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萍 乔会秀 耿嘉玮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02
1 西医学对更年期失眠的相关研究
1.1 围绝经期失眠的理念
围绝经期失眠,为和围绝经期相关持续睡眠质量的睡眠障碍病症,属于生理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入睡困难、负性心理情绪[1]。长时间睡眠障碍,容易导致患者发生不适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乏力等,严重的情况还会导致患者发生逻辑推理能力障碍、认知功能减退,以及情绪障碍等表现[2]。相关研究人员表示,长期睡眠障碍不仅仅会诱发许多内科疾病,还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自杀等过激行为[3-4];而长期失眠还会增加更年期妇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险[5]。
1.2 围绝经期失眠的发病机制
西医学方面对于更年期失眠患者的报道较多,经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和较多因素有关。
1.2.1 雌激素水平
雌激素在调节人体体温、应激反应及昼夜节律变化有关[6-8],雌激素受体于大脑睡眠觉醒相关核团位置分布,该位置的雌激素能对人体体内的多巴胺进行调节,而多巴胺可调节睡眠神经递质。
1.2.2 经递质失衡
5-羟色胺在睡眠与觉醒转换中有重要作用,刘氏[10]等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雌激素与5-羟色胺具有显著正相关性[9],证实更年期患者容易发生急躁、易怒、心神不宁,以及失眠多梦等症状,和血清5-羟色胺含量,存在直接的联系。
1.2.3 更年期血管舒缩变化
进入更年期后,随着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血管内环境平衡也随之失衡,容易出现血管舒缩失调症状,如手足发凉、心慌心悸、潮热汗出等,这些症状往往会导致夜间觉醒,睡眠中断,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1.3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失眠的治疗
1.3.1 药物治疗方法
激素替代治疗方法,属于当前临床方面应用频率最高的治疗方法[11-12];研究认为激素替代治疗的确可以迅速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某些临床症状,但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停药后易复发,尚有提高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肺栓塞、中风等疾病的发生率。
非激素替代治疗:主要选用的药物有a受体激动剂、P肾上腺素能阻断剂及镇静剂等;王静静等[13]通过运用帕罗西汀治疗更年期患者出现的潮热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且尤其适用于中重度患者。
1.3.2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14],高压氧治疗[15],可有效促进雌激素分泌,并且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减少5-羟色胺降解的效果非常理想。在增加中枢5-羟色胺含量的同时,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安全无副作用。
综上所述,目前西医对于更年期失眠病因病机探讨认为属于激素水平异常、神经递质失衡及血管异常收缩相关,治疗方法较为局限,多采取激素/激素替代方法处理,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严格的适应证、禁忌证,用药需要进行相关監测,容易易于引发风险事件,如:卒中、心脏病、乳腺癌等。
2 中医学方面对围绝经期失眠的研究进展
2.1 祖国传统医学关于围绝经期失眠病症的认识
2.1.1 中医对经断前后诸证的认识
中医典籍中,未见经断前后诸证的相关报道,病名来源于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中表示,女性的情绪会对睡眠情况构成直接影响,因此建议通过甘麦大枣汤治疗。内经中认为,围绝经期女性的发病和肾脏有关。
2.1.2 古代中医对不寐的认识
内经中表示,不寐为不得卧、目不瞑等的范畴,难经中认为该病是由于气血衰败,营卫失调所致;张仲景将本病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了“虚劳虚烦不得眠”的理论;李中梓将其病因分为五大类:气虚、阴虚、胃不和、水停以及痰滞。
2.2 中医对围绝经期失眠的辨证分型
2.2.1 肾阴亏虚型,肾精肾气的盛衰在女性的生殖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年期女性正值“七七”之年,且妇人再经历过经、带、胎、产四个阶段,有形之血不能速生,从而出现阴血亏虚现象,精血同源,故肾精亦虚少,神失所养则出现不寐。
2.2.2 营血不足:《内经》言:“五十岁,肝气始衰”,更年期女性已是肾亏之体,中医认为肝肾同源,精血亏虚,则肝血亦亏少,肝藏魂,魂失所养,魂不守舍,心神不宁则出现失眠。
2.2.3 郁化火:相关研究人员表示,情志为导致失眠的重要因素[16],多和气郁所伤有关,表现为长期情志压抑,肝气疏泄失常,内郁化火,上扰心神,而出现失眠症状。
2.2.4 胃虚弱:内经·逆调论中阐述到:胃不和就无法达到安神的效果。后世医家引申为:食滞内扰、痰湿阻胃,均会使得花在哪出现脾胃不和、寐寝不安等情况。
2.2.5 肾不交:心藏神,为精神之舍,“心神不安,则生不寐”;人的精神活动必须依赖心血充养才得以安其位,起卧正常;秦氏[17]认为更年期女性肾水不足,无法上济于心,这时就容易发生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交等现象,所以对睡眠情况构成了不良影响。
2.2.6 痰瘀互结:韦婉[18]表示,气血运行,会受到痰瘀影响,所以出现阴阳不和表现,而这也是引发更年期女性失眠的主要原因。
总之,更年期失眠的发病原因,存在虚实夹杂特点,和肾阴亏虚、营血不足,以及心肾不交等有关,治疗多从心、肾论治。为后期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及思路。
2.3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现状概况
2.3.1 口服中药治疗
