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远良
(湖南省洪江市人民医院黔城院区骨科,湖南 洪江 418200)
胫骨平台骨折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各种骨折疾病的15%,尤其青壮年易发。胫骨平台骨折大多是高能量的损伤所导致的疾病,易造成人体关节分离的情况,同时还会伴随着韧带或是交叉韧带等组织结构的损伤,若治疗不当患者易形成关节功能障碍[1,2]。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对胫骨平台骨折先行手术治疗,其后用石膏进行固定,效果良好。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湖南省洪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X线正侧位片检查、CT超薄层平扫和三维重建。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23岁-56岁,平均年龄(39±4.71)岁;右侧24例,左侧21例;受伤时间:1 h-7 d;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5例,跌倒14例,坠落砸伤4例;开放性骨折2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伤后无禁忌的情况下建议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根据伤情选择“S”型切口,或是将膝眼作为一个中心点进行内外侧的斜切口。采取常规脱水治疗,患者在受伤后5 d接受手术处理。针对Schatzker V-VI型患者,医生可建议患者做跟骨牵引处理,患者给予持续硬膜或全身麻醉处理后,取平躺仰卧姿势,大腿根部扎止血带,股骨干骨折先行股骨干髓内应用钉给予固定操作。给予患者常规消毒和膝关节下垫治疗巾,以方便C型臂X线机透视,同时患者保持屈髋300°,之后屈膝40°。应用胫骨外侧平台的斜切121(一般5 cm-10 cm),将患者骨折外侧全部暴露,医生通过半月板下入路暴露患者关节组织表面,将体内塌陷的骨块应用撬拔给予复位处理。选择合适的大小螺丝以及钢板进行肱骨近端骨折部位的固定,利用10枚螺钉完成固定操作。或是在骨折平台下方的2 cm左右开设孔指骨,直到关节表面整齐,但也需要克氏针给予临时固定处理。在牵引复位平台的下面,应用骨膜剥离设备从患者的受伤部位建设外通隧道,将连接好的瞄准设备接骨板沿着骨干插入,C型臂X线机透视复位情况和连接的骨板要位置统一,但需要特别注意并调整患者下肢力线以及骨折旋转的情况,在接近尾端的位置再次应用克氏针给予固定操作,在接近旋入钻头的导向器时,需注意用螺纹4枚锁定螺丝固定,在骨折的远端按照设备瞄准的方式做出3个约1 cm的切口。局部麻醉后,在上臂应用气囊止血,待将患者手臂的血液彻底清理之后,采取侧面手术治疗[3,4]。前期的麻醉处理基本相同,待复位之后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给予固定处理,其中应用两个支架将关节作为支撑,之后在尾部应用克氏针进行处理。待患者1个月后开始功能锻炼,其患者在术后的功能锻炼效良好。最后用螺纹钻头导向器,钻孔,量取旋入3枚锁定螺钉,冲洗缝合创口。所有患者术后需要依靠石膏进行固定,疼痛缓解后进行患膝关节活动或CPM锻炼。
1.3 观察指标 分析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疗效。(1)显效:术后2周可以恢复正常生活;(2)有效:术后3周可以恢复正常生活;(3)无效:术后3周未恢复正常生活[5]。患者正常生活是可以自理,整体的关节可以轻微的进行活动。
45例患者,交叉韧带受到损伤7例,后交叉韧带受到损伤8例,行重建治疗5例;半月板损伤20例,均行半月板切除;I度损伤5例,未接受特殊处理。患者于术后10 d-12 d拆线。手术治疗后短时间固定27例,术后第2周-第3周进行膝关节功能性康复治疗。治疗显效者30例,有效者15例,治疗有效率为100%。
胫骨平台的下面是由松质骨所构成的,骨折通常是有两种情况造成的,第一种是劈裂形,第二种是塌陷型,这两种类型中包含了嵌插性骨折和压缩性骨折及爆裂性骨折。在全身关节中,膝关节属于运动量最大的关节,也是承载重量的主要关节。因此,在对胫骨平台出现骨折后的治疗过程中,重建平整的关节面尤其重要,由此才能保证关节的稳定性[6]。
对一些复杂的骨折患者可以利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和维持。患者在关节的透明性软骨出现游离的碎片状态这一问题上,在整个平台骨复位之后,使用缝合粘贴进行固定恢复位置,此外还可以修剪出大小适合的贴膜对相关组织进行修复粘合,由此可使关节表面更加平整光滑,与最初的原始状态保持基本一致[7-9]。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波及膝关节的损伤,常常由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重物砸伤等引起[10]。高龄患者因骨质疏松,也可由一般外伤如跌落、滑倒等引起。关节面能否准确复位和下肢力线能否维持,手术暴露非常重要,其关键是切口的选择,采用双切口入路的优势在于间接复位困难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内、外侧平台更加准确的复位,而且对胫骨近端前内侧覆盖的软组织影响较小。用T型或L型支撑钢板或结合松质骨螺钉固定,只要螺钉的方向位置恰当,一般均可获较为满意的支撑。此类钢板可随意塑形,与普通钢板相比能横向折弯及绕纵轴扭曲,适合骨面弧度,不影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