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远芳
(1.山西省地震局,山西 太原 030021;2.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 太原 030025)
山西省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自2012年9月成立专门机构以来,在宣传内容、形式的创新以及宣传渠道的拓宽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1]。如何在保持优势的同时进一步补足短板,促进山西省防震减灾宣教工作取得实效,是当前需要着重思考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
山西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是具备一定社会职能的管理部门,其任务之一是统筹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2013年以来,陆续成立以局领导为主要成员的社会宣教专家队伍、以防震减灾各部门青年骨干组成的义务宣讲队伍,并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据统计,全省11个市均设有震防科,部分市还设有专门的宣教科,为宣教工作的深入开展与取得实效起到了组织保障作用。
山西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专门机构-宣教中心于2012年9月正式成立,标志着全省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的开启。其接受震害防御处的业务指导,主要任务是承担全省防震减灾工作重大会议、活动及地震现场的宣传报道任务,承担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作品的设计、制作与推广,承担山西省地震局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的建设、运营、管理、维护,承担涉震舆情监控,负责学术期刊《山西地震》的编辑、出版、发行,承担防震减灾机关档案及地震科技档案资料的管理等[1]。目前,这支队伍现有17名成员,专业构成主要包括地球物理、计算机、地理信息、新闻学、法学、美术、影视编导等。
1.2.1 以活动扩影响,带动全民参与
2013年起,山西省地震局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中心充分利用5·12、7·28等重点时段,积极策划开展各类大型防震减灾宣传及相关活动。2013年举办了面向全国的防震减灾网络知识有奖竞答,收到有效答卷38 458份;2014年,组织了全省范围内的“5·12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讲比赛”,经层层选拔,49名选手晋级决赛,宣讲内容涉及防震减灾知识方方面面,形式丰富多样,融入大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快板、朗诵、影音等表现形式;举办了防震减灾宣传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从全国范围内征集到2010年以来的文案、视频、实物、摄影、平面设计五大类350余件宣传作品;举办了“防震减灾护家园共筑平安中国梦”消夏晚会;2015年开展了全省“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及宣传作品意见征集问卷调查”活动,收集问卷3 941份,征集到有益建议200余条;同年始,每年7·28确定一个市为宣传主场地,依托“平安中国”防震减灾千城大行动开展集中宣传,2015、2016、2017年分别以忻州、运城、太原为主场,开展了防震减灾集中宣传及应急演练等活动,吸引省市县多家媒体跟踪报道,进一步扩大影响。同时,全省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县、示范社区、示范校的创建活动。目前,共建成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县(市、区)21个,省级防震减灾示范社区264个,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48个;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6个;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0所,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155所。各市县在5·12、7·28等特殊时段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展出科普知识展板、设置现场咨询台、播放科教宣传片、发放宣传材料、发送防震减灾知识短信、巡回放映电影、发行防震减灾专刊、举办防震减灾专场晚会、开展应急演练和桌面推演、多渠道新闻报道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防震避震知识,掀起了全省全方位、立体化的防震减灾宣传高潮,收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
1.2.2 以平台为支撑,提供信息服务
2013年,山西省地震局门户网站首推专题类栏目[2],以突出不同时段宣传重点,并新增视频报道专栏。2014年新建山西防震减灾科普网,面向社会提供科普服务产品3类17项。2015年研发地震目录自动发布系统,为公众了解突发地震震情灾情及救援情况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2013年、2015年陆续开通官方微博、微信两大新媒体平台,震时及时、准确地发布地震信息,平时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政策解读、行业精神、工作动态以及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宣传。同时,重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与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形成“实体+虚拟平台”同步发展的宣传阵地联盟,在防震减灾宣传中形成宣传合力。在市县宣传平台建设方面,有5市开通官方网站,7市开通官方微信平台,3市开通官方微博平台。运城市部分县区开通官方微信平台。
1.2.3 以作品为载体,强化防震意识
2014年开始,山西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中心每年组织有侧重性的宣教作品创作并正式出版发行,促进防震减灾深度宣传,强化社会防震减灾意识。2014年,出版了漫画风格的《地震灾害防灾避险知识读本》并制作发行“山西省地震局5·12防震减灾科普优秀宣讲”视频光碟,下发市县万余份;制作推出专题片《校园防震减灾启示录》及“校园地震应急演练”微电影,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山西省校园防震减灾发展历程及典型示范校园开展的各类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为全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起到指导作用。2015年创作发行“山西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条例解读”视频光碟;面向全国开展防震减灾征诗征联活动并出版《诗联话防震》一书;制作防震减灾公益广告一部并在山西卫视黄金时间播出。2016年组织创作了山西防震减灾宣传册、山西省地震局社会服务产品目录、图解“十三五”规划宣传册和防震减灾公益广告一部,并发行“防震减灾实用知识宝典”视频光碟。2017年,出版画册《穿山甲探秘地震科技》,制作专题片“地震仪的前世今生”。
