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龙 戴晓林 刘 庆/荆门市审计局
近年来,公共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量增长较快,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对国有资产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家审计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监督管理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保障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购买、建造的国有资产是每个单位、每项工作运行的物质基础,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物质保障,其管理水平关乎单位的社会形象,也关系着老百姓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
(二)监督管理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改革发展的需要。随着公共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量增长较快。新时代对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应围绕保值增值、科学有效这一核心,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适应改革发展需要。
(三)监督管理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廉政建设的需要。从近年审计情况看,一些单位违纪违规问题大多与资产收入管理不规范有关,有的还引发了贪腐案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中一些体积小、便于携带的资产容易被忽视,极易遗失或被个人占为己有,只有加强资产管理,才能防止单位资产流失,有效促进廉政建设。
(四)监督管理好政事业单位资产是法治建设的需要。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应按照依法治理原则,重点引入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规范资产使用管理机制,改革资产产权,建立激励机制,推进科学决策等,建立行之有效的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通过顶层设计(立法)和与基层探索(出台规范制度)相结合,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一)经营性资产监管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规范,尤其是固定资产出租管理不严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一是资产出租合同管理不规范。二是资产出租价格偏低。如对近三年同一地段不同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单价进行对比,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价格明显低于市价,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三是资产管理与财务、预算管理脱节。为逃避监管,有的单位将资产转移给所属单位经营。四是资产出租收入税收征缴不到位。五是资产处置行为不规范。存在不履行审批程序,随意处置国有资产;资产整体划拨,未作账务处理;资产已处置,未调整等资产账目不规范处置行为。
(二)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易形成单位资产“糊涂账”。由于制度机制不完善,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同,资产管理信息不共享、共用等原因,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低,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相互转化管理相对滞后,监管不到位等。一是资产家底不清。资产账务处理与资产实物管理系统脱节,购建资产入账不及时,处置资产时也没有及时按要求下账,账务核对不及时,往来账务长期不清理,呆账、坏账较多,挂账现象普遍,造成资产统计数据失真。二是有些单位资产处置后,土地产权未让渡,造成资产虚空,造成资产权益纠纷隐患;有的单位办公房屋或因建成时间久远、原始资料缺失,或因土地使用权属不清等问题,造成房产情况不明、底数不清、账实不符。三是资产管理配套政策不健全。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相关条例和管理办法,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制度规范较少,执行中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
(三)资源配置不合理,资产使用效率不高。一是存在“重资金分配、轻资产管理”问题。国有资产配置不科学、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二是单位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国有资产配置不均衡,缺乏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三是单位资产购置随意性强,易造成铺张浪费。四是合理流动机制不健全,资产短缺单位无法通过调剂手段得到所需资产,某些资产又处于闲置浪费的状态。
(四)资产产权不明确,国有资产被“划地为牢”。一是管理观念上有偏差,有的单位领导对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为资产管理工作与单位业务工作无关,甚至未经资产管理部门审批擅自处置国有资产。二是产权认识上有偏差,把国有资产当作本单位所有。三是存在“重钱轻物”观念,对单位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各种形式的国有资产未实施全部监督管理。四是资产使用效益不佳,基层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的宏观调控普遍不明显,尚未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国有资产的有效统筹安排使用,无法将闲置资产盘活。
(一)明确管理主体,理顺监管职责。一是建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明确单位的主体责任,规范单位的行为。二是建立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审计监督发现资产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三是建立监管制约机制,明确国有资产管理权限、使用范围和监督责任,建立相对独立的制约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四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政府综合信息大数据管理平台,建立科学、规范的资产管理流程,实现多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信息资源共享、结果共用。
(二)创新方式方法,实现科学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单位资产预算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关,根据各单位实际存量资产编制资产预算,实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二是实行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相结合,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真实有效地反映资产信息,实行联网实时监管。三是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有偿使用的监管,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对经营性资产出租实行阳光操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是实行国有资产调剂和共享共用制度,解决资产配置不公、配置随意、超标准配置资产、闲置资产使用效率低等问题,按照资产配置标准,从流量管理转向既流量、又存量的管理。
(三)完善制度机制,形成监督合力。一是完善权力监督机制,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职权,通过提高监管层级,强化制度有效执行,建立政府资产报告制度和建立健全政府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提升部门资产预算管理水平。二是建立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多部门的联合监督机制。三是扩大民主监督,通过建立资产统计报告、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公开制度,实现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
(四)整合管理资源,实现监督全覆盖。一是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数据库,实行各个环节的动态监管,确保资产统计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二是建立存量资产数据库,监督检查各行政事业单位完善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做到账实相符,规范国有资产使用行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建立增量资产数据库,监督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立足科学规范、公平合理、厉行节约、节能环保的原则,确保与单位履行职能、事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促进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的提升。四是建立变动资产数据库,防止国有资产浪费流失。检查各行政事业单位是否严格执行资产处置制度,监督检查管理部门是否依法履行审核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