涂轶佳等人认为[19]采用自拟更眠安汤,对更年期失眠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药方主要成分包括:黄连、炒麦芽、肉桂,以及女贞子等。司静文等人[20]应用百乐眠胶囊治疗44例更年期失眠患者,总有效率为81.8%,有统计学意义。钱振福研究中,[21]应用二仙汤加减治疗,药方主要成分:巴戟天、女贞子、知母等,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4%,存在统计学的意义。吕俊廷等人报道中[22]运用了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对照组采取口服右匹克隆片治疗,观察发现中药组脏燥证症状较之西药组明显消失。叶婉纯等人表示,[23]通过甲乙归藏汤加味,对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发现方药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失眠的多种症状,且一定程度上能调节患者情绪。刘绪娟等人[24]用舒肝清胃散加减配合口服艾司唑仑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疗效显著。温涛等人[25]应用益贞颗粒,治疗围绝经期失眠,药方成分包括:益母草、菟丝子及桑黄等。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统计学有差异。孙艳[26]应用滋水清肝饮,对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睡眠质量、情绪障碍方面比较,可见明显差异性。
2.3.2 非口服药物治疗
耳穴疗法:郅文艳[27]耳豆与口服药丸相结合治疗此种病症,临床收效可观;李成瑶[28]利用耳穴埋豆配合中药浴足治疗更年期失眠,效果显著;朱绚丽,等耳穴加调理情志,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疗效可。
穴位埋线:俞鑫佳,等利用穴位埋线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疗效观察,与单纯针刺治疗相比,经统计前者治疗持续疗效显著。
针刺疗法:杨松柏,等根据穴位特效作用,形成不同组合,认为全息及局部理论针刺效果优于其他配合;许红,等利用针药结合治疗更年期失眠,相比较得出针药组临床疗效更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舒月,王媛媛,彭浩轩,等.中医药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13):2662-2665.
[2] 王秋虹,郑慧娟,张锦花.2型糖尿病伴失眠的中医治疗进展[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7,4(2):106-110.
[3] 赵梦竹,宋晓平.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综述[J].新疆中医药,2017,35(1):98-102.
[4] 陈思翰,许 红.失眠伴焦虑的中医药研究现状[J].中医文献杂志,2017,35(2):63-66.
[5] 廖慧慧,范德兰.情志护理结合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7,15(13):1562-1564.
[6] 姜 昊,胡晓灵.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症临床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7,35(4):107-109.
[7] 汪娅蓓.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3):139-140.
[8] 金玉顺.中医药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近况[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4):178-179.
[9] 傅燕虹,秦 岭,石 娟,等.儿童和青少年失眠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8):637-640.
[10] 卢永屹,潘 明.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中医治疗现状[J].江西中医药,2017,48(4):71-73.
[11] 黄春丽,冯光维,刘义伟,等.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7):82-84.
[12] 孙 杨,储浩然.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7,37(20):44-45.
[13] 何 红,李玉霞,岳美琼.温阳安神法治疗阳虚失眠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7):87-89.
[14] 潘海燕.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失眠的进展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9):196-198.
[15] 武润梅,王芝平,梁晶晶,等.失眠综述及临证举例[J].光明中医,2017,32(7):939-941.
[16] 李 欣,翁韵汝,李美慧,等.中医药治疗老年性失眠临床研究近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2):78-80.
[17] 李建霞.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17,15(2):18-19.
[18] 孟 辉,张志刚,步春雷,等.近5年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J].四川精神卫生,2017,30(4):389-392.
[19] 杨 茜.中药安神丸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0):34-34.
[20] 洪碧琪,钟礼伦,彭颖君,等.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7):69-72.
[21] 洪碧琪,钟礼伦,彭颖君,等.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7):69-72.
[22] 闻飞飞,王文悦.酸枣仁汤加味聯合维生素E与谷维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伴失眠20例[J].光明中医,2017,32(11):1637-1639.
[23] 赵国鹏,张红丽,薛 晨,等.酸枣仁汤治疗更年期失眠患者的疗效分析[J].山西中医,2017,33(2):20-21.
[24] 张连军.抑郁相关性失眠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2017,26(9):678-681.
[25] 刘唯群.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9):188-189.
[26] 胡春平,蔡以生,杨 伟.天王安神膏治疗56例女性更年期失眠症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8):76-78.
[27] 苗 芙,储 霞,谢海娟.更年期失眠患者的情志护理[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8):97-98.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