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设备共享的实现路径及作用

2019-02-17 10:33:58赵朝飞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9年24期
关键词:科研单位设备

赵朝飞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资产处,海南海口 570000)

0 引言

推动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与基础保障即是科研设备,科研设备共享的实现,不仅可以将设备利用最大化和提高专业化水准,还可实现社会共同创新与进步,提升创新水平和效率。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重视,提出要将科研设备开放共享的政策。发达国家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科研设备共享机制,国内也逐步实现了科研设备共享的局面。实现科研设备共享,提升科研设备利用率与应用水平是国家和各地区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发展效益的重点。如今,国家对科研仪器设备投入的经费大幅度提高,设备的质量和数量均得以提升,为国家和各地区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但如何将这些科研设备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规范管理、合理利用,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益和使用率,避免重复购置、加大资源浪费,已成为国家和各区域重视的问题。

1 科研设备共享的作用

将科研设备实现有偿开放共享,不仅可以将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而且更能促进科技创新的共同进步,提升科研水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约资源,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1.1 高效利用科研设备

科研设备共享的实现有助于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提升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4 个方面:①同一个类型的仪器设备,有的区域的可能会长期闲置,而有的区域的却超负荷运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缓解超负荷运行设备的压力,同时将闲置的设备充分利用起来,合理利用资源;②有的科研设备价格非常昂贵,不是每个企业或者科研院校都会配置,设备共享机制即可有效的解决这类问题,打破设备对研发的制约,帮助各大科研单位以最低的成本进行研发新技术,最大限度的降低科研成本;③亦可避免花重金重复购置大型设备,节约成本,将这部分经费利用到更重要更大型的经济活动中去;④可大幅度减小设备的开关机频率,提升设备单次开机的使用效益。

1.2 增强科研设备的专业化

科研设备共享机制可节约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财力去培养专业化人才,设备的共享同时也是人才的共享。①设备有偿共享不仅能让专业人才发挥他们的长处,还能增加单位的收入,缓解财政压力,有更充足的资金培养更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②科研设备共享机制还使得专业人才在使用仪器的过程当中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功能开发水平,加强科研设备的专业化;③社会化的有偿共享使得科研设备使用效率的和效益提升,也扩大了设备和专业人才的服务范围,社会的科研效益达到最大化。

1.3 加快全社会科研的共同发展

科研设备共享的实现是加快全社会科研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可以将不同的专业人才、不同单位的设备充分利用,将其研究成果实现效益最大化,从而达到推动学术交流,加快社会科技创新发展。①科研设备往往用于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的开发,在开放共享的过程中,势必会造成同一领域或者不同领域中新技术和方法的交叉学习,进而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实现技术共享,利于新技术新成果的突破;②科研设备共享通常由各科研单位或企业创新机构为主体进行设计、生产、测试、研发以及推广等活动,期间设备管理或操作专业人才可根据其多年操作经验,针对研发技术或测试材料给出有益意见,有效的避免科研上的“弯路”,提升科研效率,促进全社会科研的共同发展。

1.4 加快科技创新的成果化

(1)科研设备的共享,可为各区域甚至全国的科技创兴型企业、科研单位提供专业测试服务,让科研单位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优的产品参数,改进设计方案,加快科研成果的产出和产业化进程。

(2)科研设备的共享可为科研单位和企业节约购买设备的资金用于其他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而设备持有单位可利用自身专业技术为中小型科研单位和企业提供相关方案设计和技术参考,便于加快该类企业的成果化和产业化。

2 科研设备共享的现状及实现路径

2.1 国内科研设备共享的现状

(1)目前,国内已经整合大型的科研设备信息,建立设备共享网络。设立可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进行高精尖专业化测试的分析测试中心,不断更新测试分析方法;还设立设备共享中心,集齐各种大型仪器设备用于开放共享,不仅对外开放测试研究,还可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如今,几十个国家级的分析测试中心遍布全国各区域,加强了设备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2)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共用网络,将国家、区域、省市联合并用的服务模式,国家级偏向于信息的收集检索,区域级的偏向于设备共享与管理功能,而省市则是推广信息系统,通过这种国家与区域互补的方式将全国的设备信息、测试信息发布于公共网络上,便于各地区的科研单位搜寻到设备和相关测试技术信息。

2.2 科研设备共享的实现路径

想要将科研设备充分利用盘活,实现高层次、多领域、大范围的设备共享,就需要建立全国性、区域性的设备共享网络平台。联合各大科研院校、创新设计型企业、检验检疫等创新机构,将各类科研设备进行整合整理,保证充足的资金、专业的技术、专业的人才和信息网络等条件,建立功能齐全、体系完善、布局合理的设备体系和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科研设备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路径由以下3 点构成:

