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红
【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连续性静脉输液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观察对象静脉炎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对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有积极效果,能够有效减轻静脉炎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静脉输液;静脉炎;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02
近年来,在我国静脉炎的发生率随着静脉输液人数的增多出现上升趋势[1],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有积极意义[2]。本文就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作进一步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连续性静脉输液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5.6±15.4)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1~74岁,平均(44.9±1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与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能配合完成计划输液疗程;无皮肤疾病或穿刺部位皮肤问题。排除标准:血管皮疹、外科手术及凝血功能异常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并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健康宣教、生活指导、环境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如下:①做好病员心理护理:患者发生静脉炎后由于局部症状和疼痛感明显,易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等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积极沟通,告知患者静脉炎多为输注高浓度或者强刺激性药物所致,让患者不必过于担忧,此种情况经对症处理后一般可治愈,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此外护理人员通过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告知其通过深呼吸等放松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计划。②合理选择穿刺静脉。护士在穿刺时应尽量选择粗、大、直的静脉进行穿刺,以提高穿刺成功率,保护静脉路,减少反复穿刺引发的损害。③根据病员病情,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减少重复穿刺。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2 h以上,应根据病员情况适当延长留置时间。在留置期间严密观察、妥善固定也是减少静脉炎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④在使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时,应根据药物性质及时更换输注部位,使用预防性保护措施,沿血管走向予赛福润的涂抹等。⑤拔针时,护理人员应先拔出针头再使用棉签按压穿刺点,注意避免在棉签按压下拔针,以有效减轻针刺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损伤。⑥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降低医源性感染。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知识培训,熟悉药物的药用特点、药物的PH值、渗透压、稀释浓度、溶媒等,及时调整输液速度、温度、压力,避免多种药物混合输注,以减少药物间相互作用引发的多种不良反应。若患者的穿刺部位静脉输注过程中发生红、肿、热、痛等不良反应,可将20%的硫酸镁湿润纱布后覆盖在穿刺点上方2~5 cm处,温度控制在35℃~40℃,以延缓静脉炎的发生、发展进程,避免恶化引发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必要时可使用硝酸甘油、阿托品等进行外敷。⑦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诱因、预防措施等,以提高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
1.4 观察指标
(1)静脉炎程度分级标准:采用美国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分级标准进行评估:0级:没有症状;Ⅰ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或不伴疼痛;Ⅱ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Ⅲ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Ⅳ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2.5 cm,有脓液渗出。(2)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其中>85分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度+基本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静脉炎发生情况
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静脉输液是一种临床治疗的常用方式,是救治病人的关键。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3]。导致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导管管径过粗,对血管壁刺激较大;②导管针的管径、长度、材质、大小等;③穿刺部位不适当;④护士操作技术不熟练;⑥穿刺后导管针的固定方法不当;⑦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⑧输液浓度不恰当导致沉淀产生;⑨患者的年龄、疾病等病理生理状况导致血管壁脆弱或炎症。
连续静脉输液患者一旦发生静脉炎,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局部组织出现红、肿、热、痛等,严重者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因此若静脉炎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将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优质护理主要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高科学、全面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治疗。此次研究表明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减少医患纠纷,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应用于静脉输液中对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有积极意义,可在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云霞.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价值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4):246.
[2] 王冬亚.分析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9):198.
[3] 劉美青.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8):177-179.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