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文山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恶性肿瘤的危害性极大,而中医药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日渐广泛,主要治疗原则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补益、软坚散结,大部分观点认为,肿瘤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能达到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等目的,间接或直接抑制、杀灭肿瘤细胞,并且还具有增强免疫力、对放化疗增敏等作用。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均存在血瘀表现,血脉不通和血瘀是其重要病理机制,在肿瘤发病与病理阶段,气滞血瘀始终贯穿其中。由于恶性肿瘤与血瘀证存在一定关联,因此改善血瘀状态,极可能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四肢百骸、脏腑经络血瘀不行、气滞不畅、凝滞不散,长此以往,将会成块成瘤。中医理论认为,肿瘤属于“积聚”、“癥瘕”的范畴。现代医学指出[1],肿瘤患者常合并血液微循环阻滞、血浆凝聚度与黏稠度显著增加等情况。肿瘤发病关键病因在于血瘀。肿瘤患者接受活血化瘀中草药治疗能起到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调节血液循环的目的,还有利于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等。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作用常通过调节血液内环境来实现,在肿瘤防治中具有多种作用机制。
1.1 改变血流学状态,降低肿瘤细胞侵袭作用 活血化瘀中药能使恶性肿瘤病患的血瘀状态明显减轻,还可使血液黏稠度降低,在改善微循环的同时能使肿瘤细胞缺氧微环境得到纠正。周天[2]研究证实,赤芍801能使荷瘤小鼠癌组织乏氧状态明显减轻、高血黏度明显改善。HIF-1α为肿瘤细胞缺氧形成的重要细胞因子,能加速肿瘤转移。
1.2 促进抗癌化疗药物起到效果 恶性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能产生多药耐药性,这一特性导致化疗药物无法将肿瘤细胞彻底杀灭。近些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化疗药物与活血化瘀中药联合使用能使化疗疗效显著增强。罗安明[3]研究发现,化疗药物、活血化瘀法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能减少转移及复发,其作用机制在于此种疗法能使恶性肿瘤对化疗药物产生的耐药性逆转。
1.3 抑制肿瘤转移相关黏附分子表达 倪雯婷[4]研究指出,活血化瘀中药能使肿瘤细胞表面以及转移有关黏附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同时指出,丹参能使肝癌、肺组织内ICAM-1表达降低,提高抑转移率。另外,有学者[5]指出苦参碱、川芎嗪均能使肿瘤细胞以及内皮细胞黏附后CD49、CD44黏附因子表达受到显著抑制。由此可知,活血化瘀中药能使肿瘤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的黏附减少,进而使其转移受到抑制,这一特性可能是抗肿瘤作用的部分机制。
1.4 阻止肿瘤微血管生成 调节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因子为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若能使其表达受到抑制,将有可能使肿瘤血管生成受到抑制,进而达到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唐德才[6]研究表明,郁金、莪术、灯盏细辛、丹参以及红花等活血化瘀中药能起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效果。孙立东[7]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与非气虚血瘀证组患者对比,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VEGF的表达明显较高,而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微血管生成的抑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的表达相关。
当下诸多研究均证实中药能使肿瘤转移与侵袭受到抑制,在肿瘤治疗整个过程中,应用中药疗法的可行性高,但也有部分学者反对这一观点,主要原因在于此类学者发现活血化瘀中药在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同时也具有促进作用,表明在不同类型的肿瘤或在恶性肿瘤转移的不同环节中,活血化瘀中药的作用也可能有所不同。在某一肿瘤的转移环节中,活血化瘀中药可能会起到阻止肿瘤转移的效果;但在另一环节中,也可能起到推动肿瘤转移的效果。另外,当下对活血化瘀中药的临床研究及实验,大部分为中成药或单味药注射剂,不可代表临床采用的中药复方,尤其是其药物组分的联合作用。由于临床对单味中药的研究尚不深入,也不明确其抗肿瘤的作用及转移过程,因此未重视复方制剂中诸多有效活性物质的组合规律及协同作用。上述种种问题,均亟待进一步探索以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