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多维目标的有效落实

2019-02-20 04:02深圳市龙岗区吉祥小学
师道(教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师生交流能力

文/深圳市龙岗区吉祥小学

新课程倡导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实现多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的内核,是我们的课堂应该努力去实现的。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和形成的有效路径。那么,怎样去落实多维目标,让每一节课尽可能地有效实施教学?

一、知识学习有效

课堂上师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教师要尽可能用适合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并用最好的方式让学生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学生学习是自主的。因为离开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课堂也就无从说起。我们都曾经有这样的体会:为什么我讲了很多遍,学生考试还是不会?上课都很认真讲过几遍了呀,努力却没有好结果,原因何在?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我们应该拷问自己:课堂上,问题是学生自己去发现的吗?规律是学生自己去探索的吗?概念是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的吗?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吗?学习方法是学生自己悟出掌握的吗?因为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自己主动思考,这样习得的知识才有效。

问题是有价值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应该精简,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有价值。如果你提出的问题对教学没有意义或是偏离课堂既定的目标,就会把学生带到一个“胡说乱想”的境地,学生就会偏离轨道。

合作探究是实效的。现在有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所以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前,我们要思考:学生有讨论的需要吗?问题值得讨论吗?否则,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无效的、被动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还浪费了时间。

二、能力培养有效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课上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为学生的良好倾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自主讨论等平等、民主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营造宽松的倾听氛围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乐意倾听、学会倾听,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做到“懂听”,所谓“懂听”就是要学生有所思考地听,学生若只是动耳听老师的讲解和同伴的发言,而没有动脑加以思考,就不能领悟和理解老师和同伴说的是什么,不能领会知识的本质,这样的“倾听”就等于没听。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然而,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习惯却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长时间的耐心培养。一般来说,需要合作学习的课题就会有难度,就需要收集一些资料。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合作交流中,总会碰到一些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分歧的时候。这时,适当地进行辩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课堂上我们要留足机会给学生,让他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是学生提出的观点等进行补充、质疑、争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对话的过程中闪现,个人的想法和同伴的想法在辩论中碰撞,真理越辩越明,辩论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三、生命感召有效

教师的教学除了教授学生知识并用知识形成某种能力外,还应该是一种人文的、精神的感召和传承。在教学中,我们要克服“命令主义”的传统观念, 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长期以来, 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 学生只有照做的份, “老师说就是这样做的” “老师不让这样做” “你做得不对, 我们老师教的不是这样”这些观念影响了学生, 他们的思想遭到限制, 严重的阻碍了思维的发展。因此, 无论在生活还是教育教学中, 教育者都应摆正自己的位置,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允许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都知道,学习就是从错误的知识中去纠正偏差,从而达到对正确知识的认同,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允许学生的学习过程出错, 要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其主动性, 大胆思考, 积极发言。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 这样, 学生就会大胆想象, 积极思考, 敢于发表观点,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我们要用尊重去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去包容去接纳,用包容心和慈悲心给每一个孩子以机会,用真心和真情还生命一个真与善。

猜你喜欢
师生交流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如此交流,太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