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9-02-19 05:51吴艳芳
农产品加工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职生工匠校企

吴艳芳

(菏泽职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化学工程系,山东菏泽 274031)

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现状,分析高职院校目前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以后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菏泽市2 所高职院校抽样调查进行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现阶段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职业态度现状、职业理想现状,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有关工匠精神培养相关问题进行面对面访谈,从而获得更加真实的调研资料,为相关研究提供有力依据。

1 调查对象的选择

调查以菏泽职业学院和菏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调查对象,在学生中共发放调查问卷200 份,收回有效问卷178 份。

调查问卷对象基本情况统计见表1。

2 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访谈对象为2 所高职院校的5 位专任教师。在访谈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工匠精神在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培育方法等方面的探讨。

表1 调查问卷对象基本情况统计

高职院校访谈对象基本情况见表2。

3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3.1 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情况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对于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调查结果表明,仅有42.0%的高职生知道“工匠精神”,58.0%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知道;对工匠精神典型代表人物了解1~3 人的占46.5%,了解3~5 人的占27.6%,而12.4%的被调查者1 个都说不出,这些数据从侧面反映出大部分高职生对“工匠精神”了解较少,认知偏低。

表2 高职院校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3.2 高职院校开展工匠精神活动情况

在所调查的2 所学校当中,有15.82%的学生知道学校有开展关于工匠精神的活动,31.65%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开展关于工匠精神的活动,有52.53%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学校是否开展了工匠精神的活动。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3.3 高职生职业态度、职业理想培养现状

从调查结果来看,高职生的责任意识相对较弱、精益求精意识有待提升。当问到是否喜欢现在所学的专业时竟然有44.1%的学生选择不喜欢,这表明学生缺乏对专业兴趣的培养,导致高职生因为对专业的认识不清,而不喜欢所学专业。在职业理想方面,有35.2%的学生对未来职业选择和职业取向上,以国有企事业单位为热门,这说明高职生更倾向于稳定、工作环境相对较好的单位工作,毕业去向更偏向于直接就业。

3.4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状况

通过调查可知,高职院校学生对当前的工匠精神培育的各个方面并不是特别满意,仅有13.48%的学生对本校开展的工匠精神培养方式感到满意,80%的学生很少参加学校举行的技能大赛或演讲活动,22.89%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不科学、不合理,51.23%的学生认为当前学校的实习设备、实训场地比较短缺,18.50%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待工作不是非常认真,34%的学生认为和企业技术人员交流很少等,这无非提醒教育工作者们对于如何加强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还需要深入研究。但是大部分学生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对个人素质的提高很重要,并且十分期待在学校内开展工匠精神的培育。

3.5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通过拟定的访谈提纲,与5 位专任教师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得出以下结论。

(1) 教师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认识也是偏低,作为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师资队伍都没领略其内涵,又怎样让他们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 所访谈的专任教师都一致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从文化氛围、技能理论、实践技术操作的培训到人文素质的培养都为工匠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功能齐全的实验实训设备都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3) 访谈对象都一致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工匠精神非常重要,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实践技能操作、专业技能大赛、参观行业工业基地、顶岗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工匠精神培养的检验所,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否达标,职业素养能否在实践中得以彰显,这需要在实践中才能得以检验。

4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通过调查可知,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活动已经陆续开展,但由于一些现实问题的制约,工匠精神培养在实施过程中仍旧存在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将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发展造成影响。

4.1 工匠精神理念并未真正深入师生之心

社会文化氛围对培养工匠精神非常重要。但是在我国职业教育过程中很少注重对职业精神的培育及精益求精的社会文化的建设[1-2]。缺乏对学生职业、专业的忠诚度培育的关注,使得高职生在就业时容易目光短浅,往往追求眼前的既得利益而放弃专业技能的现象,不能重视精益求精、专注的工匠精神的塑造。

4.2 具备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还很缺乏

目前高职教育中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严重不足。一是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一位教师带几门课程比比皆是,超课时量上课的教师大有人在,跨专业上课的现象也很普遍,这就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大,教学不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明显下滑;二是教师的能力不足。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研课改能力、科技研发能力、校企合作能力等达不到“工匠型”教师的要求。

4.3 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更应该侧重实践的训练,而实践训练的实现主要就是通过校企合作提供的实训基地、实习活动及实践课程[3-4]。当前校企合作虽然也取得了一些小的成效,但仍存在很多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积极主动参与高职教育和支持职教发展的意愿不是很强,“校热企冷”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校企合作的深度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4.4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高职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听讲,低头族越来越多,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力不足。据有关数据显示,在专业的选择上,大部分学生存在盲目性,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发现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不够而丧失对专业课学习的主动性。

