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珍
王珍 中国民族报记者
“我想告诉大家,新疆人和大家一样,没有什么不同。我们有着同样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们都为生活在努力、为家人在奋斗、为自己在争取。新疆很远,但新疆人很近。”库尔班江说。
离开新疆后,库尔班江的工作生活以一种奇妙的方式与新疆紧密相连:从2014 年开始,他先后出版了图书《我从新疆来》《我从新疆来2:我从哪里来》《我到新疆去》,拍摄了纪录片《我从新疆来》《我到新疆去》。
不久以前,库尔班江又启动了第三部纪录片和图书《滋味新疆》的筹备工作,希望在2019 年可以为他的“我从新疆来”系列5 年计划写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2014 年,一本纪实图文集《我从新疆来》出版。人们不仅通过这本书认识了来自新疆和田的维吾尔族青年库尔班江·赛买提,也认识了很多普通新疆人。
在《我从新疆来》一书中,库尔班江用最简单的镜头语言和文字,记录了100 位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在内地工作生活的普通新疆人的故事,向公众展示了敢于拼搏、勇于追梦的当代新疆人形象。“越努力越幸运,越勇敢越能改变”,库尔班江把这句话印在图书的扉页,他说这是全书内容的核心主旨。
该书出版后,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获得2014 年度第十届文津图书奖“社科类推荐图书奖”,还先后被翻译为英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等多国文字在海外发行。截至目前,该书已经连续印刷了9 次,累计销量超过30 万册。
消除偏见、增进了解,这恰是库尔班江写作出版《我从新疆来》一书的初衷。“没有沟通、没有交流,就不会有共识。所有的误解来自于不了解。如果我们彼此之间多一些了解,可能很多事情不会发生。”库尔班江说。
“我想告诉大家,新疆人和大家一样,没有什么不同。我们有着同样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们都为生活在努力、为家人在奋斗、为自己在争取。新疆很远,但新疆人很近。”库尔班江说。
“不是我让这些平凡人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是他们本身就有力量,我只是发现者、挖掘者,最重要的是真实呈现。”
“在新疆发生了一系列暴恐事件后,‘新疆’‘维吾尔族’等字眼一度成了敏感词。如何让世人了解真正的新疆、了解真正的新疆人,是我当时一直思考的问题。最终我想到了从讲好新疆人的故事入手。”库尔班江说讲好了新疆人的故事,也就讲好了新疆的故事。
库尔班江说,他和书中所讲述的100 个人,同为《我从新疆来》一书的作者。“不是我让这些平凡人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是他们本身就有力量,我只是发现者、挖掘者,最重要的是真实呈现。”
讲好新疆人的故事,库尔班江最初的打算是拍摄纪录片,但没人愿意投资,于是他想到了用图片讲故事。“抱着试试的态度,拍了一些身边人的故事,没想到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轰动。借着这个效应,越来越多的老乡主动找到我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2016 年6 月,由库尔班江任总导演的同名纪录片《我从新疆来》,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该片获得了热烈反响。“同时在各大网络视频平台的点击量也达到了数亿次。”库尔班江还凭借此部纪录片荣获了2016 第六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四批“优秀国产纪录片奖”等重要奖项。
同年,库尔班江出版了新书《我从新疆来2:我从哪里来》,这本书以“新疆人的中国梦”为主题,涵盖并扩充了纪录片的内容。该书力求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以普通人的真实经历和心境来展现每一个中国人的现状和梦想。
库尔班江
2018 年4 月20 日,库尔班江的新书《我到新疆去》发行;5 月6 日,同名纪录片在北京举行了首映式。
“我从新疆来、我到新疆去,构成了我们认识新疆和了解中国的两个视角。”库尔班江谈及创作此书的初衷时说,“这一次,让从新疆来的人,为你讲述到新疆去的人们的故事。”
2005 年,库尔班江跟随孟晓程、李小东到新疆轮台县草湖乡一个胡杨林拍纪录片。“一年半的拍摄时间,让我第一次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更让我对援疆和建设新疆的外地人产生了好感。”也正是那次拍摄,让库尔班江从内心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情感的力量。
现在想起当年的拍摄,库尔班江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孟晓程的两次跪地。“第一次是看到一片砍伐的胡杨林,孟晓程嘭地跪下,嚎啕大哭;第二次是在雨水充沛的8 月,看到干涸的塔里木河,孟晓程再次跪在地上,痛苦地把河泥敷在脸上,悲痛欲绝。”
直到纪录片拍摄完毕,库尔班江才明白在新疆拍摄了10 年胡杨的孟晓程为何要跪地大哭:“我的家乡之所以没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吞没,维持绿洲的模样,全靠胡杨树的庇护;为了种棉花,塔里木河却在人性的贪婪下,被抽干了河水。”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库尔班江。他认识到,新疆不是某一个民族的“独有家园”,而是多个民族在彼此尊重、文化多元的基础上共同生存的地方。“这些东西,是我从那些所谓的‘到新疆的外地人’那里了解到的。而我这个新疆人、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最大受益者,对家乡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民俗风情,却几乎一无所知。”
在新书《我到新疆去》中,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31 个人,通过“挑战”“相逢”“拓荒”“探索”“灵感”“跨越”“机遇”“回家”8 个主题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新疆。
这些采访对象中,既有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女企业家杨敏德,姚明的恩师、新疆男篮主教练李秋平等知名人士,也有香港城市大学荣休校长张信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宗振、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小东等专家学者,还有上海援疆医生、不务正业的“跨界商人”、跳钢管舞的女孩、韩国美发师、潮汕富商女儿、每天到新疆上班的哈萨克斯坦女翻译等普通人的故事。
《我到新疆去》海报
库尔班江在片场拍摄
尽管书中讲的是每个人与新疆的情缘,但涉及到了新疆的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对口支援新疆等宏大主题,让《我到新疆去》这本书有了厚重的历史纵深感与开阔的空间延伸感。它讲的是个体的故事,但在整体上描绘了一个广阔的新疆社会图景。
“这是一本带有时代印记的图书。它不会是一本畅销书,但我希望它是一本长销书,能够给想要了解新疆的人带来一些启迪。”库尔班江说。
与前两本书中含有大量自传性质的文字不同,在《我到新疆去》一书中,库尔班江表达自我的文字不到3000 字。作为一个忠实的倾听者,他把对新疆这片土地的发言权交给了“到新疆去的人”。
“看完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新疆没有外地人,没有民族的分别,这里只有兄弟姐妹。”库尔班江说。
在库尔班江看来,当前民族关系中,语言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胸怀一颗善意的心。“如果你带着一种善意的心态去看待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时候,你会得到善意的回应;如果你内心世界充满着恶意,你到天堂,天堂也会是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