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绩效文献综述

2019-02-19 23:32扬/
市场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绩效评价

刘 扬/ 文

一、引言

自1999 年起,国务院多部门就科研经费管理情况及其绩效考评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要提高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2004 年,财政部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支出改革,印发了《关于确定2004 年中央财政教科文专项资金绩效考评试点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科技部协同参与,联合完成了我国对立项项目资金执行情况的首次绩效考评。2018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将优化的重点聚焦在项目本身及经费管理,规范与完善驱动创新的评价激励制度,强化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完善分级责任担当机制,开展基于绩效、诚信和能力的科研管理改革试点。新的要求已经提出,指导思想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出入还有待研究。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

(一)预算管理研究

1.预算管理构成研究

苑方琦(2016)指出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应建立严谨完备的科研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具体包括:第一,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相关制度、方法、程序与方案,审议项目执行的预算调整,协调预算执行中各矛盾等;第二,设立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第三,设立预算责任部门即各科研项目组,在预算管理办公室指导下严格编制与执行经费预算,反馈问题并接受监督。邵馨青,高天武(2017)指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应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监督、预算考评等过程,相关问题的解决也可以从上述角度展开。

2.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夏冬梅(2016)指出要明确预算编制是由事件推动,编制科研经费预算要遵循政策相符、目标相关、经济合理的原则,要细化经费支出审核制度,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打造精细化管理的制度环境。王凌志(2016)指出要强化预算管理的监督检查,重点是实施事中监督,做到查看与纠正,同时持续加强事后监督,结合验收情况给出结项建议。陈芳(2017)提出构建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精细化模式,费用类别的细分与财务系统对接,通过财务系统及时发现费用列支是否符合预算编制要求,达到监督经费使用的目的,同时,在管理方法上应区分对待纵向经费与横向经费。

3.预算管理管控体系研究

李雪梅(2016)指出高校科研经费的有效管控是提高经费利用效率、规范科研行为的有效手段,预算、核算和内审三位一体的科研经费使用管控方法可以建立科研经费管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达到对科研经费有效管控的目的。李树坤,王政新(2016)指出借助财务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可采取数据对比分析模型,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的配套支持,建立完善符合时代要求的动态化预算管理体系。

4.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何其恩(2016)指出科研管理部门与各自对项目经费预算的申报要求不相同,跨平台项目预算科目不一致,强调要趋同各平台预算科目口径以及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苑方琦(2016)着眼于预算考核的缺失,强调预算管理部门是科研经费预算考评的主体,要特别关注经费支出项目的实际使用情况,完善考评奖惩制度。撒晶晶(2017)提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脱节的问题,强调定期组织科研经费管理培训的同时也要建立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制度。陈芳(2017)指出了预算执行的困难以及报销的严苛,提倡经费包干制代替报销制,要利用好政府的法律保障、财税优惠与金融扶植。叶红雁,李双奎(2017)指出高校重视重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尤其是科研项目申请、课题立项等环节,但申请立项成功后,科研管理部门往往忽略了预算执行而只重视项目进度及科研成果的取得,强调要科学规范做好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工作,加强对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经费预算执行意识。

(二)使用管理研究

1.使用管理模式研究

张岩(2015)提出制定仅供内部使用的内部结算价格制度,参考市场价格并结合特殊性用以体现科研项目的成本,对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及提高效率有重要意义。赖科(2016)指出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重点在其过程中,在建立科研经费网络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实施项目经费阶段性管理,简化项目资金拨付程序。朱澎涛(2016)建议加强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在建设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增强监管意识,做好经费与资产的审核与清查,保障各项目承担单位合规履职。

2.使用管理认知研究

崔军红(2015)指出要改进科研项目立项和资金分配机制,在科研项目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避免科研项目的交叉,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同时高校也应积极承担具有社会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科技研究领域研究任务。赵锋,冯畅(2015)指出科研经费的使用应注重创新。第一,要创新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实现科学研究有效的主动性;第二,要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多渠道的经费管理体系,适当激励,着重引导;第三,要创新管理办法,以市场为导向,确立目标,在完善的使用规划上,保障质与量的统一。谢新伟,杨文静(2016)指出纵向项目发放劳务费制度是基于高校在职教师已从学校获得了工资和各种福利,但实际科研人员工资与科研经费存在巨大反差,现行的经费使用制度无法体现出科研人员脑力劳动价值的付出。黄倩,张春萍(2017)指出高校科研经费存在经费来源渠道广、项目数量多但金额小及项目变动概率大的特殊性,可健全内部审计以趋利避害。

3.使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赖科(2016)通过问卷发现高校教师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满意度比较满意及其以上占受访者50.15%,但同时由于内部监管意识不到位,也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的使用未用于科研活动本身的问题,建议强化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管理,实施诚信“黑名单”制度。戴露斯(2017)针对经费使用过程中项目管理与资金管理脱节的问题是由于各利益相关者对纵向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理念存在认识误区,有关责任人应严格遵守符合科研规律的经费管理制度。李英奎,王小容(2018)提出科研经费使用过慢是由于工作量完成进度达不到支付要求以及报销不及时,强调提升科研人员相关素质的同时也要落实财政科研项目“放管服”政策。

