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交对等考量下的外交新词英译研究
——以十九大报告为例

2019-02-17 03:43姜嘉慧关熔珍
关键词:政治性新词英译

姜嘉慧,关熔珍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南宁 530004 )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九大报告中出现的许多外交新词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外交新词是指“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在外交场合或外交工作中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术语,具体反映国家的外交政策、治国理念和执政纲领,是一种广义上的外交新词”[1]104。外交新词的英译涉及国格、国体以及国之形象,因此具有重要的外交功能。翻译外交新词需满足以下要求:准确传达政策内涵、坚定政治立场、维护国家荣誉与形象,这也给外交新词的翻译提出了挑战。

一、外交对等的翻译考量

奈达在《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提出“动态对等”概念,包括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2]。词汇对等要求词义对等,译文中的用词需要与原文中的词语对等;句法对等要求句式、时态等方面的对等;篇章对等要求译文与原文在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方面要保持对等;文体对等要求译文的文体风格要与原文的文体风格相对等。由于该翻译原理最初是针对《圣经》的翻译而提出的,因此该原理更适用于文学领域中的翻译。若译者遵循“动态对等”原理英译外交新词,是否能将政治新词的政治意图与立场以及背后蕴含的内涵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实现译文政治上的对等呢?

笔者结合“动态对等”翻译原则的内容与外交新词的特点展开分析。首先,外交新词具有的政治性赋予了原词新的政治内涵。考虑到外交新词这一特性,译文应注重实现政治内涵的还原,实现原文政治性的对等。其次,中国遵循和平外交政策决定了外交新词所具有的平等性,外交新词需传递中国尊重各国,强调“天下一家”的思想理念。这就要求译文应注重说话者的政治立场以及政治意图的对等,准确地传递原文所包含的平等性。最后,外交新词多用于外交场合,具有宣传性特征,即向世界宣传中国的政策思想以及政治走向,使更多国家了解中国的政策理念。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考虑译入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是提高译文接受度的必要条件。

总之,不同于传统的文学翻译,外交新词的英译除了要满足词汇、句法、篇章以及文体方面的对等外,更要实现外交对等,体现外交新词的政治性、平等性、宣传性。

二、 外交对等考量下的英译研究

十九大报告中不断涌现出的外交新词被赋予了重要的政治内涵。基于外交对等的考量,下文将通过实例分析译者采用怎样的翻译策略以展现外交新词的政治性、平等性、宣传性特征。

(一)政治性对等的英译研究

外交新词的英译要求准确传递政治信息,否则国与国之间可能会产生误会,进而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走向。本文将以以下四个例子为研究文本,进行详细分析。

[例1]汉语:“一带一路”倡议

英语: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一带一路”倡议最初提出时,国内外有很多译文版本。BBC将其翻译为“Belt and Road Strategy”,十九大报告则采用“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两种译本的区别在于“倡议”一词的翻译。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威胁论”“中国是否会造成威胁、发动战争”等猜忌一直在西方甚嚣尘上,西方读者也深受其影响。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strategy”释义的第三条为:“the skill of planning the movements of armies in a battle or war”。从该条释义中强调的“battle”“war”等词可以看出,BBC采用“strategy”一词正是迎合了西方读者的这种心理。但是,考虑到该词背后的政治内涵,这种译本遮蔽了中国和平大国的形象,也曲解了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意图。“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为了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的新动力,并不是为了发动战争。因此,译者应考虑到外交新词高度敏感的政治性,更好地展现国之形象,表达国之诉求,宣扬国之政策,避免西方读者因疑问产生“中国威胁论”的联想,对中国产生误解,造成国家关系紧张。

十九大报告采用“initiative”一词,其释义的第一条为: “ a new plan for

dealing with a particular problem or for achieve a particular purpose”,第二条为:“ the ability to decide and act on your own without waiting for sb to tell you what to do”。从政治性对等的角度分析,该词的运用可以表明中国实施“一带一路”的决心与主动性,传达出中国作为大国,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与其他国家相互促进、追求互利共赢的政策思想。

[例2]汉语: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英语:the Chinese path of building strong armed forces

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是为了应对国家安全环境产生的深刻变化和新时代国际环境的要求带来的新挑战,而不是为了搞军备竞赛,对其他国家产生军事威胁。BBC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报道为,“a ‘great power’ with a first class military

