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平
2018年4月我们走进黎巴嫩,游览了中东“巴黎”贝鲁特建筑、海岸线、古迹,还冒险去了“真主党”势力地区,一侧是穆斯林阿拉维派,一侧是穆斯林逊尼派的叙利亚大街。听说两派曾经在这条街上发生过战火。
黎巴嫩是個十分独特的国家,受欧美文化的影响较深,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相比,其风俗习惯比较开放,是阿拉伯世界中一个名副其实的西方式国家,首都贝鲁特号称中东巴黎,曾是中东金融中心。但也有些部落仍保留传统的社会习惯。黎巴嫩境内有人类最早一批城市与世界遗产,最古老的有5000多年的历史,旅游业是主要经济,主要旅游点有腓尼基时代兴建的毕卜鲁斯城、古罗马时代兴建的巴尔贝克城和十字军时代兴建的赛达城堡;北部雪山的很多滑雪场吸引了大量游客;著名古迹巴勒贝克神庙,位于黎巴嫩贝卡谷地外山麓,“巴勒贝克”意为“太阳之域”;马萨达城堡,马萨达是犹太人的圣地,联合国世界遗产之一,位于犹地亚沙漠与死海谷底交界处的一座岩石山顶,通向马萨达的自然道路都极险峻。
在黎巴嫩的几天里,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黎巴嫩是个善良的国家。它包容了多个难民营:吉卜赛难民营、叙利亚难民营、巴勒斯坦难民营等,我一共去了六个难民营。
谁不想在自己的家园里幸福、安逸地生活?但战争让他们背井离乡,让他们无家可归,让他们一无所有,让他们遭受精神上的创伤。
每个难民营的房子和生活设施都非常简单,什么都没有,吃的靠援助。只有最早建立的巴勒斯坦人难民营定居点条件相对好些,基本上和正常城市生活一样。其他的都需要重建。
难民营基本上都是上了年龄的男人、女人,儿童占主要人数。好在他们人人乐观,对生活寄予很大希望。祝福他们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