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丽,袁丽芬
(云南省陆良县中枢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陆良 655600)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的出现频率呈上升趋势,反常多变的气候对蚕桑养殖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利因素,许多桑园因为气候原因已经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例如2010年晚秋持续的高温闷热天气让很多地区暴发了蚕真菌病,导致产量大幅缩水;2011年美国为了应对白蛾灾害,使用了大量的药物进行除虫,结果造成很多熟蚕中毒而不结蚕。桑蚕行业对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优化有着重要作用,保证其稳定的产量对于大量从事桑蚕养殖的农村地区人口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如何在不良气候条件下降低极端天气对桑蚕生产的影响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下文将展开详细论述。
(1)病虫灾害
气候失稳容易导致桑园病虫害暴发频率。春夏季节遇到极端的天气阴晴变化会引发桑树的烂头病蔓延,进而导致桑叶大幅度减产,影响蚕桑生产。秋季气候异常容易暴发桑卷叶螟虫害暴发,蚕儿大范围发生病毒病和粪结病,严重损害农桑生产。
(2)温度异常
气候异常时发生的突然性降温会让蚕农措手不及,尤其在早秋时期,蚕儿不加温,如果气温骤降,蚕儿因为抵抗低温能力差,使得其体质严重下降,大蚕还会发生软化病、浓核病等问题。气候异常还会体现在高温上,例如:晚秋蚕是需要加温的,但极端的异常高温天气则会导致僵病暴发,使蚕茧产量大幅度降低。
(3)增加桑农作业难度
不良气候条件下能够稳定维持产量的农户大多为高产大户,配套的桑园管理系统能够较好的抵抗异常气候变化。但许多桑户由于条件资源限制,使其应对不良气候对生产的影响时限的束手无措。
(1)加强施肥管理
桑园进行科学的施肥对提升产量有促进作用。肥料的选取应当以有机肥、氮肥为主,但不能过多的使用氮肥,以保证桑叶叶质的饱实性。施肥过程以季节进行分类,不同季节施肥策略应当有所区别。例如:春季施肥使用复合肥与碳酸铵肥,分别在三月与四月下旬施肥,此外冬季施肥也要得到重视。在不良干旱气候时,需要及时调整肥料种类,可以选用尿素与磷酸二氢钠,同时做好桑园的浇灌工作。
(2)加强消毒管理
桑房要做好全面消毒工作,通常来说,在每个季度的前七天,都需要对桑房进行一次全面清洁,操作内容包括洗、刮、扫、刷、喷等,在最大程度上起到防止病害的作用。需要指出,消毒过程中用的消毒液一定要配置符合实际的浓度,并且要足量,以保证不留死角。消毒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再开始日照,保证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大蚕的消毒需要每天进行,消毒物一般采用石灰粉,以防范病毒病。此外,每一个阶段养蚕结束后,工作人员都需要对设施进行全面消毒,防止真菌滋生。
(3)加强饲养管理
蚕儿饲养过程中,不同龄期需要的环境条件是不同的,在不良气候下,更要尽可能的保持温度、湿度等生长条件合适稳定。通常来说,一至二龄的生长温度在27度左右,三龄在25.5度左右,大蚕四至五龄期在24度左右。小蚕期为保证湿度,可以采用薄膜覆盖的形式。生产中桑叶的选择,以适熟为佳,并保持桑叶的新鲜度,进行扩座及除沙处理。此外,大蚕期养殖空间要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如果遇到持续的高温天气,会容易引发蚕病暴发。
(4)加强栽桑养蚕生产管理
第一,结合科学合理的技术培训制度,让桑农了解到各类病害虫害发生的自然机理以及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同时掌握各类病症的发病特征与处理措施,帮助桑弄做好提前防范工作和提升紧急处理能力。例如:在异常的持续阴雨天在桑园进行巡查时,如果能及时发现疫病问题,就可以快速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用链霉素防治。在异常的连续高温天气下,掌握预防机理的桑农可以通过提前喷洒药物来防治红蜘蛛等害虫,保证桑叶的质量。在病害防治方面,小蚕期,重点防止病毒病暴发;春蚕期,做到主动防家蚕白僵病;后蚕期在高温天气时进行及时的降温通风处理。总的来说,面对不良气候条件下,在整个养蚕期都要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情况,要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应用科学的手段,提升桑园抵御气候的能力。
通过以上论述,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应对不良气候条件下的桑蚕生产策略,通过论述证明其具有一定适用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广大学者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相关研究当中,为我国的蚕桑产业实现稳定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