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彬
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是藏、汉、纳西、羌、傈僳、回、彝等民族文化交流和交融之地。生发于斯的藏历新年、酥油花会、转山会、赛马会、央勒节、金马节、望果节、迎秋节等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自然具有多元性、复合性等地域特色。永远散发着甘孜州泥土芳馨的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在弘扬、传承、保护传统文化和推进当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全域旅游情势下,其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价值已经凸显。例如,不少学者关注“民族传统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这一作用机制,认为国家政治的参与和支持调动了基层政府对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热情与积极性[1],二者的融合过程是新产业价值链的增值过程[2],对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底蕴的深度挖掘与再造大有裨益[3]。同时,“民族传统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也具备拓展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内涵和特征[4],在许多方面都契合民族地区社会群体、团体或组织的文化认同与文化精神的现代重塑[5]。然而,在经济活动的利用中,由于旅游开发的过度市场化往往导致效率与公平、平等之间不平衡,使得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的开展面临着种种行为冲突、组织混乱、意义匮乏、核心形式丢失等现象[6],以及变成了金钱交易[7]和多了一份现代化的商业气息[8]。因此,对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实践中的,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为保护传承好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资源、促进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近年来,全域旅游已成为甘孜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推动快速发展的“首位产业”。据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在过去五年的优化产业布局中,旅游产业迅猛发展,2016年甘孜州接待游客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9.7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3.0倍、4.4倍,拉动就业20.8万人[9]。旅游业的发展使甘孜州经济呈现加快发展的势头,为更好的保护与发展好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条件。首先,从组织结构看,全域旅游为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提供了组织的保障。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人们“安居乐业”,减少了由于生活艰辛而离乡背井外出务工,为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组织的群众,从而避免面临着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的流失而无法组织与开展的尴尬。其次,从经济利益角度看,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是一种消费的理性,如果没有经济实力的强大支持,让其在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上进行投资显然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最后,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只有在县、乡两级干部认识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时,才会有政策氛围、经费投入、场地设施建设、宣传营销、组织管理、服务能力提升等行动上的作为,并以此提供有利于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保护与传承的环境,从而形成人们对民族传统节庆体育的认知、知识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与行为程度的逐步统一,切实推动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是甘孜州传统文化的综合形态的一种旅游产业资源,能够产生多种综合效益。作为一种资源,它的形成依赖于甘孜州“民族走廊”核心、“茶马古道”中心的地理区位条件;多民族共居、土司制度、政教合一、改土归流等历史变迁中形成的以藏族文化为主体、兼容其他民族文化的康巴文化的历史文化背景;地广人稀、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程度低的社会经济条件,具有高原地域环境、民族经济文化结构的深深烙印。因此,民族传统节庆体育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伦理精神,在现代化的生产生活中,正好迎合了在经济形态上、环境伦理及文化特质上体现出新的变化[10],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的价值和功能赋予了新的内容,其中,包含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节庆体育旅游价值与功能。作为地域文化源流与载体,民族传统节庆体育自身经济价值在旅游开发与利用的同时,也为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的注入了新的活力。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密切关注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旅游发展的全域旅游环境基础,分析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旅游发展的地域文化异质性与由此产生的潜在旅游吸引力,以及文化创意和休闲化利用方式和手段,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旅游发展条件,另一方面关注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评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对甘孜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判断和改进,并探寻发展策略,以促进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甘孜州全域旅游的发展对民族传统节庆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市场空间的扩大、文化效益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民族传统节庆体育的发掘和开发利用为甘孜州全域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即甘孜州全域旅游离不开民族传统节庆体育的支持。可见,甘孜州全域旅游与民族传统节庆体育交织在一起,成为经济要素的承载空间,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互补。
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尽管为民族传统节庆体育的文化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环境,但实际上,由于世袭下来的传统文化观念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基本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民族传统节庆体育发展在全域旅游中难免存在着许多的障碍。
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人们长期受宗教、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认识肤浅,商业、产业意识不强,即便一些宗教活动、习俗、传统观念对民族传统节庆体育传承与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资源仍得不到有效、合理的开发利用。民族传统节庆体育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往往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或受宗教的影响,总体上对其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也有种种羁绊和牵制作用。通常是日常生产、生活和习俗乃至思维习惯等的约束[11],使得民族传统节庆体育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受到种种制约。例如,“藏传佛教中的藏密修持由于严格的宗教规定,只有一少部分人才能修炼,并且保证不能向外人泄露或者炫耀”[12]。时至今日,虽然传统的观念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进步而逐渐失去了它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判断,但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宗教和习俗文化对民族传统节庆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影响依然存在,并且影响着文化中的个体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过去,民族传统节庆体育的延续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社会形成的一整套制度、观念和宗教仪轨来保障、维系和开展,是一种典型的民间传承、自我传承、自然传承。因此,对社会成员而言,它的开展体现出的是一种自觉接受、自觉遵循的态度,长期以来是精神功能大于物质功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现代化,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发展空间与潜力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如传统的社会组织体系在社会转型中支离破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互动和交流中渐行渐远,传统的文化继承在人口流动中后继乏人,传统的民族文化认同在生活习俗、文化理念上的相互影响,等等。
