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义
(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辽宁 锦州 121000)
蔬菜栽培管理技术推广,旨在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应用到蔬菜种植生产中去,利用前沿的科学技术来武装农业,提升蔬菜种植的生产力。
蔬菜栽培管理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民众食用蔬菜的质量安全。现阶段,随着栽培技术的优化发展,菜农对新技术、新农艺、新设备的应用要求更加强烈。但是,从地方技术推广来看,受制于产学研体系不完善,规范化蔬菜示范田数量少,加上良种普及、生物农药等推广普及率低,导致地方蔬菜栽培管理技术推广深度不都,很大程度上阻碍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发展。为此,注意健全产学研体系,加大农技推广站与农业科研单位的合作,研发推广最新的农业技术,掌握新设备的推广内涵。同时,做好良种普及,组织做好新技术推广,全面指导优化蔬菜栽培技术,提升蔬菜企业的生产效率。
从推广效益来看,技术推广资金对提升推广质量至关重要。现阶段,蔬菜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很多问题,与资金不到位有着不小的关系。这正迎合了“有钱养病,无钱打仗”的俗语,比如技术研发缺乏资金,相应的技术必然得不到发展。技术推广缺乏资金,导致技术流于形式。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都与资金缺乏相关。为此,解决好资金问题,是健全栽培技术的关键。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如蔬菜科研成果、栽培管理技术、科研动态、产品供求信息、新品种、交易市场等蔬菜科技信息几乎涵盖了蔬菜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蔬菜科技信息的来源非常广泛,信息量大且乱,方式灵活多样,传播渠道多,所以很难辨别真伪。现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投入,最大的难题是如何给农民提供有效信息,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应该把信息服务体系作为重中之重,发展农村信息员,建立县级农和乡镇级基层网,开设信息公开栏,让农民随时了解最新的农业信息。
针对用肥问题,推广肥效好的肥料品种,比如:生物菌肥、缓释肥等等,满足作物生长养分需求。针对无公害培育要求,着力推进框架式防虫网室,控制化学药物的使用。针对优化栽培模式,推进精细化蔬菜园区管理,实现增效、增产栽培要求。
现阶段绿色生态蔬菜的市场需求广阔,根植于优良的生态栽培环境,控制栽培管理过程中化学农药、肥料、基因工程生物等的应用,以实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实现安全、无公害、无污染、绿色蔬菜品种的市场补给。从长远角度来看,绿色生态蔬菜无污染、食用安全。尤其在当前农药残留多、有害物质泛滥的现代社会,绿色生态蔬菜的市场需求更加广阔,生产产品势必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总之,为满足民众食用安全蔬菜的需求,应着力推进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不断提升绿色生态蔬菜种植技术,提升蔬菜种植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蔬菜供需平衡。
组建蔬菜保护团队,为蔬菜种植提供专业的诊疗工作,提升蔬菜保护的服务质量。成立专业的蔬菜劳务市场,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为规划化蔬菜种植提供综合服务。加快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蔬菜育苗质量,为蔬菜种植提供对口的资金、机械、营销等服务。成立专业蔬菜种植农机服务队伍,推进蔬菜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提升蔬菜种植的效益。
推广种植的蔬菜品种,务必要满足市场需求,组织相关的技术专家,根据种植需求情况针对性培训。早期要落实好市场调研,针对时下市场最火的蔬菜种植技术、菜农最感兴趣的蔬菜品种,提供最到位、最实效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更及时地解决蔬菜种植的疑难困惑。此外,政府要发挥宏观引导,根据示范区种植蔬菜情况,划拨专项的财政补贴,调动周边民众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在提升蔬菜种植质量上,优化蔬菜栽培管理技术是极为关键的一环。由此,时值当下,加大蔬菜栽培管理技术深化改革,对各个农技推广部门而言均应得到重视。为此,一方面,做好蔬菜栽培技术市场调研,推广市场最火的蔬菜种植技术,应用菜农最感兴趣的蔬菜品种,提供最到位、最实效的技术指导和咨询。另一方面,逐步增加蔬菜栽培管理技术推广经费,适当增加推广示范津贴,着力加大栽培技术推广的人力投入力度,提高蔬菜栽培管理生产效率。最后,注意加强对新蔬菜栽培管理技术的培训学习,通过多管齐下,实现蔬菜栽培管理的绿色化、无公害化、高质量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