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占威 李 俊
江汉大学医学院,武汉 430000
对冲性颅脑损伤是指外来暴力作用于相对静止的颅脑时,使头颅产生和暴力作用方向一致的移动,但是颅脑的运动因为受到躯体运动的限制而突然停止,此时脑组织因为惯性仍然继续移动,并且撞击颅腔内壁或者凸凹不平的颅底时产生的摩擦,造成远离着力点的部位出现损伤[1],对冲性颅脑损伤往往较重,但是引起静脉窦破裂比较少见,诊断也比较困难。本研究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对冲性颅脑损伤导致静脉窦破裂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18~65岁,入院时间0.1~24 h,受伤原因:车祸伤6例,摔伤4例。入院时,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2]5~9分;患者均以头部损伤为主,无其他部位严重复合伤;开放性颅脑损伤6例,闭合性颅脑损伤4例。及时行头部CT和正侧位X线片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做好术前准备,术前常规备血800~1000 ml,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道(一条是中心静脉通道),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意识状态、瞳孔等基本生命体征,同时补液避免休克,控制血压、清除呼吸道异物,对于颅内压增高患者行高颅内压的“阶段化治疗”[3],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及时清创缝合,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方法:3例为上矢状窦前1/3破裂患者,手术时采取贯穿结扎同时保留骨桥,采用止血纱或者明胶海绵压迫止血;4例裂口呈点状小裂口或尚未超过静脉窦横径的1/2,除压迫外,采用一般性硬脑膜悬吊法;2例为破口较大、裂口不整齐、悬吊或缝合困难患者,采用硬脑膜翻转修补术+明胶海绵压迫+生物胶封闭;1例术前通过CT可见明显静脉窦部位骑跨型血肿,加之术前已经出现脑疝伴有双侧瞳孔散大,术中出现失血性休克,未完成手术,随后死亡。10例患者经治疗,1例死亡,1例重残,余8例均预后较好。
颅内静脉窦损伤是颅脑损伤常见合并症之一,特别是骑跨静脉窦的颅骨线性骨折、窦旁或窦上的颅骨粉碎性和凹陷性骨折[4]。对冲性颅脑损伤导致静脉窦破裂临床少见,诊断比较困难,加之静脉窦出血后,由血肿压迫静脉窦产生的“压力填塞效应”导致出血停止,进一步增加术前诊断难度[5]。大多数对冲性颅脑损伤导致的静脉窦损伤,CT检查可能只看到少量出血,甚至阴性结果,常常在开颅手术后,发现难以控制的出血时,才考虑静脉窦破裂,因此提前发现静脉窦破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手术成功及预后良好的关键,必要时可采用术前脑血管造影或者低场强磁共振脑静脉窦血管成像诊断,特别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伴有逐渐出现的中枢性瘫痪者[6],更应多加考虑静脉窦损伤或破裂。
手术开始后,术中应迅速控制出血、预防空气栓塞及复通静脉窦。迅速控制出血是为了避免出现出血性休克,即使已经出现休克,也应继续压迫止血,避免造成颅脑灌注不足加重,甚至发生急性脑膨出,导致预后不佳;预防空气栓塞,可抬高患者头部及向破口处注水,预防空气进入静脉窦;当出血控制,快速补液、输血纠正休克后,再行手术,进而维持颅脑灌注,也是预防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关键[7]。
本组病例行手术前均考虑了静脉窦破裂,术前均采取了相应的准备措施,术中谨慎清除血肿,并且根据不同部位合大小的裂口分别采取不同止血修补方法,治疗效果总体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