需要追求的不是停留在金钱、权利、名声、地位上,信仰的本质是高尚的,是对自己生命有意义的信仰。我们现在所说的“信仰危机”已经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的“信仰危机”,那时候的“信仰危机”是指找寻信仰。而现在,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但应该是把中国人被摧毁的信仰链条重新接上。我们要做的是找回信仰,让自己安宁,也让周围人受到感染。

猜你喜欢
威廉上帝玫瑰
没跪 玫瑰
玫瑰飘香
破耳兔
刺玫瑰
刺玫瑰
120秒的“上帝”
一粒沙子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是否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