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要点研究

2019-02-17 17:03
四川水泥 2019年1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规划设计节水

张 静

(濮阳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河南 濮阳 457000)

0 引言

我国是著名的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为了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就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做好灌溉规划设计工作。本文主要分析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工作的意义与现状,并提出具体规划设计措施。

1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意义

农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农田水利工程可以促进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现状,使农业迈向现代化发展,还可以改善环境,实现资源有效利用。近几年来,我国水资源不断减少,农田灌溉工作不到位,不仅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还会影响绿色面积提升,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因此,要做好农田水利灌溉工作,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应用。加强农田灌溉规划设计工作,要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使水资源得到循环使用,先进的技术与设施可以实现这一点,进一步缓解水资源短缺所造成的压力。

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要正视水资源短缺问题,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开展灌溉规划设计。对于不同地区要采取不同的设计手段,合理规划。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具有独特的意识形态,在控制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规划设计不合理,农田灌溉就会出现灌溉不均匀的问题,影响农作物生长。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不同气候条件开展农田灌溉规划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段,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更上一层楼。

2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现状

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提高农民收入与生活质量,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实现科学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维护生态平衡。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现状如下。

2.1 传统管理模式发生转变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政府的工作思路发生转变,摒弃传统、过时的管理模式,积极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这就使得农田水利现状得到显著改善。

2.2 农田水利工程风格过于统一

政府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力量,在组织和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正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农田水利工程责任机制采取的是层层分散的方式,根据不同领域安排水利工程建设,使得竣工后的工程风格统一,缺乏特点。因此,为了改变现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做到以人为本,满足农民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渐将政府组织转变为行政组织,使农民有更多权利。

2.3 投入方式发生转变

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投入方式主要是以农民义务工作、劳动积累工作为主,资金投入则属于国家、地方政府的投资为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代水利工程投入逐渐转变为投资者受益的模式,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企业、社会经济实体等投资者参与其中,进一步推动水利工程发展。

2.4 工程模式发生转变

首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点从原有的重视数量变成重视质量和效益提升。第二,水利工程达到了“开发一处,辐射一方”的效果。第三,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目的侧重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原则

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确保规划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考虑到每一种影响因素,使农业水利工程的效益得到保证,并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3.1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首先,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工作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保证工程灌溉工作在顺利进行的同时,不影响当地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明确水资源分布情况与地形特点,将其与农田分布实际情况相结合,合理开展规划;在灌溉时充分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使蓄水、引水、排水相互结合。

3.2 具备有效防护功能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既要考虑到农田的用水需求,还要将防洪、排涝等工作有机结合,提高农田的防护功能,减少干旱与洪涝对农田造成的伤害。

3.3 结合施工方案开展设计

进行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时,要制定完善的计划,明确施工方案,依据方案开展设计。要保证水利灌溉工程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规律,使水利灌溉得到最大程度利用。制定完善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使各种指标满足水利灌溉的要求。此外,要针对水利灌溉本身进行裁弯处理,使得渠线能够呈现出较为平顺的状态。

3.4 结合实际情况

为了保证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的合理性,要考察当地实际情况,对情况进行仔细情况,这样就会保证水利灌溉设计科学、有效。

3.5 加强对农田的保护

进行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时,要避免占用过多田地,在中转站与蓄水地合理规划,结合水利灌溉的施工方案开展设计与建设,保证农田顺利发展。要保证曲线平顺,有利于水流迅速流动,提高输水效率。

4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措施

4.1 明确农田水利优先权

为了实现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要明确基本农田水利优先权。首先,根据基本农田水利规划空间范围确定城市禁建区,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速度,并主动避让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从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尺度上,区内禁止改变用途。通过土地整理逐渐减少区内零星建设用地所占空间。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4.2 采取有效的分类管理措施

要采取有效的分类管理,明确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区域。制定三种类型的农田水利规划区域,明确区域的各项功能,常见的功能有生态、隔离与应急三种。首先,要明确每一类型区域管理政策和评价指标。第二,开展分类管理,按照功能的要求明确规划与建设重点。比如,生态功能的规划区域通常会建设耕地、林地、水系、绿带等生态廊道,发挥出每一块生态用地的用途。

4.3 明确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要求

首先,明确小型灌区的地位,以提高农民收入为前提,设定生产目标,对小型灌区的配套建设与设施进行全面规划,达到节能降耗、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设定目标与计划时,可参照当地中型灌区的发展现状与当地农业发展规划,以提高粮食安全为前提,确保小型灌区建设与经济建设不冲突,进一步确定灌区的灌溉面积。第二,根据本地耕地资源情况,对小型灌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充分挖掘灌区的潜力,确定灌溉面积与生产规模。第三,要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全面分析小型灌区的发展潜能。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及其使用情况等诸多因素对水资源的需求仔细分析,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对灌区进行规划设计,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分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就能够对该区域的水资源现状有清晰的了解。第四,通过仔细分析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现状,就能够进一步确定灌区灌溉面积发展规模,并正确预测其未来走向。

4.4 合理设计灌溉工程

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的合理性,就要将其规划与抗旱、农作物种植、道路建设有机结合,在规划中融入相关影响因素。要充分应用水资源,确保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中不缺水,农田亦可以得到合理灌溉。在灌溉设计中,还要融入农村发展的计划,避免天灾人祸对农田灌溉造成的不利影响,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联合利用水库、沟渠、河流及深井开挖等方式,充分利用灌溉区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5 加强对节水技术的研究

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中,要重视节水技术的应用,提高设备技术含量,确保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首先,要加大投入力度,对节水设备开展积极研究,提高节水设备的有效性与生产水平,实现自动化控制与节水。第二,对节水灌溉农具加大研究力度,深入贯彻节水理念,减少水资源浪费。第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当地地形条件与气候条件,开发和制造符合本地区情况的节水设备,实现对农田的有效灌溉。要结合不同的农作物类型,选择合适的灌溉系统,以期达到节省水资源的目的。比如,可采用智能化节水灌溉系统浇灌经济作物,对空气的湿度与温度进行有效分析,使灌溉措施符合农作物实际情况,促进其健康成长,并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现节水灌溉。

总之,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实现合理灌溉,就要加强设计与规划,确保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更上一层楼。为了降低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成本,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目标,要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设计与规划,使农田水利工程得到充分利用。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规划设计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