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菊清
(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绵羊细管冻精技术是上世纪60年代由法国率先研究开发出的一项新型人工授精技术,也是绵羊冻精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1,2]。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绵羊精液冷冻技术初始,主攻方向一直是颗粒精液的冻制,对细管冻精的研究相对较少[3,4]。由于冻制技术上的“瓶颈”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细管冻精的受胎率偏低,导致细管冻精在养羊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与普及率均不高,至今依然处于研究试验阶段。绵羊细管冻精所具有的独特产品优势,对绵羊特别是肉羊的品种改良与优质羊肉生产将起到积极作用,故需要对绵羊细管冻精技术进行重新审视,并在全疆养羊生产实践中大规模地推广应用。
与传统的绵羊颗粒冻精相比,绵羊细管冻精有更加突出的优点[5,6]。一是制作流程简单方便:即可手工制作也可机器灌装,生产规模亦可大可小,各羊场都可以根据育种或生产需要自制自用。二是可避免精液污染:由于有密封聚氯乙烯复合细管的保护,精液不直接接触液氮或者暴露于空气之中,大幅度减少了精液被微生物污染的几率,与颗粒冻精相比含病原菌的数量要少。三是剂量标准,产品规格统一,适合于流水线批量化生产。四是标记方便,可防止出现不同品种、不同个体间种公羊精液混淆的现象。五是解冻和输精方便,无需配制解冻液及相关物品耗材,置入特定温度的温水之中即可解冻使用,而且解冻后精子的复苏率和输精受胎率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受胎率通常比颗粒冻精高5%~10%左右。
由于生产细管冻精的效率比颗粒冻精能提高20%以上,故畜牧业较发达的国家多采用细管冻精,仅法国每年推广的羊细管冻精就有40万支[7]。目前,绵羊细管冻精研发较先进的国家有澳大利亚、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其情期受胎率都达到了60%[8]。相对于畜牧业生产先进国家而言,我国绵羊细管冻精技术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对细管冻精的研发与投入一直没有止步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研发的细管冻精解冻活力、情期受胎率同步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细管冻精的解冻活力由早期的0.2~0.3提高到现在的0.5以上[9-15],个别地区甚至更高,如笔者鉴别的山西冻制的进口肉羊细管冻精的解精活力突破了0.6大关;情期受胎率也由研发早期的25%左右提高到50%以上,其中内蒙古生产的肉羊细管冻精(活力0.3436~0.4924),情期不返率达到86.9%,为国内报道的最好水平[16];由此可见,国产绵羊细管冻精的解冻活力、情期受胎率两大指标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在越来越小,因此,建议细管冻精的研发重点应该转移到推广应用上来。
据统计,我国每年用于养羊生产上的细管冻精约在20万剂左右,而且以进口肉羊的冻精据多,占比在九成以上。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对冻精等遗传材料的生产、销售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使得绵羊细管冻精的研发者基本上都是采取自产自销的模式开展研发与生产,绵羊细管冻精的产业化推广、工厂化生产、商业化运营等方面的探索尚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总结长期的冻精研发应用与实践经验,我们认为绵羊细管冻精产品的解冻活力如果能稳定在0.5的水平,就可以在养羊生产实践中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在绵羊细管冻精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尽管可能会遭遇到细管冻精产品质量、输精方式选择、输精质量等方面的技术问题,继而影响到受胎率和养殖效益的体现,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现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是个永恒的主题,绵羊细管冻精也不例外。冻精的解冻活力与受胎率呈正相关,生产试验表明,绵羊冻精解冻活力每提高0.1,受胎率可以提高约5%~10%[17]。因此,不断加大细管冻精技术的研发步伐,特别是从冻制技术、稀释液优化、细管质量、解冻程序等细节方面分别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探索,进一步缩小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是确保绵羊细管冻精产品受到广大养殖户欢迎,并能够在养羊生产实践中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先决条件。
细管冻精输精方式的选择决定了绵羊细管冻精的推广与应用范围。由于精液冷冻对精子造成一定的损伤,严重地影响了精子的受孕能力。因此,为了提高冻精的受胎率,目前各地多采用腹腔镜子宫角输精法进行配种。研究表明,在同样活力水平下,绵羊腹腔镜子宫角冷冻精液输精的情期受胎率比常规输精(子宫颈口输精)至少要高出15%~17.78%,两种方法输精效果差异极显著[18,19]。由于广大农牧区的现实条件及技术力量、生产成本等限制性因素,都影响了绵羊腹腔镜输精方法的大范围推广使用。建议今后绵羊细管冻精的推广应用依然要“入乡随俗”,以传统的常规子宫颈口输精方法为主、腹腔镜子宫内输精为辅,即配种员可以带着液氮罐上农牧民家开展技术服务,从而节约大量的配种费用开支。
