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静 吴震
摘 要:“双一流”建设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高校是落实与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双一流”建设需要高校各单位协同好、落实好。高校各二级学院的档案编研工作具有存凭、留史、服务、资政、传承、育人等作用,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作用以应对“双一流”建设对档案编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与新挑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双一流”建设,则需要一定的思考及对编研策略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双一流;学院档案;档案编研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2015年,国家开始大力部署与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在人才培养、深化改革、学科建设、健全机制等方面提出任务要求,力促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高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中的各个二级学院作为高校的二级教学单位,更是落实我国高等教育任务的重要基础。学院档案的编研工作是通过对学院档案的梳理、加工,以满足学院以及学校各项工作的信息与应用需求,是推动学院及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助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考察浙江省档案局时说过,“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而从“双一流”建设的具体任务来看,对档案编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挑战,高校二级学院的档案编研工作也需要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拓展编研方向,探寻能更多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双一流”建设的一系列档案编研策略。
1 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编研概述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人员以档案为基础所进行的编辑、研究、输出档案信息,向社会提供科学、系统的档案信息服务的一项工作,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档案编研是高校档案机构的主要职责,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编研工作是学院档案业务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编研是指以学院现存各类档案为对象,以满足学院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需求为目的,对学院档案进行整理、分类、加工,形成一套系统的、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的过程。
2 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编研的意义
档案编研是档案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方式,其意义在于在做好档案保存工作的基础上,能够发现与挖掘档案中所蕴涵的深层次信息、体现档案的多元价值,从而使档案更好地服务社会需求,促进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结合档案编研工作的意义来看,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编研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存凭、留史
学院档案记录并反映学院建立、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过程,见证并书写着学院的历史沿革与重要事件。学院档案编研的前提与基础是较为系统、完整的原始档案材料, 档案编研能够进一步促进档案的收集与保存工作。而从档案中不断发现、梳理、积累的编研信息,最终也将汇聚成学院发展历史的记忆“宝库”。
2.2 服务、资政
学院档案是评估学院教学工作质量、评价科研成果、考核教职员工以及编写院史等材料的重要依据,基于学院档案而形成的编研成果是提高学院管理与决策水平,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经验参考与历史借鉴,为学院、学校乃至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重要途径。
2.3 传承、育人
基于学院档案编研的存凭与留史功能,学院的优良传统与历史积淀能够得到传承,并再通过档案编研成果这种传承载体,为学院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提供教育素材。
3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编研策略
“双一流”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任务与系统工程。如何在“双一流”背景下有效地开展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编研工作,如何更好的发挥高校学院档案编研的作用,从而去反哺“双一流”建设,服务“双一流”建设的任务与目标,进一步发挥档案编研对学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的推动作用、服务学院整体发展,需要结合工作实际与工作需求而不断思考与探索。
3.1 档案编研要以推动学院发展为基本考量,编研内容要有侧重、助反思
学院的发展主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为突显指标。如何从教学、科研、学生等众多学院档案中提炼出值得利用、有价值的信息是学院档案编研的首要任务。不同类型的学院档案,都要以推动学院发展的角度出发,要对编研内容有所选择与侧重,而不是简单的追求多而全。例如,教学档案的编研要从为学院教学发展提供参考价值为出发点,对教学计划的拟定、培养方案的调整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提供依据与参考。学生档案的编研要围绕学生的成长历程,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为学院因材施教提供更多的可行性。科研档案的编研要从为学院学科发展、人才激励与提升等角度为出发点,一方面对学院各类学科评估等提供基础材料和支撑依据,另一方面对学院科研人才考核评级、梯队建设提供借鉴。