甘孜州地广人稀,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程度低,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等,多囿于自然经济条件,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差距较大[13]。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的举办,是实现活动主体多种多样的需要,而多种多样的需要是经济利益的自然基础。所以说,经济利益是民族传统节庆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前提和动因。在经济利益的影响和作用过程中,民族传统节庆体育对活动主体而言,如果不能真正解决经济困难、带来维持生计的经济效益,很难长久维系。从这个层面来讲,如果没有活动主体利益的适度刺激,就谈不上提高活动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导致民族传统节庆体育的停滞和衰退,进而影响民族传统节庆体育的稳定、繁荣和发展[14]。另外,甘孜州全域旅游的发展,使得民族文化旅游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在民族传统节庆体育的利用方面,要么是政府的单边行为,要么是民间组织的自愿活动,要么是运作经费捉襟见肘,其相关利益主体、利益客体和利益中介之间还远未实现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致使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开展动能不足,甚至难以为继[15]。
民族传统节庆体育自身的某些缺陷可能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引发群体冲突,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16],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繁荣。甘孜州历来是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前沿阵地。一个宗教信仰很浓厚的地区,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资源一旦被别有用心的势力利用,形势就会复杂化,“2007年理塘县八一国际赛马节的群体性事件”[17]便是其中的典型。
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模式,在利用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016年,甘孜州举办了“第九届康巴艺术节·第七届中国康定国际情歌节暨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以下简称“三节”)。“三节”是甘孜州利用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发展地方经济的主要措施,对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旅游节会是甘孜州优秀的文化艺术、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推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对外开放平台。这种对外交流形式是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整合、优化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民族人文旅游资源,对甘孜州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进行整体创新开发的一种模式,实现了文化传承节会向文化综合节会拓展的转型升级。这既创新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民族团结和谐,又创新了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如第九届康巴艺术节“圣洁甘孜·吉祥太阳部落”2016中国·石渠帐篷节草原大赛马,与以往比赛(老百姓自娱自乐的民间赛马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规模大、参赛选手多,吸引了大量的马术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赛和观赏。赛马节从单纯的赛马比赛发展成为一项展示民族文化、促进经济交流、旅游业发展的全民盛会。
主要通过整合甘孜州各地资源禀赋和文化特征,创意和改造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在文化艺术表演及投资合作推介会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表演是最有力的方式,它是关于甘孜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的文化展示。它与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宗教、文化、艺术等融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表演主要以展演、竞演方式向外界推介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如第九届康巴艺术节稻城分会场,甘孜山地旅游节稻城分会场暨第二届亚丁登秋节开幕式的马术、骑游、锅庄表演、民间体育竞技、趣味赛事推介会等活动,以及在天界亚丁演艺中心举办康南片区藏族舞蹈大赛。这种以文化传承为亮点、以艺术展演为看点的推广宣传,向四方来宾集中展示了甘孜州保护、传承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利用休闲化对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空间的开发,突出重视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特色。这种特色主要源甘孜州传统文脉的延续和文化特质的打造。因此,对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打造,包括发掘民族传统节庆体育地理区位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经济条件等文化内涵,并将之融入旅游活动过程中。其中,休闲化发展应成为民族传统节庆体育开发空间的重要手段。如“相约圣洁甘孜·畅游自驾天堂”主题旅游线路产品系列体验活动,藏式民族拔河比赛(格吞)、赛马、抱石头、锅庄、踢踏、弦子、嘎糌杠等一系列极具民族文化的传统体育项目,让体验者身心愉悦,快乐完全释放。
利用影视音像与出版品的创作来宣传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号召人们重视和保护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影视音像与出版品融入了原生态的甘孜州风土民情和生活景象,表现了“康巴文化”展示出来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与生命之美,使得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在得以充分介绍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从而唤醒了人们对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重新认识。如拍摄制作和网络推广:甘孜旅游形象宣传片《这是我的世界》《天域甘孜》,国务院新闻办、四川省政府新闻办策划、监制的国家级大型4K纪录片《香巴拉深处》。又如网络媒体合作宣传:通过活动、访谈、软文、专刊推介、户外广告等形式,在腾讯网、国际在线等主流网络媒体和《发现四川》《中国国家地理》《假日自助游》等精品杂志上进行推介宣传。
