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公司被特别处理后,通常会想方设法进行脱帽,然而很多公司并没有在经营管理上下功夫,而是通过盈余手段的方式来美化企业利润。这样的利润操纵行为难免会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还会给企业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
ST公司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改善不良的财务状况,就会陷入被取消上市资格的困境。在我们国家,股票发行实行配额制,对企业来说上市资格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财富,如果公司上市后资格再被取消,会严重影响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更有甚者,会使公司无法正常运营。所以对ST公司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各种行为摆脱当前困境,完成华丽转身,公司有着强烈的动机来通过盈余管理来保住这一资格。
有些投资者便会认为公司上市的资格被取消的直接原因是公司高级管理者的不善管理,而在我国大多数公司里,高管的工资薪酬都是与公司绩效挂钩的,如果被认定为管理不善,那么他们的薪酬必然会受到影响。为了自身利益不受影响,在公司被特别处理后,他们必定会竭尽所能来改变这一状态,在我国尚不成熟的资本市场,由于外部监管等都不太到位,盈余管理手段成为高级管理人员酷爱的改善公司经营状态最直接最见效的手段,
在企业日常运营中,需要大量的现金支撑,如果内部产生的现金不能够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时,就要去进行外部融资。债权融资有期限短、条款限制少等优点,企业很乐意去选择这种方式筹资,债务筹资的主要对象是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银行为了保证借出去的钱能按期及时收回,会预判企业的还款能力,这其中常用的衡量标准就是财务报表。对特别处理的公司而言,因为没有完美的财务报表,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丰厚的贷款就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企业的资信度,从而可以更顺利的从银行取得贷款支持,企业就有很大的意愿进行盈余管理操作。
对于会计政策的使用,公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这就给留下了一定的空间,有些公司便利用这些空间进行利润操作,尤其是公司被特别处理后。为了不让这顶帽子继续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企业便会利用会计政策的灵活性进行操作,我们知道对于费用的计提有不同的方法,同样的经济事项在前后使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这样就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弥补利润的缺口。
上市公司会给一方政府带来很多好处,一方面是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是给当地政府带来很多的税收收入。而公司的上市资格一旦被取消,对当地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不好的负面影响,谁也不愿意被受影响,当公司被特别处理后,政府会适当的给予企业一些财政补助,比如在企业纳税时,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或者税收减免政策,更直接的方式就是以现金的形式给予企业津贴。
资产重组本是对资产的有效整合,由于相关监管不到位,很多公司便利用资产重组方式进行利润操作行为。通过与关联企业不同形式的资产置换行为,把使用效率不高的各类资产倒出公司,让一些优质的资产进入到公司内部,从而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实现利润的快速转移,美化企业的财务利润。
由于会计准则存在不完备的地方,才留有漏洞来进行盈余管理操作。某些规定不明确具体或者本身就模糊不清,那么企业就可以利用这些规定打马虎眼,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来执行相关会计准则。所以,治理盈余管理,应当从源头上抓起,也就是要加强对会计准则的完善,让企业再无漏洞可钻。
相对于自律来说,外部的监管对企业来说有更好的约束作用,监管部门一定要严格律己,充分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在监管过程中,一旦查明企业有为故意增加企业利润而发生盈余管理行为,应该严肃处理,让企业为此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同时还做好防范这种行为的再发生,保证企业正常有序健康的运行。
如果公司不能顺利把帽子摘掉,被强迫退市以后,会面临很多的负面影响,无论是公司的股东或者是投资者都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所以才会想尽一些快速有效的方法来解决目前的困境。在资本市场中,各个板块之间流通无摩擦才是最有效的状态,ST制度堵塞了股票的退市渠道,使退市制度的有效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所以应该尽可能的完善股票的退市制度。
为了保住上市资格,ST公司会选择通过一些快速的手段来实现利润的突飞猛进。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公司摘帽并不是通过改善实际的经营成果,而是采取了一些盈余管理手段,这种行为虽然短期见效快,但很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要想长期健康发展,更应该把着重点放到经营管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