(三)决算管理研究

1.决算管理经费盈余研究

张蓓蓓(2016)指出针对科研经费的严重结余,一方面可设立科研发展基金,将结余资金用于科研发展与设备维护;另一方面可在一定范围内作为津贴、咨询费或加班费使用。赖科(2016)表示支持全国政协委员李修松所说将一般性科研项目有限结余的经费分配给研究人员的观点,作为其培养及劳务费用,增加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同时也有助于保障科研项目按时按量完成。戴露斯(2017)指出应加强各职能部门合作,对科研人员不合规侵占项目结余的应组织收回。王悦(2017)指出财政专项资金结余定期清理收回的管理模式避免了资金的闲置,推动高校积极建设,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对经费使用流程以及财务工作的开展提出新的挑战。张弛(2018)指出科研经费结余的治理应明确其目的是为了出成果、出人才,要重视项目中科研人员的主体性,宜采取“授权型”的资金管理方式。

2.决算管理结项质量研究

赖科(2016)针对项目完成情况提出“结题不结账”的管理办法,对验收合格且信用评级好的承诺奖励项目盈余资金,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项目结项质量,也避免了项目资源浪费。杨曈曈(2017)通过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发现高校科研项目多存在延期结题、未结题的情况,可能的影响有:第一,打乱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部署;第二,部分时效性科研项目丧失价值;第三,影响科研团队整体信誉。谷静(2017)提出可在科研资金管理上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概念,从分层激励、协作氛围与过程管理三个层面保障科研成果的有效性。李锦波,张丽(2017)指出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受内外两方面、多角度的因素影响,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立全面的科研经费监管机制有助于控制科研成果的质量,从而积极作用于科研经费的绩效。刘凤兰(2018)指出高校科研经费的切实利用需要在立项、实施与结项验收三个阶段引入风险导向审计,以最大程度降低审计风险,保障科研成果的形成不受影响。

3.决算管理成果转化研究

李梦溪,刘家源(2018)指出高校科研成果的创新伴随着转化难度的加大以及转化周期的延长,为达到转化目标,要推行特色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政府开展顶层设计并提供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学校承担科研的主体责任,社会机构深度参与,优化校企合作。姚莉华(2018)指出科研成果转化是支持事业发展的持续动力,需要以高素质科研人员队伍为基础,转变理念、正确认识、健全机制、加大投入。李冬梅(2018)指出当下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尚不完善,科研政策、评价体系和中介机构组织等还不健全,都是减缓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原因。范丽琴(2018)指出高校科研应与市场需求相符,应着力培养高校市场意识,科研立项参考市场导向,积极主动开展校企合作,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寻找转化源。季柳,蒋伏心(201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成熟阶段的产学合作中,高校参考市场导向,以企业的技术需求进行科学研究,高校科研资源整体效率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证实了高校科研参考市场导向的广泛意义。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绩效的研究

(一)制度模式研究

陈超(2016)指出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绩效的考核应涵盖资金使用率、科研经费节约率、成本效益等指标。科研经费决算管理中成果转化效益的考核应涵盖科研项目完成率、科研成果得奖率、成果应用率等指标。姚井君(2017)针对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经费管理提出绩效评价制度建立细则:第一,管理与制度应“面向一线、服务科研”,确立一线教研人员主体地位,承担繁重教科研任务的人员也应当获得指标权重的倾斜;第二,基于网络管理平台,公平公正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行政主管部门合理放权于一线科研人员;第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多层级监督体系,涵盖院系科研经费主管部门、所属高校纪检部门、地方政府监察部门、合作企业财务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等多个主体,时刻接受监督,保持有序高效;第四,重产出、行奖惩、建体系三者有序统一,以激励促科研,以体系管科研,以产出评科研。

(二)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陶元磊(2016)利用了中国65 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面板数据分析,通过门槛面板模型对高校科研经费配置结构与科研绩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确立体系构建途径。刘文蓓(2017)指出当前我国高校广泛使用的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不够科学完善的,科研管理过程重量而忽略效率与质量。此外,现行过于简单的科研经费管理评价方法,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要素,影响了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呼婷婷(2018)在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设计了四个维度,分别是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根据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赋予四个维度0.3750、0.1250、0.3750、0.1250 的权重,方法思路上运用适当的数学算法,依据相关指标体系和标准值,将指标进行无量纲转化并确立指标权重,从而赋予评价指标具体的分数,以供综合判断预算绩效工作。

(三)问题与对策研究

赵娜(2016)指出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单位、业务及监督与评价三层面的问题,基于绩效评价,第一,就单位层面可完善顶层制度建设,细化间接费用绩效支出比例设计,为高校提供管控依据,激发科研热情;第二,就业务层面可建立以绩效为主的科研经费分配与预算管理体系,加强财务控制,逐步实现全成本核算;第三,就监督与评价层面可多方协同形成高效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做到评价、激励与监督的共生。李岱锦(2017)指出科研管理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表现有三:第一,系统的科研绩效奖惩办法未确立;第二,尚无明确的绩优考核办法;第三,考核导向偏离了学术本位。其中考核导向偏离表现为“重量轻质”,给结项验收造成困难,通过加大监察规范力度与执行奖惩机制会改善上述现象。

四、结语

本研究的对象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绩效评价,因此文章上述内容主要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以及绩效评价两方面多层次的国内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以往学者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模式、认知、管控体系以及问题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对科研经费管理绩效的模式、体系及问题的研究也有较多成果。在新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基础上,评价体系的设计还有待研究完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也尚不足够,新的实际问题有待发现,对策建议也有待提出。希望本综述能发挥应有作用,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产生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绩效评价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川东北地区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研究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