同时,档案的编研不仅仅要服务教学与科研等学院发展大计,更要从中有所总结、查漏补缺、反思改进,从而反哺发展,对“双一流”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建设一流学科,需要综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师资团队“三位一体”,以学科评估为例,学院要根据评估标准、专家需求等来准备大量详实的数据与材料。评估结束后,如能将评估档案按照教学、科研、师资等大类别进行更细的划分、整理,按类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客观专业的多维分析,分析得出的结果则更容易转化成可操作性的决策建议,从而进一步推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3.2 档案编研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编研形式的信息化势在必行
从原始的结绳记事、洞穴岩壁刻画到纸质文档、电子文档,随着社会进步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档案载体也在不断的演变。《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深化和拓展档案利用服务、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如今,既然檔案的保存载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文档,档案的编研自然也要适应当前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双一流”建设需要各方协作、多方统筹来形成建设的合力,学院在档案管理上要构筑起“大数据、大档案、大服务及大平台”的全新管理理念。
一方面,在档案编研的内容形式上,建成学院的统计数字汇集,即以数据的形式来记录学院在某一方面或是某一时间段的基本情况,涵盖课程、科研、奖项、境内外交流、就业等内容,实现数据常新、资源共享、随时调用。
另一方面,在档案编研成果呈现与传播方式上,充分利用新媒体与新技术带来的便利。传统的档案编研成果多局限于纸质文本或印刷品,其制作周期长、成本高,传播渠道单一、影响范围有限。而借助新媒体与新技术,档案编研的成果可以在新媒体上以图片、视频等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并可以得到广泛的传播。例如,过去的学院大事记在编写完成后一般只会形成纸质文档留存,而如今却可以通过长图片等方式通过微信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呈现,并可以借助微信的社交属性实现快速的链式传播。
3.3 档案编研要创新人员队伍建设,编研工作模式可向高效率优化
因岗位设置或人员配备等原因,高校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大多面临着人员配比不足、专业水平不够高的困境。但与此同时,“双一流”建设带来的变化与挑战,则对档案管理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对学院的了解程度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档案编研工作的需求力度也逐渐增大。
为解决这种矛盾,学院不妨尝试在档案编研队伍建设上有所创新,采取一种双向流动的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档案的院内联合编研。
一是给档案管理员提供在科研或教学等岗位的兼职机会。通过深入了解教学与科研一线,档案管理员更容易摸索出哪些档案值得整理留存,哪些档案值得做进一步的提炼编研以及如何编研才能实现档案利用价值的最大化;二是鼓励各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加入学院档案的编研队伍。年轻教师思维活跃,工作热情,对各自岗位的工作内容更加了解,能准确把握各自岗位所产生档案的价值,能有效提高档案编研的效率。这种院内联合编研的方式优化了档案编研的工作模式,有助于学院档案利用的最大化,有利于提高学院档案编研的成果质量。
3.4 档案编研要传承学院历史文化,编研价值的挖掘要重视其文化意义
档案将人们活动过程中最开始产生的个体记忆,汇集成为集体的记忆,又进一步发展成为社会的共同记忆,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学院档案是记录和保存学院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它物化了学院历代师生的记忆并加以保存,并将这种共同记忆继续延续下去,在学院历史与文化传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院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在“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思想下,在“双一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对学院大事记与年鉴的编写、院史的整理编纂、历史实物与照片的收集、离退休教职工的口述史采编、学院历史与重大成果的展览等方式,来进一步挖掘学院档案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这不能仅局限于收集整理,而是要拓展为编纂、展示与传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了解学院历史、传承学院文化的平台,营造学院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从而更好地为服务于立德树人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进一步推动大学文化建设。
“双一流”建设工作任重道远,服务于“双一流”的档案编研工作也绝非一蹴而就。各高校二级学院的档案编研工作,要以“双一流”建设的任务与目标为指引,在编研内容上以服务学院发展为侧重,在编研形式上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有利优势,在编研工作模式上以创新、高效为主旨,充分挖掘编研价值,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结合各自的学院优势与特色,探索出适合各自发展的档案编研多元策略,从而全方位助力“双一流”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冬权.在学习习近平同志考察浙江省档案局馆时讲话座谈会上的发言[N].中国档案报,2014-9-11(1).
[2]陈智为,邓绍兴,刘越男.档案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刘畅,洪艳.关于高校科研档案编研及有效利用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8(8):100-102.
[5]王子芃,王晓源.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法律策略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9(1):57.
[6]王晓晓,施秋璐.档案对建构社会记忆的作用与影响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9(2):38.
作者简介
方静(1989-),女,汉族,安徽,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管理员,研究方向:高校档案管理。
吴震(1984-),男,汉族,江苏,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學院,本科,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高校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