据统计,近年来市县宣传作品产出百余部。其中,大同市动漫作品“跟着彤彤学科普”、吕梁汾阳防震减灾知识音乐快板、运城市系列防震减灾微电影等作品独具特色、影响较大。
从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实践可以看出,近年来山西省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的发展进步主要表现在:从单纯的重点时段宣传向日常宣传扩展;从单一的科普宣传逐步向包括科普宣传、新闻宣传、应急宣传、法规宣传、党建宣传五大宣传内容的大宣传格局发展;宣传阵地与覆盖面不断扩大;能够围绕年度宣传重点及时创作宣传产品。
同时,山西省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仍存在以下薄弱环节:一是对于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不够及时全面,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在针对性、常态化以及覆盖面等方面有待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社会参与度有待提高;二是防震减灾文化建设需要加强,宣传内容在原创性及深度挖掘方面需要提高。近年来,局门户网站经几次大的改版,不仅突出了地震速报等重要栏目,还增加专题、飘窗、视频报道等栏目设计,页面布局日趋科学。然而,就内容更新方面,多侧重工作动态更新,缺乏有深度的内容与栏目设置。科普网、微博、微信在内容编辑等方面积极探索,进步明显,但宣教产品持续创新能力有待加强[2];三是对防震减灾宣传效果的跟踪调研工作有待加强。长期以来,宣教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宣传活动的策划组织、宣传平台的建设运维以及宣传产品的创作推广等方面,对宣传效果的跟踪调研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缺乏宣传效果调研工作计划以及科学有效的调研方法两方面。
针对上述问题,地震系统宣传部门应继续加强与省级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横向联动以及省市县三级的纵向联动,进一步推动防震减灾宣传从重点时段宣传到常态化宣传的转变。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动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壮大防震减灾宣传队伍,提高宣传实效。笔者认为,关键就是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长期以来,我们以多种方式做了大量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然而,仅凭系统内宣传工作者的一己之力无疑是相当有限的。因此,可以尝试以学校、机关、社区等组织为单位,建立防震减灾宣传助理员或联络员制度,通过组织宣传助理员进行系统学习和到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实际体验等方式,使其掌握必要的防震减灾知识及开展防震减灾宣传的方式方法。这样,各级各部门就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较强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宣传助理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掌握所在单位公众对防震减灾知识存在哪些方面的需求并及时报告地震系统,由其相关部门给予及时指导与帮助,以加强防震减灾宣教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进一步扩大防震减灾宣传的覆盖面。
从宣传对象来划分,宣教工作分为对外与对内两部分内容。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对外宣传而忽视了对内宣传,无论是依托基地的体验式学习、利用主流媒体宣传防震减灾工作与科普知识,还是通过部门联动、发动社会力量进行广泛宣传等等都是对外宣传。诚然,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与能力是防震减灾宣教工作的重要目标。然而,如果忽视地震系统内部的文化建设,一味追求对社会公众的宣传,为宣传而宣传,对外宣传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只有加强防震减灾文化建设,让各种新思想、新想法相互碰撞才能推动防震减灾文化的繁荣,才能充实防震减灾宣传内容,丰富防震减灾宣传形式,从而为对外宣传注入“活水”。
加强防震减灾文化建设,可结合网站、微博、微信各自的平台特点,通过开辟新闻报道、文化园地等栏目开展互动性强的活动,及时反映防震减灾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展示最新的防震减灾成果与作品,同时鼓励公众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献计献策。相应地,可建立必要的投稿、审稿制度。通过设立专用的投稿邮箱,鼓励系统内外新闻爱好者、科普爱好者、文艺爱好者等及时发现并记录身边的防震减灾新闻,积极创作诗歌、三句半、小品、平面设计、微视频等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作品,积极踊跃投稿。每年年底由系统内宣传部门组织评审,分类评选年度优秀宣教作品。同时,注重发现与培养自己的业余宣传队伍,通过举办培训讲座,鼓励与指导通讯员队伍及其他宣传爱好者不断提高发现、挖掘新闻及科普素材并积极开展创作的能力,集大家之力,共同促进防震减灾文化的繁荣。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不是简单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不是简单的换换花样,而是要脚踏实地,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通过调查问卷、实地回访等方式对某一次、某一阶段以及长期的宣传效果开展及时、深入、持续的跟踪调研。根据公众的反馈和需求,及时调整宣传方向和策略,在宣传内容的挖掘、消化、转化方面下硬功夫,在宣传形式的创新方面下硬功夫,在策划组织、编辑制作等各个环节下硬功夫,才能更好地推动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的长足进步。
实效性是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只有做到“内外兼修”,一方面加强内部交流,重视防震减灾文化建设,深度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素材、科普素材,为对外宣传不断注入“活水”;另一方面,依托网站、微博、微信等主要宣传阵地,同时加强横向和纵向间的联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宣传,将防震减灾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结合起来,才能在宣传实效上取得新突破,进而增进全社会对防震减灾事业的了解与支持,切实提高全社会的防灾避险意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