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涵
大数据时代催生出太多以娱乐为目的的社交软件,从QQ、贴吧,到微信、抖音……其更迭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乐此不疲地熟悉着社交软件,去寻求娱乐带来的欢愉。各类娱乐新闻、戏说历史满天飞,年轻人做直播、怀揣“网红”梦的现象比比皆是。
原因何在?我认为其根源在于“泛娱乐化”盛行。
所谓“泛娱乐化”,指的是一股以消费主义、享受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电视、网络、社交软件等)为主要载体,内容浅薄空洞甚至不惜以粗鄙搞怪、戏谑的方式,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一种文化现象。1
信息在这个时代被娱乐左右,很多应引发我们思考的热点问题却被忽视。明星豪华婚礼的消息淹没了著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的喜讯,明星离婚事件的风头盖过了奥运会的光芒……这真是“将军坟前无人问,戏子琐事天下知”!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重大新闻也被“泛娱乐化”,断章取义、曲解内容、一味地抠字眼、博眼球,有失新闻真实、客观的本质。如2014年的“两会”报道被一些人称为“文艺晚会”,从“成龙、宋祖英‘两会贴脸引围观”到“赵本山用古董手机仅百元”,这些娱乐性标题给“两会”报道抹上了浮躁的色彩。“两会”毕竟不是文艺晚会,作为关乎民生的重要政治活动,明星不应该成为焦点。这里不需要娱乐解读,更不需要娱乐心态。
当我们在感叹媒体“什么都可以开涮”“什么都可以恶搞”时,当我们在批评媒体对眼球经济的追求犹如苍蝇逐臭时,当我们在埋怨普通民众的品位如此“不堪”时,可曾追寻过背后的原因?
我想,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泛娱乐化”盛行背后的推手,人们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2
娱乐诚有趣,责任价更高。不能否认,娱乐是任何一个社会在任何时代都不可缺少的内容。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娱乐的作用更多是帮助人们放松心情、调剂生活,它绝不应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娱乐一旦泛化,则贻害无穷。长此以往,会降低人们的文化品位,减弱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弱化媒体的社会职责。人们如果长时间陷入刺激、猎奇之中而不能自拔,就会减弱对社会的关心和热情,丧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连责任都变成了一种娱乐,那将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悲哀。
娱乐使人欢愉,但它不应成为主流。比起娱乐化,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去追寻。
一方面,主流文化要承担起更多责任与担当,尽快掌控新兴传播阵地,全面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叙事风格;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良好的教育体系是解决“泛娱乐化”趋势的终极手段。从古至今,优秀知识分子既承担着知识传承、道德教化的重任,也肩负着引导社会人文精神向着真善美前进的义务。一个由优秀知识分子话语主导的媒体,才能远离媚俗,视正气与尊严为生命。只有这样,媒体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积极的舆论引导机制,真正做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3
娛乐泛化之风当休矣!遏制娱乐泛化,人人有责!
(指导老师:严 姮)
1 开宗明义,提出“泛娱乐化”的概念,简单概述其盛行情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关注:在我们身边,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泛娱乐化”现象?
2 作者以流量明星和科学家、运动员受人们重视的程度做对比,又用“两会”新闻被娱乐化报道等事例,充分说明了“泛娱乐化”的不良影响,进而思考这一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背景,总结精辟,论说有力。
3 作者没有止步于批判“泛娱乐化”的现象,而是层层推进,有破有立,提出了“怎么办”的具体措施,足见其思维缜密。全文逻辑清晰通达,论证有力,不失为一篇议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