4.5 社会环境的导向力度不够

社会环境对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体现在市场机制、政策环境、文化氛围和宣传效果方面。现阶段,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宣传侧重于人物的宣传,对工匠精神的了解多从新闻中获得,内容和传播渠道单一。要营造“工匠精神”的社会环境,构建好工匠精神文化和制度,营造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奉献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需要长期的过程。

5 建议及期望

5.1 工匠精神的培养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当前工匠精神已经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要使工匠精神的培养常态化,需要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来保障,不仅要制定工匠精神培养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而且要建立一系列的激励措施,调动广大师生培育工匠精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者要建立和完善工匠精神培育的评价机制,做到公正、公平、合理,最后要构建工匠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因为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5]。

5.2 要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5.2.1 在思政课堂上宣扬工匠精神

思政课堂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场所。第一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要把时代精神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道德;第二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经常召开课改座谈会,集思广益,多渠道拓宽教学形式,可以通过专题讨论、社会实践、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提高思政教学的趣味性,提高理论育人的效果。

5.2.2 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

加强教学改革,完善课程教学标准体系,整合专业课程内容设置,加强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综合评价方式,在各个环节中渗透工匠精神,在实验实训技能训练中体验工匠精神。在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因材施教,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为培养未来的大国工匠提供有力支撑。

5.2.3 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工匠精神

要发挥校园文化对工匠精神养成的特殊作用,经常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以五四青年节、雷锋月、劳动节、职教周等为契机开展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学习的兴趣;不定期带领学生去优秀企业参观、实践,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大国重器》 《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影视片,各专业定期举办一些技能大赛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还要借助媒体环境,多途径渲染工匠精神,通过微信、QQ、微博等平台传播社会正能量。

5.2.4 要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要想让学生具备工匠精神,教师首先要具备这种精神,为此学校要不断走出去、请进来,要鼓励教师多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开阔视野,使更多的教师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亲身体会企业员工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校还要定期邀请知名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来校作报告,聘请各级行业协会的专家作各系的客座教授,定期开展一些讲座,使教师不仅具有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娴熟的实践能力,为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提供可靠的师资力量。

5.3 要在校企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5.3.1 校企合作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平台

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培养、委托培养、联合培养等各种形式,建立学校和企业共同育才、共管过程、共享成果、共担责任的紧密合作型办学模式,将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纳入学生的课程体系,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5.3.2 现代学徒制培养职教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以工学结合为主要内容,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特点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对学生实行双导师制,这种新的形式不仅注重技术技艺的传授,而且在老匠人潜移默化的传帮带中继承和发扬了工匠精神。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正逐渐向精准农业转变。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率先建立了完善的测土体系,覆盖80%以上的作物。美国也通过测土检验和施肥推荐,进行土壤数据化处理,实现了现代化农业的精细化管理。而我国的土壤检测则更多依赖田间取样法,通过田间试验获取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从而筛选、验证土壤养分、建立施肥指标体系。

5.4 高职院校学生要有自身成才的意愿,这是工匠精神养成的内在动力

5.4.1 在思想上要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

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从思想上要接纳它、重视它,主动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核心素质,要认识到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在就业过程中会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都喜欢一个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对自己工作严格要求的员工,只有随着自身意识的转变,从思想上主动接受工匠精神的内涵,才能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做好准备。

5.4.2 要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作为一个学生,无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实验实训专业技能的训练,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要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要有责任心,要学会主动担当,要有服务奉献意识,做到诚实守信,学会感恩,加强自律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职业道德。

5.4.3 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高职院校要以工匠精神培育为落脚点,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工作充满朝气和活力,激发内心的需求动力和积极性,向着既定目标前进,成就非凡人生。教师要经常多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让学生能够相信自我,不断激发学习的热情,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实现伟大抱负。

6 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制造、智造、质造的高品质要求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已成为时代需要,这不仅仅是高职院校需要关注的问题,而是国家、社会、企业各界都需要关心的话题。工匠精神也不仅仅是高职学生需要具备的,而是人人都需要铭记于心的道德操守。当然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和实践中,需要继续探讨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和方式,为中国梦的实现助一臂之力。

猜你喜欢
高职生工匠校企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证研究
90后大工匠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工匠风采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工匠神形
工匠赞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