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乡村治理困境 健全乡村治理体制

2019-02-20 03:53
新农民 2019年33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主体村民

陈 丽

(柳江区委党校,广西 柳州 545001)

1 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

1.1 基层党组织建设令人担忧,工作推进受阻严重

农村基层党组织起着战斗堡垒作用,它的日常工作是通过直接接触村中的细小事,具有非规则化、琐碎化的特点。一旦基层党组织中的“软弱涣散”缺陷出现,不利的后果随之出现,它包括有组织覆盖“空”、组织职能“虚”、组织监督制度不佳等。这样不利后果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村民的要求传达不上去,上面的政策执行不下来”。乡村基层党组织是“人体末梢神经”,末端一旦不通畅,必导致上下执行受阻,基层组织功能无法实现,严重阻碍乡村政治的健康发展。

此外,它还受制度自身不足的影响。基层村级组织面对着诸多对其发号施令的上一级部门,使得“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出现。农村基层组织担负着与它职责极不对称的工作压力,负面情绪与不利因素出现,导致基层组织内部建设无法顺利推进,治理效果不佳。

1.2 乡村治理主体外流严重,村民参与积极性低

乡村的各类资源外流,特别是乡村人力资源流向城市,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乡村“空心化”问题严重。村中大多留守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993861”人口组合留守在乡村。《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9)》中显示外出农民工都是青壮年,占村人口比重高达40%以上,导致农村治理主体大概率留失。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无法承担乡村治理的重任之外,他们甚至无法对乡村治理公共事务做出贡献,身心都无法参与治理。

1.3 传统乡村社会秩序发生变化

传统乡村社会秩序建立在互相信任基础上,通过村中有威望的“乡贤”“乡绅”带领下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乡村生产生活秩序得以维护。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特别是城镇化推进,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冲击着集体主义,打破“帮助互利”“交换团结”的互信关系,导致基层工作和公共建设难以推进。村民与乡村之间的利益联结越来越弱,村民参与治理的兴趣不高,积极性低。

2 完善乡村治理体制建设

2019年《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中强调,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要建立和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抓基层党组织,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总体要求作为指导,针对基层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项完善措施。

2.1 基层组织建设“三治”结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三治”结合指自治、法治、德治三者的结合。它的方式采用多管齐下,三者高度融合共治,以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和错综关系,运用单一治理模式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三治”结合更强调多要素之间的综合影响,即自治利于实施,法治利于稳定,德治利于功效的立体成果,以实现乡村社会快速发展,激发活力发挥基层党组织阵地作用。

2.2 升级农村集体经济,发挥经济最佳纽带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政治原理,用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可延伸为村经济发展好坏决定了村治理的体系的完整与否。第一,通过经济效益增长留住人。升级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长效发展机制,增长乡村经济效益。第二,通过吸收农村经济型人才,发挥治理带头人作用。把土专家、田秀才、经济能贤人聚集起来,发挥农村人才优势,引导群众发家致富。第三,发展村集体经济解决农村集体经济滞后性。构建集体经济总量提升,分层次多方位扩展集体经济合作方式,形成最优经济创收以带动乡村治理建设。

2.3 增强村民集体利益认同感

在物质手段上通过收入增加,推动村集体认同感增加。除大力发展农业,实现“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外,可结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包括旅游观光、农庄餐饮、农业住宿等,增加村民收入。在产业推动的下农村劳动力人口特别是青年骨干留下来参与乡村治理建设,解决了治理主体缺陷问题。

2.4 创新乡村管理方式

乡村治理制度建设的创新是部署上的作用,在日常治理过程中,它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上。我区乡村治理示范村中的戈茶屯,在制度创新上走在前列,在完善村民理事会制、村民议事代表制的基础上,首创保洁员制度、水源清洁制度“—保两治三清理机制”。此种创新方式既执行了制度,同时扩展村民自治管理内容,突出村民主体地位。村里无论大小事都可通过理事会方式解决,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村民议事以户代表为单位,有效补充村民参与村事的方式;保洁员制度和水源清洁制度的设置与实施,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乡村治理结合起来,突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社会与环境的有机关系。

2.5 引用多元主体治理体系,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第一,从行政管理到乡村治理的转变,强调在治理过程中采用多元主体的融合治理模式,它包括行政执行、意识交流、政治感染等过程中民主、参与、互动的结合;第二,多元主体中还强调个人最大效能的发挥,好人、能人、强人及精英的作用最大化。要让他们记得住乡愁的同时,想得起家乡,用他们的影响力感染力给乡村做贡献。第三,活跃乡村组织主体,包括农民合作社、民间组织、企业等,这些组织在资金上和技术上有巨大优势,它们给乡村建设助力不容小觑。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主体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