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燕清
(东莞市麻涌镇规划管理所, 广东 东莞 523000)
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全球化不断形成,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流动,对我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迁出、农村土地性质的改变以及新的产业集群的不断出现,我国的城镇化雏形也随之出现和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早期的城镇化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发展比较粗放,因此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发展深度不足,与城镇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要求不符。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会议上,我国首次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这一发展理念,目的在于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并推进农业人口的市民化,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目前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促进城乡规划转型的尽快实现。
在城乡规划当中,合理的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是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在以往的城镇化进程当中出现了规划分散、复杂的现象,比如产业集群规划不明显,导致工业用地过于分散,与居民区交互混杂,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又如,在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区域的地理布局和气候特点,将一些污染性强的工业企业放置在城市的上风向位置,导致污染物随风飘散,影响了环境质量。这种布局的不合理问题,不只对城乡区域的资源、环境造成了破坏,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造成了城镇化进程中,“一切为了城市服务”“乡镇地区自我牺牲”现象的不断出现,城乡差距反而不断扩大,这与城镇化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
由于规划上的失误,城乡区域的土地利用不当问题严重,向农村要土地,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而不提高生产效率的现象比比皆是,影响了农村土地使用率的提高。更有甚者,将高污染企业转移到农村地区,不考虑土地性质而盲目开展经营活动,忽略了土地利用时的可恢复性,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土地损伤。同时,由于环保意识的欠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不少环境破坏的问题,为了发展而无节制地向自然要资源,不顾资源的再生速度而盲目开采,造成了资源紧张;为了短暂的经济效益,不经过环保程序而随意地向水源、空气中排放污染物,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镇化质量,不符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
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要地不要人”的落后思想严重,导致部分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参与其他工作的机会,城镇发展过程中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再加上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问题,城乡地区的社会矛盾加剧了。
坚持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理念,即要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具体来说,城乡规划转型应该从思想上发生以下转变。
克服过去“要地不要人“的城镇化思维,城镇化发展坚持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化,重视人的全面的城镇化,实现城镇人口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促进其向全面的市民转化。
产业规划上,克服以往一切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导向机制,转向二、三产业并重与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目标,进一步促进城乡地区产业的协调发展。
注重城乡地区的功能转型,使其发挥在促进农村发展、增强城镇化程度中的重要作用,克服以规模要效益的模式,转为注重提升城乡地区发展的效益和品质。
改变过去“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策略,做好中心城市部分产业的转移工作,以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的集群化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转变规划思想的首要要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更加关注和突出“人的需求”,从而回归到人本位思想,树立城镇化发展为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服务这一指导思想。城乡规划时,应该做好人口的结构分析,充分尊重人的需求,兼顾城市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城市规划的实质功能和细节品质。在城市设计当中,应该建立长远的、联系的眼光,认识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类发展、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过去专注于空间结构增长的规划观念,更多地关注城市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特色建设等内容,实现对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现代化、特色化宜居城市的建成。
新型的城镇化发展,要求协调城乡二级发展,在各自保持其优势与特色的同时,实现互补,从过去只关注中心城市发展的思路中解脱出来,以县城和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点,合理规划产业园区,促进产业升级。要根据地域发展特色,保证规划方案与当地实际的结合,并逐步实现低端产业的淘汰、升级,不断整合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群化的生产优势。同时要合理利用乡镇地区的土地,根据土地质量、用途和位置,合理确定农业用地、工业用地性质,确保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对于规模日渐扩大,功能更加复杂的城市而言,我们需要不断改进规划工作方法,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要重新梳理城市资源,并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考证和分析,做好优势资源的判断和整合,从而重塑城市内部环境,满足功能提升、环境改善、多元包容和安全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发展要求。
除了要提高产业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之外,做好新型城镇规划工作,还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对环境的有效保护,提升环境监督和管理工作力度。要保证城市建设的步伐与经济的发展需求一致,设立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和配套管网,做好污水处理工作;要建立“天网”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空气污染指数,汇报污染超标位置,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立环保技术和环保设备研发中心,改进除尘工艺,设立节能减排约束目标,及时淘汰低端产业,以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统一。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势在必行,通过合理的、科学的规划,实现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既是国家提出的强制性要求,也是保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