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鼎铭
(望城区黄金园街道办事处,湖南 长沙 410200)
部分农村地区的地形地貌较为特殊,因村与村之间的距离较远,人口分布密度较低,为实现村通村计划带来很大难度。有些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甚至会经历一些高山以及河流等地形,在漫长的历程当中,因地质结构的差异,不仅为施工技术带来更高的难度,还应增加费用成本以及修筑成本。因此,受到资金这一因素的影响,直接降低了农村道路的技术等级,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所建设道路的质量,难以达到相关要求标准。
受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道路技术标准不高,存在弯道半径偏小、宽度偏单一化、弯道数较多等情况,尤其是山区道路的安全设施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道路的设计标准相对较低,技术人员欠缺且施工分散。通常情况下,从相关施工单位抽配调出项目经理,缺乏对地域特征的了解,设置一些临时机构,缺乏工作积极性与质量意识,导致部分农村道路存在质量问题。例如,一些建成后的道路存在路基宽度不达标的情况,道路完成不久后出现局部起皮、塌陷情况。
在一些农村地区,因严重缺乏基础设备,部分路段在设计要求与规范方面,难以达到相关标准与要求。在一些较为特殊的路段,例如下坡与陡坡、连续弯度较大的特殊路段,并没有相应的交通警示标志与配套设施。除此之外,因道路绿化水平不高,植物品种单一,几乎处于自然生长的状态,道路两旁存在乱砍乱伐现象。道路两侧水平设施也存在严重不足,严重老旧的排水设施,但凡遇到大雨或者较为极端的天气,都会为公路带来不同程度的损毁。
相比较而言,农村道路复杂且分散,因工程量巨大,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都需要耗费大量的建设费用,极易造成较大的资金缺口。进行农村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上级部门补助所占据的比例较小,地方政府筹措才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农村道路建设费用不足时真实存在的问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资助进行农村道路建设,难以满足其需求,需要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当前农村道路尚未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对于资金的管理需要规范化制度。
在农村道路建设过程中,应将“民办公助”这一原则落实到实处,国家、地方财政、收益区域群众需共同承担农村道路建设资金,其中乡镇政府属于农村道路建设的责任主体。对于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优惠政策进行充分利用,将有限的资金为农村道路建设提供更多益处,调整农村公路建设所用地时,以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参考依据。与地面附作物、构造物相关的,需根据国家规定的征迁办法,给予所涉及部门更多支持。农村道路改造项目立项、规划设计、质量监督等工作,都由交通部门负责。
农村道路施工的技术标准相对较低,但并不能因此降低质量要求,在农村道路施工过程中,各主管部门应协调好质量与速度两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在原材料使用方面,不能为节约成本而使用价格低廉质量不达标的,而是应采取时效性措施控制原材料的来源。管理人员需明确行业管理职能,强化自身责任意识,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将质量责任制落实到实处,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工程进行检查。无论是乡镇人民政府还是村民委员会,都应充分自身职能,增强群众参与质量监督的积极性,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充分利用当前的市场情况以及整个政策扶持的优势,从不同方面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假如资金缺乏,必定会影响农村道路建设。因此,调动不同方面的积极性,从不同渠道筹集资金,将市场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动员沿线受益企业、干部与职工进行捐款,多渠道筹集农村道路建设资金,拓展农村道路建设的资金来源。除此之外,还应大力抓好各项交通费的征收,努力向上级争取各种扶贫优惠政策。扩大农村道路建设宣传力度,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领军人物进行捐款,为其赋予道路冠名权等荣誉。
因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有限,思想保守信息闭塞,并没有意识到公路建设为其生活带来的影响,不愿意改变也惧怕改变,在建设农村道路过程中存在不情愿情况。因此,进行道路施工时,以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结合,调整经济结构,与旅游业、矿产开发业相互结合,提高农民对道路的认知以及服务质量,加以技术方面的指导,向着均衡协调方向发展,加速农村道路的发展步伐。
在农村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市县政府部门应对乡镇政府的农村道路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资例如,按照相关比例,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投入道路建设工程中,将道路建设资金总量扩大。将“取之于交通、用之于交通”的原则落实到实处,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收取的税费,还应返还给交通部门用于农村道路建设中。对于道路建设的沿线乡镇,应发挥群众打个力量,积极主动配合相关工作。
总而言之,农村道路建设属于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好道路建设工作,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在改善农名生活条件、减少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意义。在农村道路建设过程中,因存在资金缺口大、施工技术水平不高、后期维护管理不到位等情况,直制约农村道路建设。以质量、资金、意识作为切入点不断发展与完善,保证农村道路建设的质量,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