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外科是临床必不可少的科室,患者通常症状严重,采用手术疗法及其他治疗干预后,机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由于医院环境的陌生感或手术创伤等因素,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其病情康复,故需要给予完善的护理措施以保证其疗效[1,2]。在外科护理中,由于患者疾病以及治疗方法的特殊性,导致护理工作内容繁多,效率较低,为此,加强护理管理具有很大的必要性[3]。本文以我院外科在职的62例护士为研究对象,分析“6S”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外科2017年2月-2019年4月期间在职的护士中抽取62名,均为女性,采用随机序贯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名。对照组年龄为22岁-5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3.48±6.57)岁;工作时间为8个月-20年,平均工作时间为(8.92±2.14)年。观察组年龄为23岁-5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4.02±6.23)岁;工作时间为6个月-21年,平均工作时间为(8.85±2.17)年。所有护士均已知情同意,上述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包含交接班制度落实、分配护理任务、护士的统一化管理以及工作质量检查等基本管理措施。(2)观察组:采用“6S”管理模式,内容如下:①整理(Seiri):将外科工作场所内物品整理,对于常用物品或急救设备药品,放置在明显位置,并每天定时清理垃圾;②整顿(Seiton):将公祖场所内物品分类,例如急救用品、无菌物品以及高危药品,均贴上醒目的标识,以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③清扫(Seiso):定时清洁工作场所环境,对于手术室、病房等易感场所,清洁后对房间及房间物品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减少风险因素。④清洁(Seiketsu):保证以上三个步骤的效果,并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解决措施。⑤素养(Shitsuke):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主动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将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完成。⑥安全(Security):对外科治疗中存在的风险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总结归纳,并告知护理人员,强化其安全意识,以保证护理工作实施的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评估:管理人员于干预前后考核评估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包含护理工作完成情况、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交接班情况、操作技能和健康知识掌握度5个方面,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工作质量越高,二者成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用SPSS 21.0处理,护理质量评分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干预前,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62.57±6.19)分,对照组为(63.05±6.26)分,通过比较:t=0.304,P=0.381>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1.24±3.62)分,对照组为(83.37±4.76)分,比较可得:t=7.327,P=0.000<0.05。观察组干预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差异显著(t=22.261,P=0.000<0.05);对照组前后评分具有明显差异(t=14.386,P=0.000<0.05)。
外科是一种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科室,其疾病主要有肿瘤、感染、创伤、急性以及功能障碍5种类型,在治疗期间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风险因素,需要辅以完全且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其治疗效果[4]。“6S”管理模式是一种由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和安全(Security)组成的一种管理模式,是5S管理模式的升级[5],能够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减少浪费和成本,提高效率和安全保障,在企业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外科护士采用“6S”管理模式,通过整理和整顿步骤有效改善工作环境,清除不必要物品挤压的同时,规范不同用品的位置,便于使用时拿取,有利于提高外科护理的效率;然后通过清扫和清洁保证护理环境的干净整洁,减少院内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其工作质量;最后通过素养和安全干预加强护士的专业技能,培养积极的团队精神和工作习惯,并加强护士的危险意识,防范于未然,从而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因此,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6S”管理模式应用于外科护理管理中能够加强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实践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