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龙 王京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 哈密 839000)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元古界长城系星星峡群(Chx)、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Jxkw)的一套碎屑岩-碳酸岩建造。
1.1.1 长城系星星峡群(Chx)
分布于矿区北部偏西,东宽西窄。该地层总体向北西倾斜,南侧与中细粒花岗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其中分布有闪长岩脉。该段地层岩性以大理岩为主、夹有石英片岩和角闪片岩。
1.1.2 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第二岩性段(Jxkw2)
分布于矿区南部及东部。该地层总体向南东倾斜,向东及向西被中细粒辉长岩和中细粒花岗岩体侵吞,本套地层与岩体呈侵入接触关系,局部为断层接触关系。该段地层岩性以含炭大理岩为主,次为白云石化大理岩、硅灰岩及黑云斜长片岩。
1.1.3 第四系冲洪积物(QPal)
分布于山间盆地与河床低洼地带,物质来源为洪积物与冲积物及风成堆积物,由砂、砾石、黏土组成。
矿区位于区域沙泉子大断裂以南、红柳河断裂以北,构造十分复杂,断裂构造发育,该区构造线方向总体为北东向,大部分的地层沿该方向展布。
1.2.1 褶皱构造
矿区地层为白虎关背斜西翼的一部分,呈倾向南东的单斜层产出,地层时代较古老,所以局部的小型褶皱很难识别。
1.2.2 断裂构造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由于地表岩体碎石覆盖严重,大部分断裂与地层走向一致,对断裂的识别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矿区主要有三组断裂,分别为北北东向、北东向以及北西向。
矿区侵入岩种类多、分布广,主要侵入期次为华力西中期第一侵入阶段、第二侵入阶段。
1.3.1 华力西中期第一侵入阶段
该侵入次岩体面积大,且可分为3个岩相带。岩体由内到外为单辉橄辉岩相(σψ42-1a)、单辉辉石岩相(ψι42-1b)、细-中粒辉长岩相(ν42-1c),此外还发育有各岩相的过渡类型,岩相界限为渐变过渡关系。与地层的产状较一致,片理化、糜棱岩化较发育,强纤闪石化,其中单辉橄辉岩相(σψ42-1a)地表出露面积较小,具铜镍矿化。辉长岩、辉石岩出露面积较大无矿化显示。
辉石岩(ψι42-1b):地表出露呈透镜状,整体呈北东向展布,出露长0.11~0.5千米,宽0.03~0.17千米。岩性较为复杂,主要有斑状单辉辉石岩、含橄单辉辉石岩、角闪单辉辉石岩、含长角闪单辉辉石岩及含陨铁黄铁矿角闪单辉辉石岩。辉石岩体与辉长岩及大理岩呈侵入接触关系。
中细粒辉长岩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及北东部。辉长岩体地表出露呈带状,整体呈北东向展布,出露长0.30~3.35千米,宽0.04~0.39千米,约占矿区总面积的8.6%。辉长岩与矿区内铜镍矿化体关系密切,主要岩性有细-中粒辉长岩、细-中粒角闪辉长岩、细-中粒辉石角闪辉长岩、混染角闪辉长岩及含葡萄石化集合体细粒暗色角闪辉长岩。辉长岩体与花岗岩、辉石岩及大理岩呈侵入接触关系。
1.3.2 华力西中期第二侵入阶段
该侵入次岩体面积大,且可分为3个岩相带。岩体由内到外为闪长岩相(δ42-2a)、细-中粒花岗闪长岩相(γδ42-2b)、细-中粒花岗岩相(γ42-2c)。
闪长岩(δ42-2a):主要分布在矿区中南部,出露面积比较小。闪长岩地表出露呈近椭圆状、带状及细脉状,主要呈北东向展布,个别呈北西向展布。该岩体东西向出露长0.1~0.63千米,宽0.03~0.15千米。各地段岩性不同,主要有微晶-细粒闪长岩、辉石闪长岩及斑状辉石闪长岩,与花岗岩、辉长岩及大理岩呈侵入接触关系。
中细粒花岗闪长岩(γδ42-2b):出露面积较大,约占矿区总面积的17.19%,平面分布形态呈不规则的岩基状,与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第二岩性段(Jxkw2)含炭大理岩、黑云斜长片岩及辉长岩呈侵入接触关系。