(1)充分利用科研基地设立设备共享平台。实现科研设备的重要途径是依托科研基地,设立设备共享平台,不仅将仪器设备的效益提升,同时也是科研基地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服务的基本义务。一级的设备共享服务平台主要依托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类科研基地的设备主要还是针对自身基地的研发任务,同时兼顾外来单位和企业的测试需求;二级设备共享平台主要依托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以其重点学科、优势学科为中心,以中心城市向四周发射的方式,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性较强的、体系功能完善的设备共享服务中心;三级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则是作为查缺补漏而存在的,以前二者为基础,挑选精而细、方向偏的研究方向强化建设,进而拥有明显的优势,并填补国家级和区域级别的设备共享服务中心的空白。

(2)利用少数科研单位设立一个设备共享服务中心。依托国家的少数科研单位,设立一个类似企业运行模式的隶属于体制内的服务中心,对外开放进行有偿服务,不仅增加财政收入,降低国家对其的资金投入,而且还能将设备共享服务市场化、商业化,补充各级设备共享平台的不足。在关于生物制药企业和单位聚集的地区,设立专门针对基因测试,氨基酸检测,生物蛋白分析等关于生物测试的技术中心,将服务的规模扩大、健全,充分利用科研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再者,也可对外招商引资,将社会上的资源和资金引进来,建立专业的科研设备服务中心企业,集齐各种科研设备,用于技术研发。国家层面,可对该类企业施以优惠,比如,减免税收、降息免息等,帮助其快速成长壮大,将科研设备共享服务商业化进行到底。

(3)针对服务平台的方向建立专门的产业对接平台。为了科研设备服务中心能更好的服务于科研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不仅光设立科研设备共享服务平台,而且针对专门的技术还需建立产业对接平台。以市场需求和技术为导向,建立各高新技术产业园、孵化园等技术服务器与科研设备共享服务中心之间的联系,通过资源信息共享、技术讨论交流、共同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率与共同推广等方式进行合作,促进科研设备资源的充分利用,加快和对接产业的合作进程,突破发展瓶颈。同时加快科研企业的成果转化率,实现创新单位和科研设备服务方的有效合作,使得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2.3 科研设备共享的保障

要想实现大范围、高水平的科研设备共享机制,需要完善的制度、专业的人才、充足的资金和完整的信息保障:

(1)制度、资金保障。完善的制度是建立设备共享机制最基本的保障,政府需要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优势,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相关部门需要把科研设备共享具体情况作为单位的考核标准和目标。在完善上传科研单位持有的设备时,不仅考虑设备数量,而还应考虑可对外服务的数量,也就是设备开放率;购置设备仪器时,应该考虑设备成本以及使用率、维护费用等,科学论证、严格审批购入设备。设立科研设备共享服务专项基金,通过国家统一投入、社会企业募捐、科研单位自愿投入等方式,将该项资金用于设备共享服务、公益事业、共享研究等。

(2)人才、信息网络保障。设备持有单位需要培训一支精通专业技术、业务熟练、富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技术团队,不仅精通科研设备的工作原理而且操作要轻车熟路、发挥稳定。制定针对专业人才的奖励措施,维护他们的利益。实验技术人才的工资普遍较低,而且因为缺乏编制,故而不能对设备进行专人管理,因此,应该增加专业人才的津贴,切实维护他们的利益,才能吸引更专业、更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进驻,对设备进行专人化的管理。利用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将科研设备和人才分配具体情况作为信息库,建立科研设备共享服务平台,让区域乃至全国的科研创新单位通过信息资源找到实物资源。

3 结束语

科研设备共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也是解决供需关系紧张、走绿色环保发展之路的重点。这项工程涉及到国家级、区域级和省市级,在国家整体调控、各区域省市协同运作和统筹兼顾下,建立科研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和服务中心。在完善的制度、专业的人才、充足的资金和信息网络的保障下,系统的建立一套完善的设备共享机制,才能保证科研设备共享的顺利进行,提升科研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科研创新。

猜你喜欢
科研单位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浅谈科研单位消防防控体系的建立
山东冶金(2022年1期)2022-04-19 13:40:52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当代水产(2021年10期)2022-01-12 06:20:38
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基于VB6.0+Access2010开发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8
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探析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5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
工业设计(2016年12期)2016-04-16 02:52:00
如何在设备采购中节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