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新, 莎日娜, 骆轶姝, 王 赛
(东华大学 资产管理处,上海 201620)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实验室的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全体师生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密不可分。在各类实验过程中,气体的使用日益普遍,且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等特点,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实验室采用钢瓶供气的管理模式,由于气体具有有毒有害等性质,而钢瓶又具有承压的特性,所以气体钢瓶危害性较大,容易产生事故。因此,加强气体钢瓶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1-3]。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者及社会等相关方受益而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体系,从而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全员参与管理、全过程管理、全面管理及多方法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下的高校实验室气体钢瓶安全管理,就是指以高校实验室气体钢瓶安全为核心,全员参与,把各种技术、管理技巧等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安全体系,保障实验室安全[4]。
高校参与实验的师生人数众多,且日常使用气体品种繁杂、数量多,难以采用集中供气方法,大多使用钢瓶进行供气。不同种类气体分布在各学院实验室中,用于开展相关领域学术研究[5-6]。结合实验室气体钢瓶日常管理实际,研究认为当前气体钢瓶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1) 安全管理风险较大。气体钢瓶兼具危险化学品和特种设备的危险特性,安全管理风险较大。一方面,部分气体具有有毒有害性质,若发生泄漏会造成人员窒息、中毒等现象,甚至会发生化学反应引发爆炸;另一方面,气体钢瓶具有承压的特性,属于压力容器,通常意义上,压力容器安全主体责任应为使用单位,但是钢瓶的安全主体责任为气体充装单位,管理形式的差异容易造成错误的认知,即:气体充装单位全权负责气体钢瓶的安全管理。思想认识上的不重视直接会导致日常管理行为的松懈,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 流动性强。气体钢瓶属于移动式压力容器,依托传统管理模式,较难实时掌握各实验室气体钢瓶的分布情况,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客观上加大了气体钢瓶的管理难度。
(3) 对气体钢瓶供应渠道的约束管理不足。气体钢瓶供应商多、杂,部分供应商内部管理混乱,常会出现气体以次充好、钢瓶质量不合格或者到期未检定以及钢瓶没有钢印或鉴定标识等问题。相关企业虽具备安全资质,但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一些员工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就参与气体运输、充装等过程,导致野蛮装卸、搬运等情况时有发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7]。
(4) 使用不规范。高校师生对气体钢瓶安全使用规范的重视度不够。气体钢瓶属于具有极大安全隐患的危险品,除了学校层面系统性的安全培训以外,实验室师生的安全规范意识、日常规范管理尤为重要。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忽视”“说起来重要,管起来次要”等现象,一些管理人员虽然了解气体钢瓶的危险性,但是存在侥幸心理,为开展实验方便,不按要求存放、使用气体钢瓶;部分师生甚至未经安全培训就直接操作气体钢瓶,给实验室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8-9]。
(5) 实验用房日渐紧张加剧了管理难度。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术科研能力不断提升,高校实验室存放的设备数量日益增加,客观上造成实验用房紧张、空间拥挤。由于空间条件有限,一些实验室气体钢瓶未能放置在通风良好的位置,不符合气体钢瓶管理要求。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联系高校实验室气体钢瓶管理的现状,聚焦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的目标导向,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真正将气体钢瓶的管理任务落到实处。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任务,而是需要全校各个部门、学院协同配合,调动所有师生共同参与建设,真正做到人人懂安全、人人重安全、人人保安全。
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避免停留在口头上、形式上的重视,积极整合职能部门、学院等多方力量,通过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面向师生开展安全讲座、制作安全管理手册等多种途径,使广大师生真正认识到气体钢瓶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产生安全事故的危害性,引导全体师生完成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思想理念转变,引领带动行为上的主动与自觉,全员参与筑起实验室安全堡垒。
建立气体钢瓶管理制度,实行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操作人员四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职责;细化气体钢瓶安全管理责任,明确校级管理人员、二级单位管理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以及供应商等各方职责,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严密的考核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做好气体钢瓶管理,保障实验室安全[10]。
制定气体钢瓶使用细则,对气体钢瓶的购买、运输、验收、储存、使用、检验、维护、搬运、报废等各个环节做出明确规定,规范气体钢瓶管理;建立气体钢瓶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1) 严把“进口关”,确保气体钢瓶质量。通过对气体钢瓶供应商的资质、规模、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安全保障、售后服务、社会信誉及气体的品种、质量、价格等进行综合评估,遴选出符合要求的供应商,从源头控制气体钢瓶的质量。同时加强气体钢瓶验收工作,对于气体名称标识不清或标错、气体钢瓶颜色缺失、气体钢瓶缺乏检定标识或已超过检定周期、气体钢瓶没有安全帽和防震圈等,使用单位有权拒收,并及时向学校管理部门报告;同时使用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对供应商进行评分,学校管理部门每年年终根据评分情况对供应商进行优胜劣汰[11-12]。
(2) 严把“检查关”,推动监督整改常态化。为督促师生员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高校要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检查方式可多样化,包括安全自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并可委托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安全检查公司进行协助检查,及时排查气体钢瓶在储存、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排查结果,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13]。
(1) 完善培训制度,提高人员安全素养。实验室实行人员安全准入制度,学生必须经过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在掌握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办法和基本知识、熟悉气体钢瓶等各项操作规程后,通过实验室准入考试,并接受实验室实践操作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操作。未经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学生不得参与实验环节,不得操作气体钢瓶等。
学校通过开设课程、讲座、研讨会等,运用线上线下等多种宣传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普及教育。二级单位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实验开展情况,每年对新入校的教师和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实操训练,并对其进行考核,确保每位师生掌握实验室安全技能[14]。
(2) 加大投入力度,夯实校园安全保障。立足管理实际,高校设立气体钢瓶安全管理专用基金,为部分实验室配备气体钢瓶安全柜和气体泄漏报警装置,有效监控气体泄漏现象,杜绝窒息、中毒等事故的发生;加强实验室通风系统的改造和维护,确保实验室通风情况良好;对于由于空间有限,导致可燃和助燃气体无法放置在安全距离外等情况,可进行铺设气路管道,但管道材质必须符合相关要求,且应整齐有序并做好标识,同时应绘制、张贴气体管路布置图;对于用量大且相对集中的气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考虑采用集中供气的方式,在合适地点建立规范的供气室,减少实验室气体钢瓶数量,降低实验室内的安全风险[15]。
根据职业健康要求,改善实验室工作环境和条件,为实验人员配备相应防护用品,防止职业性损伤;根据应急预案要求配备必要的急救用品和设施。
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建立了“学校—学院—实验室—师生”四级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学校每个部门、每个人员在气体钢瓶安全管理中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同时,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此外,学校定期通过遴选确定3~4家优质供应商作为学校气体钢瓶定点采购供应商,确保质量可靠、运输规范;除此以外,通过实验室安全自查、学院定期检查、学校安全督察以及第三方安全检查多种检查方式进行气体钢瓶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隐患并整改。
学校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来,全校师生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显著提高,自觉参与到气体钢瓶安全管理中来,各部门相关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力协作,进一步提高气体钢瓶管理水平,安全隐患明显减少,未发生安全事故,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气体钢瓶属于高危险性物品,由气体钢瓶引发的事故在高校实验室事故中占很大的比重,所以气体钢瓶的使用和管理要慎之又慎,丝毫不能松懈。高校应加强并持续改进气体钢瓶全面质量管理,保障实验室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