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燕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规范化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出现糖耐量代谢性异常,不仅影响到孕妇的身体健康,还会对新生儿的生长情况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而言,可能会出现胎死宫内、胎儿畸形或是新生儿低血糖疾病等。如果在围产期出现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以及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病,糖代谢速度会明显增强,严重威胁到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基于此,本文就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展开论述,摒弃以往保守治疗方式,探究规范化治疗对最终的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价值。
1.1一般资料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例,选取200例,甲、乙两组各100例。甲组患者年龄21岁~42岁,平均年龄(28.5±4.1)岁;乙组患者年龄20岁~41岁,平均年龄(27.5±3.5)岁。纳入标准:妊娠24周~28周的孕妇,首次就诊时进行OGTT,诊断标准为服糖后3小时内,每小时的血糖值不高于5.1mmol/L、10.0mmol/L、8.5mmol/L,血糖值超标则为GDM。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般资料,无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甲组孕妇采取保守治疗,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孕周情况和身体素质;饮食干预,控制每日的热量摄入,遵循少量多餐原则,编制糖尿病患者个性化食谱。乙组患者行规范化治疗,具体包括:①胰岛素治疗。根据患者的机体血糖监测水平,针对性胰岛素药物治疗,有限采用小剂量俩胰岛素注射。治疗期间,依据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敏感结果综合分析,动态调整患者的胰岛素用量。②运动干预。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运动指导,每日饭后适量运动,每次半小时,运动心率控制在120次/min,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先兆流产、先兆早产,或是导致其他并发症。③孕期监测。患者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为患者进行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和眼底检查,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血糖技能,适当的调整胰岛素用量。④在严密监测下可待预产期,到预产期仍未临产者,可引产终止妊娠;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孕妇,怀孕39周终止妊娠,保证分娩顺利。
1-3观察指标糖尿病检出率对比、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全文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19.0软件实现,计数资料行X2检验,(%)表示,P<0.05证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糖尿病检出率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别经过保守治疗、规范化治疗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甲组糖尿病病症显示21例,检出率为21.00%;乙组糖尿病症显示2例,检出率为2.00%。对比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義(X2=4.4338。P<0.05)
2.2两组患者妊娠结局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后,乙组患者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和早产发生率为8.00%;甲组患者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和早产发生率为30.00%,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3.9311,P<0.05)。
2.3两组新生儿出生情况甲组新生儿畸形、巨大儿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30 00%,乙组为4.00%,乙组明显低于甲组,表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妊娠期糖尿病包括妊娠前和妊娠期发病,临床表现为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和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等。结合相关研究可以了解到,妊娠期糖尿病与代谢性紊乱、炎症反应、胰岛细胞功能缺陷以及遗传因素等存在关联。妊娠中晚期的孕妇,糖皮质激素、雌激素水平持续增加,胰岛素水平逐渐趋于正常,但是妊娠期糖尿病会导致胰岛素分泌量降低,导致多种并发症。
妊娠期糖尿病保守治疗局限性较大,效果同预期相差甚远,导致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新生儿容易出现畸形病症。而实行规范化治疗,寻求合理措施来预防并发症出现,有助于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结局。同时,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行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心里疏导和规范化治疗,有助于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降低并发症,减少分娩风险,维护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
本次研究中,乙组的孕妇糖尿病检出率、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和早产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畸形、巨大儿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均远远小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行规范化治疗,较之以往的保守治疗方式效果更佳,可以改善孕妇机体胰岛素水平,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降低分娩风险的同时,提升新生儿质量。