针对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自身特点采取切之可行的保护措施是对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的最好实践,既摒弃了迂腐的思想,克服了各种障碍,又充分挖掘了当地群众参与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的内在的潜力,对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护和传承作用。然而,值得深思的是,旅游活动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是具有二重性的。一方面利于其保护和传承,如文中所列“藏式民族拔河比赛(格吞)、赛马、抱石头、锅庄、踢踏、弦子、嘎糌杠等一系列极具民族文化的传统体育项目”等,这些项目是旅游者所喜爱的项目,因此得以在旅游实践中得到保护和传承;但另一方面,更多的项目如多眼棋、尼格尔(藏围棋)、巴塘藏棋、“略之把”棋、彝族藏族的互背、蹬棍、野鸡猎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事实上在进入全域旅游时代以后由于难以成为旅游者娱乐选项而面临消失的危机。对于这类项目应当怎样办?针对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自身发展的特点,在切之可行的旅游活动提供的文化环境和平台为支撑的同时,需要发挥当地群众对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体能动性,把激发内生动力和借助外力推动有机结合起来。对于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而言,他们的相关利益(主要指当地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的体育发展作为文化旅游开发的附加值)才是保护跟传承好这种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资源的内在驱动力。因此,通过对当地群众权益的尊重和保护,特别是环境公平,即当地群众在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建设过程中的利益分享,或者也可以说成是保持利益博弈中文化主体的尊重与和谐,就是在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
基于上述分析,主要考虑到当地群众这一主体在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其相关利益的尊重和保护,促进其文化自信和自豪,直接或间接的达到保护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目的[18]。在此基础上,当地群众的相关利益的保护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甘孜州利用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发展当地经济的旅游化进程,应建立在稳固的群众基础之上,而经常的、广泛的群众参与来自于对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内涵及其社会价值有较之前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则源自于在展示、交流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中所获得的自信。那么,对于当地群众文化自信的培养,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解决其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使之与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审美与寄情传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实现他们对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展示交流中的决策参与权和话语权。首先,应从基本文化需求切入,加强对当地群众的文化服务。当地多数群众往往由于将精力集中于经济营收上而忽略了对其文化的需求,以至于对弘扬、传承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造成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应从群众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方便度着手,根据当地群众的空间分布特点布局活动场所,利用互联网、手机、电视等媒体手段宣传、推送民族文化信息,创建针对当地群众的文化活动基地,通过提供便捷服务激发文化需求。其次,组织、开展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为当地群众创立公共文化活动平台。由于文化自信的获取往往源自于在活动过程中的展示交流,公共文化平台的创立,在催化民族文化自身特性的同时,也将活动的客体转变为参与的主体,有利于更好的保护与发展好这种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资源。最后,建立公众参与模式,确保当地群众实现参与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决策。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证明,当地群众在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传承和创造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觑。因此,制定必要的公众参与管理制度,设立多种类型的活动自治组织,是当地群众真正参与共商共建的基本保证,也是其社会地位最主要的体现。
在甘孜州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依附于自然经济形态下的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往往是“自卑”“消极”“被动”的继承传统,在坚持这样一个弱势表征的文化创新时,我们更应该“立足当代、继承传统”,在保持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社会支持属性的同时,依靠民族旅游刺激其自觉唤醒,实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对甘孜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提升和超越。然而,应该引起重视的是,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已经改变了以往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对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特点,合作、分歧、矛盾、冲突、调和构成的理性成为民族传统节庆体育保护与开发中的重要支撑,意味着这一目标建设过程应作出相应的利益分享调整,即保障经济权益。一方面,政府应发挥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主体意识,确立主体意识的经济事实根源,同时,应认同和赞许主体意识劳动和创造的经济效益转化,经济利益是主体意识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根本保障,是其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应然价值。另外,对于自觉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去的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传播者和保护者除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和资助外,还应为他们创造积极主动参与经济活动的条件,包括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手段了解经济活动与自身的利益的密切关系,赋予参与各项细节与利益分享方案的共商权利及过程的监督权利等。
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旅游保护与开发需要符合现代社会的时代内涵和实践需要。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时代,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已经是全天候的。正是由于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全天候,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价值、意义顺势增值出来。但怎样既能满足人们文化精神、信仰心理需求,回归于人们生活,又能发展地方经济这一应然价值的问题?首先,应立足于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本身的精神属性特点,根植于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传统,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文化生活空间用作仪式性、日常性和自娱性的建设,作为对现有旅游活动规划的重要补充。其次,紧扣新的实践和时代需求,深化文化创意,坚持文化创新。对于特有的、认可的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不仅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更要在其现代化重构上予以切实的引导,使其“活化”到当地群众生活中,以保持丰富个性与创造性。例如,民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特质的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旅游业态,不同程度的反映在当地群众身上,既保证了游客欣赏、体验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认知的需求,也保证了游客可以拥有一个充满吉祥和欢乐而遐想于无忧无虑世界。这样,既传承和保护了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地方文脉特点,也推进了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的增值过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民族学院2018年校级特色科研孵化项目——“康巴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KBFHB1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