中细粒花岗岩(γ42-2c):出露面积比较大,约占矿区总面积的21.26%,平面分布形态呈不规则的岩基状,与长城系星星峡群(Chx)大理岩、石英片岩、角闪片岩和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第二岩性段(Jxkw2)含炭大理岩大理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局部为断层接触关系,具变余碎裂结构,基本无铜镍矿化。
经过1∶2000地质草测结合稀疏槽探工程进行揭露并采样,以镍的边界品位0.20%,铜的边界品位0.20%计算,矿区共圈定镍矿体1个,其编号为Ni1,铜矿体2个,其编号为Cu1、Cu2。
2.1.1 镍矿体特征
Ni1号矿体:该矿体位于矿区北东部,基性杂岩体北西侧的Sb1蚀变带内,目前由3个探槽控制。Ni1矿体呈中间厚两端薄的长纺锤状,矿体顶、底板围岩为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地层,主要岩性为条带状含炭大理岩、白云石化大理岩。倾向南115°~135°,倾角60°~80°,矿体长度150米。镍品位0.20%~1.06%,镍单工程平均品位0.60%,铜品位0.24%~1.21%,铜单工程平均品位0.51%,单工程厚度在2.59~7.68米之间,矿体平均真厚度5.12米。
2.1.2 铜矿体特征
Cu1号矿体:该矿体位于矿区中南部,基性杂岩体中部Sb2蚀变带内,目前由1个探槽控制。矿体呈脉状,倾向165°,倾角60°。矿体顶、底板围岩为褐铁矿化辉长岩,矿体长度100米,铜品位0.29%~0.37%,铜单工程平均品位0.33%,平均真厚度1.73米。
Cu2号矿体:该矿体位于矿区中南部,基性杂岩体中部Sb3蚀变带内,目前由3个探槽控制。矿体呈脉状,倾向285°~320°,倾角60°~70°,矿体顶板透辉石化大理岩、底板为中细粒辉长岩,矿体长度100米,铜品位0.26%~0.40%,铜单工程平均品位0.35%,平均真厚度1.33米。
2.2.1 矿石质量
矿区矿石矿物组份较简单,主要有硫黄铁矿、氯铜矿、黄铁矿、褐铁矿、铜蓝及孔雀石,其中铜蓝、孔雀石、氯铜矿多呈薄膜状产出,以孔雀石较为普遍。
脉石矿物主要为辉石、橄榄石、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透辉石、纤闪石、蛇纹石、滑石、伊丁石等,矿物均具不同程度的蚀变。
2.2.2 矿石结构构造
区内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晶-半自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他形晶粒状结构、海绵陨铁结构、包含结构。
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大部分的黄铁矿呈自形-半自形等轴粒状结构产出,大部分的硫黄铁矿、白铁矿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产出。
海绵陨铁结构:硫化物氧化成褐铁矿集合体充填于辉石、橄榄石粒间形成海绵陨铁结构。
矿区主要构造类型:未得到充分沉聚的金属硫化物熔体被封存在造岩碳酸盐矿物间隙,最后结晶形成浸染状构造。根据金属硫化物的富集程度又可分星散浸染状、稀疏浸染状构造。
⑴构造标志:区域性深断裂是基性—超基性岩体活动的通道,而其次级断裂则是岩体赋存的重要部位。
⑵化探异常标志:沿断裂的南北两侧分布的Cu、Ni、Co异常,是寻找该类型床的主要标志。
⑶地球物理特征:基性—超基性岩体其物性特征与围岩常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表现在磁场特征上,因此磁异常的分布是寻找该类矿床的间接标志。
⑷矿化蚀变特征:铜镍硫化物出露于地表,因氧化而形成褐铁矿化、孔雀石化、氯铜矿化、黄钾铁矾化,这些均是寻找原生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直接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