人工授精技术能否成功推广,受胎率是一个最关键的技术指标。受胎率高,农牧民对该技术的认同率也就高;反之,推广起来的难度就大、效果就差。输精是家畜人工配种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输精的质量好坏决定了受胎率水平高低。如果输精技术差,再好的精液也是起不了作用的。通常情形下,在使用绵羊细管冻精配种时需把握好以下环节:一是建议采用绵羊自然发情的方式进行输精配种,即在繁殖季节里不对母羊施加生殖激素等人工调控,只在配种前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强化抓膘以及公羊效应来实现绵羊群体整齐的自然发情,并采用试情公羊试情的手段,以确保母羊的发情质量。二是选择经产母羊进行输精,因为经产母羊自然发情时,羊只的子宫颈开张好、子宫环境优,有利于深部输精和精子的获能与游走。三是输精部位要准,即将解冻冻精缓慢注入母羊子宫颈1 cm深处,当然有效精子的数量是不能低于2 000万的。四是适时输精很重要,通常输精时间宜选择在接近母羊排卵前的0~12 h以内,即出现发情征兆的12 h左右,一般采用试情公羊早晚各试情1次,早上发情的母羊,在晚上进行输精;当晚发情的羊只在第2天上午进行输精。五是把握好输精次数,在绵羊人工配种过程中,并非是输精次数越多受孕效果就越高。由于绵羊在输精过程有较大的应激反应,因此反复的抓、配母羊反而会影响到羊只顺利受孕。而把握适时输精,采取输精2次和输精1次得到的受胎率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故建议羊只一个情期只进行1次适时输精,这样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又可减少母羊的应激,保证配种质量。再者,配种员的配种技术熟练程度不同,配种得到的受胎率也不同,因此,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来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输精技能也是很有必要的。
精液冷冻保存是绵羊人工授精领域的一项重大革新,它解决了绵羊精液长期保存的问题,使绵羊精液不受时间、地域、种羊生命的限制,便于开展不同地域甚至国际间的协助,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优良种畜的利用率,加快了绵羊品种的培育和改良的步伐[20]。长期以来,由于冻精情期受胎率偏低的表象,严重地限制了绵羊冻精推广与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其实,绵羊冻精受胎率偏低问题通过采用适当延长配种期的措施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
在养羊生产实践中,为了不影响处于繁殖季节中绵羊群体的整体受胎率,绵羊冻精的输精往往只使用一个情期(17 d)就停用了,而后改用鲜精输精或者本交继续进行配种,这是绵羊冷配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误区。据生产试验报道,活力在0.3或者以上的绵羊冻精采用常规输精方法进行输精,就可以收获到50%左右的情期受胎率,那么紧接着用冻精再延长配种1个情期的话,在2个情期(34 d)的配种期里,理论上该羊群群体的受胎率可达到75%,如:张义海等在1998年至1999年使用精液活率在0.35以上的进口澳洲美利奴种公羊细管冻精授配母羊330只,第1情期受胎母羊168只,情期受胎率为51%,整个配种期受胎母羊247只,总受胎率为74.8%;王建文等在四川开展“细管冻精与颗粒冻精配种的对比试验”研究表明,细管冻精配种第1情期受胎率60.27%,两个情期的总受胎率达到82.19%。因此,使用细管冻精连续配种2个情期(34 d),然后再用鲜精或本交配种,既可保证较高水平的受胎率,还可以降低三分之二以上的小畜配种成本,何乐而不为呢!况且,如果使用的是进口肉羊细管冻精的话,所生产的杂交羔羊生长发育快,其生长速度完全可以弥补由于延期使用冻精造成的配种时间上的损失。
大力推广绵羊细管冻精冷配技术,重新认识绵羊人工授精技术在品种改良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广大畜牧科技人员和农牧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挖掘养殖经济效益的需要。据不完全统计,新疆现有适合采取细管冻精配种的经产母羊约有2 000万只,如果其中50%的羊只采用优质肉羊细管冻精连续配种2个情期(34 d),理论上可以使750万只母羊受孕,可生产750万只杂种肉羔的同时节省18.75万只(按照1:40的公母比例计)配种种公羊。杂种肉羔的生长发育速度快、肉质好、产量高、上市快,经济效益要远高于地方品种羔羊,预计可使每只生产母羊年增效100元,增效在7.5亿元以上,还不包括羔羊肉产品的品质提高及精深加工带来的产业化方面的增效;与此同时,由于大幅度减少了配种公羊的数量,不仅节省巨额的饲养费用,还可以腾出大量的棚舍、草场、饲料、劳动力等生产资源用来扩大生产母羊养殖规模,由此提升的养羊效益也不是小数目。因此,推广绵羊细管冻精的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宜尽早尽快在具备条件的地方施行。
推动新疆养羊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养羊业提质增效的突破,需要新的养殖技术作为支撑点。多年以来,新疆广大农牧民对采用绵羊人工授精技术进行配种的积极性不够高,绵羊品种改良进展也趋于缓慢,主要是不少农牧民对现有绵羊配种技术的质疑,因此,亟需对现行的常规配种技术进行全面升级,重新赢得广大农牧民的信任与支持。绵羊细管冻精冷配技术的推广应用,或许将面临许多暂时的困难与阻力,但从长远来看,推行这一技术是完全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的“围绕促进畜牧业上水平,加快传统畜牧业改造提升和现代畜牧业开拓创新,提升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能力”发展要求的。建议自治区科技部门将其列为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给予专项资金的支持,并在技术人员与农牧民的培训、相关设备的添置及宣传方面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