‘built to fight’”, 它强调的是中国打造一流的军事力量队伍最终目的是为了战斗。这一说法迎合了西方读者对于中国这一政策的猜忌心理,但这样的译本明显曲解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政策意图,损害了中国和平大国的形象。

十九大报告采用了“ building strong armed forces”这一较为中性的表达,从政治性对等的角度分析,这一表达使译文完成与原文在政治色彩、政策内涵、政治主张上的对等,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实际内涵向世界展现,避免西方读者对中国的强军之路产生误解和猜疑。

[例3]汉语:脱贫攻坚战

英语:fight against poverty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继续向贫困宣战,经过多代人的努力,中国已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道路,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西方对于中国有着既期待又怀疑的态度,因此译者需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处理这种含有“战”字的词语。如果直译成 “battle” 或是 “war”,则有可能会给西方国家留下“中国好战”的印象,有悖于中国和平大国的形象。因此十九大报告中采用的 “fight against poverty” 这样的英译,将名词动词化,突出了中国与贫困作斗争的决心,将该外交新词的政策内涵直观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实现了政治性的对等。

[例4]汉语:制造强国

英语:a manufacturer of quality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制造大国,但是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中国仍处于“大而不强”的境况。因此国家大力提倡深化供给侧改革,努力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正如例3中的“战”字一样,“强国”一词同样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如果按照字面翻译成 “strong country”,可能会给西方读者留下中国想要主宰世界、成为第一大国的印象。

“manufacturer”一词的释义为 “a person or a company that produces goods in large quantities”。 从政治性对等的角度看,用它代替“strong country”可以突出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的目的在于使制造业由重“量”转为重“质”,准确地向世界传达该词背后体现的中国主张。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可知,由于外交新词所具有的政治性,译者在英译过程中应结合国际形势与政治背景,以及说话者的政治意图,谨慎挑选词语,准确地表明中国的政治立场。

(二)平等性对等的英译研究

中国一直向世界传递和平、独立、平等、民主的发展理念。在十九大报告中,有些外交新词向世界强调平等的信号,从平等性对等的考虑,译者在处理这类外交新词时,应对这一信号进行还原,实现译文与原文在平等性上的对等,向世界展现中国“和而不同”、尊重差异、追求平等的和平外交形象。下面将通过对三个实例的分析,论述十九大报告中译者怎样使译文与原文所含的平等性实现对等。

[例5]汉语:人类命运共同体

英语: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将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强调各国人民都为这一共同体的一分子,各国地位都是平等的,不因文化、种族、肤色等因素而有任何的不同。汉语表达的这一思想应在译文中准确体现出来。译者在处理译文时使用了如下两个词:“community”和“shared”。“community”一词在字典中有如下解释:“the feeling of sharing things and belonging to a group in the place where you live”。通过这一释义可以看出,“community”强调同为一个团体,彼此相邻,共同分享,切合“共同体”一词的内涵。而“shared”一词在字典中的释义为:“to be equally involved in sth or responsible for sth”,该词强调参与各方都是平等的,而且承担着相同的责任。

从平等性对等的这一角度分析,译者采用这些词语使译本与原文“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体现的平等性相贴合,强调各国作为共同体的一部分,地位都是平等的,都应承担作为该团体一分子的责任。这样的英译实现了原文与译文平等性的对等,将原文中国希望与各方紧密相连、平等相待,为世界人民谋福祉的美好心愿向世界完整传达。

[例6]汉语: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英语:the principle of achieving shared growth through discussion and collaboration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强调平等观念不言而喻。从译文的选词来看,“shared”一词上文已作分析,即强调各国都应积极参与,承担起应负的责任,收获共同的进步,共享收获的成果;“商”强调的是各国间通过平等对话,进行协商;“discussion”表示“商讨”“讨论”,属中性词;“共建”强调各国共同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共创人类美好未来;“collaboration”释义为“ the act of working with another person or group to create or produce sth”, 强调与其他方通力合作,创造或收获成果。

基于平等性对等的角度分析,译者采用的这些词语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强调的平等性完整地传达出来,让世界了解中国愿与世界各方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创造美好世界的决心。

