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文学常识】
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本文选自《韩愈文选》。
【重点字词解释】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 )
2.骈死于槽枥之间 ( )
3.一食或尽粟一石 ( )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5.才美不外见 ( )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7.执策而临之 ( )
【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2.食之不能尽其材
3.其真无马邪
【词类活用】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食之不能尽其材
【原文理解】
1.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平庸、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2.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3.文章以____________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 __________比作“食马者”,将__________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