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青
(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合水分局大山门林场,甘肃 合水 745411)
封山育林对植被的恢复以及生态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具有人工造林无法相比的效果,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并不是所有地区的森林植被都适用于封山育林的恢复方式,例如部分地区的森里植被破坏程度相当大而且种质资源匮乏,单纯采用封山育林的方式难以取得有效成果。面对这种情况,需要管理人员在进行封山育林的同时推进人工的培育,要本着封育结合的理念,以科学的人工植苗与造林最大程度提升植被恢复的效果及速度。而对于那些适用于封山育林的地区需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将封山育林作为主要植被恢复手段。
封山育林投入少而直接有效,为进一步提高它的实际效果还需要重视科学管理与先进技术的运用,为封山育林注入科技含量。管理人员要注重运用当前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将封山育林的优势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挥。比如,可以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进行规范化管理,并保障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从而提升封山育林的效果。
封山育林是一项流程繁琐的系统性工作,要达到良好的植被恢复效果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个人或是小团体很难持续。要想长久地将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就要坚持物质利益驱动原则,以物质利益吸引更多人的参与,工作人员只有从中得到实惠,才能长久的坚持下去,在封山育林的过程中才会保持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被动封育变为主动封育,大大提升封育的效果。
封育一片就要成林一片、收效一片,这是封山育林最直接的目的,为保障封山育林的实际效果,通常在每年的秋末冬初,当地的林业人员都会对封山育林的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记录具体完成的封山育林成效面积,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上报。首先,在检查验收的具体内容方面,包括计划完成情况的各个环节,例如封育的范围、封育的面积、植被种类、植被生长情况、组织结构。承包合同以及具体的树木保护管理措施等等,一旦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立即要求相关人员进行纠正和解决。其次,检验查收要对封山育林成效的具体面积进行重点关注,此项工作以其计划完成的年限作为标准,验收成效面积,对当前符合标准的面积进行计算并以森林资源档案进行记录。
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其树种、林种以及封育的类型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再加上关于封山育林的经验总结工作不到位,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封山育林成效标准。现仅以我国北方某地防护林建设局制定的封山育林效果标准进行介绍。首先是银叶树的数量,每公顷不少于1800株,且成均匀分布;其二,阔叶混交林与阔叶林保持均匀分布,每公顷不少于1650株;其三,乔灌混交林每公顷植株的数目不少于2250;其四,草类植被的覆盖率应当不少于70%。
2.3.1 科学制定封山育林规划
为了进一步提升封山育林的实际效果,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协助各乡镇与村的组织力量,在原有土地区划的基础上对封山育林工作进行具体的规划,并加以落实。首先,封山育林地区的选择要符合一定的标准,选择残林、疏林地或者草木等植被较为分散的山地地区,或者选择森林以及草原的边缘地区以及中间的空地进行封山育林。这样选择的目的在于充分借助天然植种,进一步提升植被恢复的效果。而对于那些地表植被破坏程度较大、自然条件恶劣,植被难以存活的地区,还需要在封山措施的基础上配合其他的生物工程措施,为植被的迅速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2.3.2 强化政策引导,规范封山育林
在进行封山育林工作中需要政府部门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科学规划,科学划定封山范围,在此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灵活推进。具体到实施过程,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情况、植被状况以及劳动力因素等等的条件,灵活运用“全封”、“半封”、“轮封”等不同的形式。封山目的在于育,在封山时要注意将阻碍幼苗生长的灌木与杂草加以清理,补充所需的林木。封山之后也要对该地区进行密切的关注,一旦发现有较大规模的病虫害及时进行治理,从而保障林木在健康的自然环境下的生长,达到良好的封山育林效果。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封山育林是当前恢复生态平衡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价值,所以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尤其需要注意充分发挥封山育林的积极作用,借助科学的封山育林措施最大程度的提升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