[例7]汉语:亲诚惠容理念

英语:the principle of amity, sincerity, mutual benefit and inclusiveness

“亲诚惠容理念”是新形势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生动宣言。“亲”的含义是要坚持睦邻友好,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亲近、更认同;“诚”强调的是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的朋友和伙伴;“惠”指的是要秉承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周边国家开展合作;“容”则是强调尊重差异。这一外交新词体现了中国互利共赢、包容共济的外交政策。

“amity”释义为 “a friendly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or countries”;“sincerity”即 “honesty”;“mutual benefit”是“互利共赢”的固定表达形式;“inclusiveness”作为“inclusive”的名词形式,可释为“具有包容性的”。从平等性对等的角度分析,译者选用的词语清晰准确地解释了“亲诚惠容理念”的政策内涵,且所用词语均为中性,体现了对各国的一视同仁。

[例8]汉语:民心相通

英语:people-to-people connectivity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社会根基。“民心相通”一词表达了中国希望各国人民能够平等相待、相互交流,心连一体,共创美好家园的愿望。在英译时应选用中性词语。从平等性对等的角度来分析,译者选取“connectivity”这一中性词语,即表达中国提出的“民心相通”不是以一个大国的身份去强迫或者限制他国参加与否,也不是用一项法律条文来约束彼此,而是真诚地提出一项倡议,希望能彼此相通。总之,在处理传递平等性信息的外交新词时,译者应选用中性词语以使译本更好地还原外交新词所传达出的平等性信息。

(三)宣传性对等的英译研究

考虑到外交新词的宣传性特点,为了使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外交新词所传达的政策内涵,如何能够在传达政策内涵的同时又能满足西方读者的阅读期待,是译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例9]汉语:脱贫

英语:lift out of poverty

贫困作为全球性问题对于西方群众来说并不陌生。BBC新闻将其报道为“pull out of poverty”,而中国的译本则是“lift out of poverty”。“pull sb/sth out of ”与 “lift sb/sth out of ”都有“使离开,使脱离”的意思,但是 “lift”也含有“to

become or make sb more cheerful”,即“使更愉快”的意思。中国政府帮助人民脱贫,目的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因此使用“lift”更能表现出中国政府帮助人民脱贫致富的决心。从宣传性对等的角度分析,由于两词的词意出入不大,所以译者用“lift”一词替换“pull”也不会使读者感到陌生,同时也能满足西方读者的阅读期待,利于中国政策的宣传。

[例10]汉语:社会生活

英语:social activities

很多译者在处理“社会生活”这一常见词语时会将它直接翻译成“social life”,但“life”对于西方读者来说多指“生命”“生存状态”等,而原词中的“生活”则指社会中各个方面的活动。从宣传性对等的角度,译者为了使译文更符合西方读者的用词习惯,方便西方读者了解词汇含义,提高译文的可接受度,实现外交新词服务于政策宣传这一功能,选取了“activities”。

[例11]汉语:传承红色基因

英语:pass on the traditions of revolution

“红色基因”是革命精神的传承,具有中国特色。译者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会给不熟悉中国文化的西方读者带来阅读障碍。从宣传性对等的角度分析,译者采用异译的翻译策略将其内在含义翻译出来,为外交新词的传播扫清障碍。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可知,基于外交对等的考量,为了实现宣传性的对等,译者在实现政治性对等的前提下,采用更贴近西方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英译,处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译时,可以采用异译的翻译策略,用西方读者能理解的词汇进行解释,从而提高译文的接受度。

三、结语

外交新词的英译对于宣传中国政策、塑造中国形象、构建中国外交话语权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外交对等的考量,从政治性、平等性和宣传性三方面考虑英译,力求传达对等的政治信息,这是外交新词英译的新的切入点。实现外交新词的准确翻译,完成外交新词的政治功能需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加强词汇储备,掌握准确的词汇内涵,做到用词精、准、切;其次多关注时事,掌握国内外形势变化,明确外交政策所具有的外交色彩;最后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翻译时在保证政治性、平等性的前提下,力求贴近读者的阅读习惯,完成政治信息的对等传播。

猜你喜欢
政治性新词英译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声音·数字·新词 等
摘要英译
用“东方红”和“新锋尚”诠释少先队政治性与儿童性——东方红小学少先队品牌建设两例
嵌入与功能整合: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性-社会性”二维分析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学诗偶感
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性理的转变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