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会珍
(山车省聊城市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农业技术站,山东 阳谷 252300)
我国不仅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还是一个有着大片土地的农业大国。其中,玉米作为粮食的主要作物之一,也就成为了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研究对象。详细来说,我国多数农民的经济收入都是依靠玉米的产量维持生活的,因此大力推广高产玉米的种植技术,是我国当前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首要任务。下面对高产玉米种植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众所周知,农民在种植前的准备工作普遍是将土地进行重翻,其目的就是挖出土地里面庄稼收割后余留在地里的短茎和根,减少重茬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在做好种植前一系列种植工作后,为玉米的种植提供良好的土地环境,使玉米可以茁壮成长,从而为玉米的高产量铺垫良好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每年要播种玉米之前,农民为了保证玉米的产量,都会精心选择所要种植玉米的种子。详细来说,优质的玉米种子普遍都有颗粒饱满、耐干旱、抗病虫的能力。因此农民种植前选择优质的玉米种子,对提高玉米产量非常的重要。此外,农民种植优质的玉米种子,除了可以收获高产量玉米的同时,这种优质的种子在存活能力上要比普通的玉米种子强的多。
玉米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温度和水分都是玉米种子发芽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我们要想实现玉米的高产量,播种前应注重种子在土壤中的温度。研究证明,玉米在6-8℃的土壤中是最佳萌发的温度,玉米在10~12℃的土壤中生长较为缓慢。此外,我们要想玉米可以茁壮成长,应注重玉米播种前土壤的深浅度,因为土壤的深浅度和玉米的生长速度有直接的关系,一般4~6cm的深度可以加快玉米的生长速度。当然,如果土壤的质地黏重,墒情较好,玉米播种的深度可适当浅些。因为,质地疏松的一般都是干燥的沙地,因此需要深一些。但是播种的越深,玉米出苗时间就会越长,不利于玉米的生长。
在玉米生长期间,我们适当的对玉米进行间苗,可以避免幼苗拥挤,出现倒伏的情况,利于培育出茁壮的玉米苗。具体来说,我们在间苗时应与玉米的生长情况结合,通常情况下玉米苗的第三片叶子抽出并长到2~3cm是玉米间苗的最佳时间。此外,玉米间苗时,应注意间苗的距离要均匀,按照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去病留健的原则间苗。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玉米的种植密度较大,就会出现玉米倒伏严重的情况。一般而言,农民会借助喷药的方法控制倒伏情况,虽然喷药可以减少玉米倒伏的情况,但是这样的方法会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鉴于此,农民在使用此种方法时,应注重药剂的使用情况。详细来说,农民可以通过观察玉米叶子的实际情况确定使用喷药的时间,通常情况下,玉米叶子的叶龄达到50%左右时是喷药的最佳时间,在这个阶段喷药可以很好的控制玉米倒伏现象的出现。
土壤中所含水分的多少通常情况下会影响幼苗的生长速度,因此,为了避免幼苗期的涝害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幼苗的实际生长情况,适当的保持土壤的干燥,并在此基础上合理、科学的控制水量。
玉米在大喇叭口期,为了增加玉米雌穗粒数,确保玉米的生长,以及可以正常转换到生殖生长,我们应加快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尽可能的让玉米得到充足的水分和肥料。
要想使玉米高产量,在玉米吐丝期应尽可能的防止氮肥的过量施加,因为施用过多的氮肥,会影响到雌雄穗的花期,从而降低玉米的产量。
蜡熟期和完熟期直接影响着玉米种植的高质量和高产量,因为,在蜡熟期和完熟期,玉米胚乳呈蜡状,玉米的籽粒和千重最大值相近。此时,玉米的籽粒乳线已不存在,黑层出现在基部。
人人皆知,玉米在遇到连续阴雨天,或者温度较低时,很容易染上纹枯病或大小斑病,因此,我们在对玉米选种期间,应注重选择病害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并在此基础上注重选取在排水性能较好的地方播种玉米种子。同时,在玉米出现病害后,应第一时间采取药物进行防治,从而减轻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玉米生长期间,很容易发生虫害的现象,其中主要常见的有蚜虫、玉米螟等虫害。针对这些虫害,我们可以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主要防治措施如下,针对蚜虫我们可以采用乐果乳油或者辛硫磷颗粒剂进行防治;玉米螟我们可以采用氯氟氰菊酯颗粒剂或者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总之,高产玉米需要我们在种植期间有良好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玉米生长期间出现的现象,寻找解决方法,唯有如此,才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